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飙车炫富”到“接班创业”,“富二代”一直以来都是社会争议的焦点,绝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家认为子承父业是天经地义,“富二代”从一出生就被打上了“继承”的烙印。并且他们接班之后每年至少要保证创造20万亿元的财富。  相似文献   

2.
晒富、飙车撞人、对执法者口出狂言……少数“富二代”的行为引起社会公愤,某地花钱为他们开培训班的做法更是在网上被炒得沸沸扬扬。“富二代”一度成为网络热词。而近日,与“富二代”概念相对的《“富二代”的标准》在网上一经发布,就受到网友关注,被网友广泛转载。同时,与之相对应的“富二代”16条标准也被网友如法炮制出来。网友们不仅给人贴上社会标签,也附上随之的社会属性。  相似文献   

3.
江文 《人力资源》2014,(2):72-73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富人群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不断涌现.2013《胡润财富报告》显示,截止2012年年底,全国共有105万名千万富豪和6.45万名亿万富豪.与“富人崛起”现象相伴而生的是“富二代”阶层的出现.不同于普通青年,这些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富二代”,以其张扬的个性、高端的消费能力及超群的人生经历,成为社会舆论关注的焦点.然而,当今“富二代”群体的职业生涯发展已经并不局限于家族企业的小圈子里,而开始逐渐向政府、企事业单位渗透.面对这个被贴上“桀骜不逊”、 “眼高手低”等标签的特殊群体,管理者们开始疑惑:如何调整管理模式和方法,解决“富二代”员工的激励、约束、考核等相关问题呢?  相似文献   

4.
近来对于“富二代”的话题讨论很多,时有新闻见诸报端。我因为经常有机会与他们有些沟通,因此,对这个话题有了自己的一些思考。中国民营经济经过近30年发展,第一代企业创始人逐渐老龄化,很多企业家都在考虑企业接班人和财富传承的问题,而他们的下一代作为民营经济持续发展的有生力量,是否有能力继承前辈的财富与责任,能否延续前30年的飞速神话,  相似文献   

5.
在媒体渲染的社会语境中,“富二代”算不上是一个褒义词。从“杭州飙车案”再到最近的“李某某案”,“富二代”总成为一个社会怨气发泄的窗口。同样是“富二代”的理文造纸董事会主席李文俊,通过自己的努力打造了全国第二、世界第三大的“造纸帝国”,甚至超越其父亲的基业。他感慨“富二代”难做时候,却通过其行为为“富二代”正名。  相似文献   

6.
雷晓宇 《中国企业家》2009,(12):128-131
富二代飙车案已经过去了一个多月,这个圈子仍然没有平静下来。“现在周末晚上再去工体COCO这些夜店,门口已经没什么改装车了。几乎所有的活动都取消了,而且也没人敢再称自己是富二代——现在风声太紧了。”北京一位赛车界人士说。尽管有十年以上的专业赛车经验,这位先生仍然对富二代们的狂飙生活感到不解。“美国当年的富二代曾经就是玩玩艺术品收藏,也被人说成是附庸风雅一一可是玩艺术品收藏会死人吗?飙车就是不对的。”  相似文献   

7.
亚特 《财会月刊》2011,(10):I0004-I0004
“富二代”会计 送子女学会计,是许多第一代创业者的首选理财思路。眼下,是“富二代”会计归来的季节。  相似文献   

8.
《中国总会计师》2010,(5):187-187
最近,中国的富二代在各类媒体上频遭非议,“炫富”、“飙车”、“群殴”等负面新闻屡出。当大家陷于是家庭原因还是社会原因导致富二代沦落的争论时,不妨看看已经经历过暴富、炫富阶段的欧美富豪家庭又是如何教育富二代甚至富三代的。  相似文献   

9.
三次离家出走,22岁独立创业,8年时间将企业打造成“中国培训十大领导品牌”,年营业额达6亿,其本人被《财富》中文版评为“中国40位40岁以下商业领袖”。这就是刘松琳,一个80后的富二代。他远离家族企业,以羚羊跳跃般的独立创业经历,诠释着80后的个性、激情和经营创造力……  相似文献   

10.
他,众人艳羡的富二代,从年少轻狂,一心向往效仿父辈白手起家,到回归理性子承父业。然而,创业难,守业亦不易。衣食无忧的富二代,守业之余,如何以财生财,实现财富的几何级增长?相信不少人有着与他类似的困惑。  相似文献   

11.
王雨佳 《英才》2010,(7):125-127
家族企业如何顺利的“改朝换代”?登上商业舞台的“富二代”们如何找到正确的位置?如今,这已经不仅仅是“富二代”们面临的问题,而是全中国需要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三问财富     
屈原的名篇是“天问”,问的是苍天。张国云博士这本书是有关财富的话题,而且主要涉及三个问题,所以我要“三问财富”。屈原问天是他对苍天有解不开的疑惑。张国云问财富是要解开对财富的困惑。中国传统文化中对财富的态度是虚伪的。从人的本性来说,人应该是爱财的,因为财富是人生存与幸福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2005年5月.世界《财富》论坛在北京召开,“财富”风暴席卷中国,成为媒体与舆论最大的焦点。论坛虽然结束,然而,“财富”的话题仍然热烈而抢人眼目,为公众所关注。近年来.中国经济的成就催生了一大批财富阶层,无数新时代富豪迅速成长,成为“先富一族”.在带领大家“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充当了“领头羊“的角色.他们是社会的精英.他们用自己创造的财富反哺社会.  相似文献   

14.
在改革开放进程中,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和价值取向的发展,直接影响我国改革的进度和社会的进步。作者就当前“富二代”青年发展的变化情况出发,在充分把握和关注“富二代”青年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新时期有利于“富二代”青年成长创业的相关对策和建议,作者主张立人为本、倡导社会包容、坚持分类指导和引导观念更新等观点,为促进解放思想,推动科学发展,营造创业氛围,从而实现青少年自身价值的增殖和提升。  相似文献   

15.
李双江之子涉嫌轮奸的案件,社会影响之大让人咋舌。不仅李氏子被冠以“银枪小霸王”连他的父母、他辩解过的人李氏子“官二身份,此事成“仇富”心态的社会阶层分化对的诨名遭到口诛笔伐,他辩护的律师和所有为都成了过街老鼠。因为”和“富二代”的双重当下中国社会“仇官”最大宣泄点,也凸显了立加剧的严酷现实。为,代了  相似文献   

16.
李敢 《经济界》2012,(1):38-43
从经济社会学视角审视产业转型升级研究,其间涉及到社会分层的合理化、企业承继,以及产业组织化等议题。本文以民营企业“富二代”接班为例,借助于诺斯的“共享心智模型”,通过有关案例,探求了民营企业财富与运营控制权的代际传承与产业转型升级之间的关联。研究表明,企业承继关涉到的不只是产业特征和经营特质等物质财富议题,更关联到心灵财富议题,即基于“国家(政府)一市场一社会”逻辑框架’上“心智”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美国股市的“财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90年代,美国股市持续走“牛”,吸引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将个人储蓄投向股市。根据美联储(FRB)的统计资料,美国家庭直接持有的股票数量以年均13%的速度增长,而同期通过养老金账户和共同基金持有的股票分别以年均18%和25%的速度增长。持续的“牛”市使股票成为美国人家庭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也成为其财富的主要来源,由此产生的股市“财富效应”有力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但是,“财富效应”是一柄双刃剑,一旦股市暴跌,又将出现巨大的负“财富效应”,消费减少,经济衰退,财富缩水。这一现象也在美国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8.
“现代企业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 “人”是财富的“焦点”。 对高科技企业而言,钱是赚不完的,真正的财富是人。因为企业的“财富”归根结底源于人力资源,人才才是企业最宝贵的智力资本。那么,高科技企业是如何实践“以人为本”,构筑具有超强竞争力的人才平台的呢 ? 微软公司:雇佣有潜质的人 微软公司总裁比尔·盖茨说,在我的公司里,我更愿意雇佣有潜质的人,而不是那些有经验的人,因为从长远来看,潜质更有价值。如果雇员以加薪或提升作为条件威胁要辞职,那么即使会造成短期的麻烦局面,我也让他们走,因为不受眼前因素左右的雇佣…  相似文献   

19.
项兵 《中国企业家》2011,(15):38-40
1999年,英国人胡润联手《福布斯》杂志发布第一份“中国百富榜”,这是第一个反映中国富豪财富状况的榜单,后来被一些学者称为中国商业史上“重要而有趣的观象仪”,成为中国经济发展与财富积累的缩影之一。  相似文献   

20.
近期由“富二代”引发的话题,给民营企业未来的继任者贴上了骄纵妄为、不思进取、豪华奢侈的标签,被称为“富二代”。加上“未来5—10年,我国300万企业将进入接班换代。但90%的家族创始人希望子女接班,95%的子女却不愿意接班”’的说法,将中国民营企业的传承问题推向了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