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组建技术联盟是企业虚拟经营的重要方式,早期的战略联盟主要是价格联盟和产品联盟.随着知识经济的兴起和以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代表的高科技日新月异,现代新型的战略联盟形式主要是知识联盟,而知识联盟中的关键是技术联盟.本文对企业参加技术联盟时的形式选择、组织结构形式、核心竞争力及对知识的管理四个问题作了系统分析.  相似文献   

2.
知识联盟是战略联盟的高级形式,管理咨询公司可以通过与其他企业结成知识联盟,提升学习能力、实现优势互补、共担创新风险、降低交易成本,更有效率地获取其它组织的知识资源。咨询公司荻取联盟伙伴的知识受到知识本身的特性、组织闻的学习能力差异以及文化多样性和利益冲突的影响。咨询公司可以通过建立共同愿景、促进文化沟通、培育社会资本和信任、增强风险防范、促进交互学习等策略提高知识荻取效率。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以来,越来越多的企业选择了战略联盟方式作为企业发展方向,以合作竞争代替对抗竞争.基于企业关系的这种新发展,学者们分别从交易成本理论、价值链理论、组织学习理论、战略管理理论、战略缺口理论、博弈论等方面对战略联盟的形成进行了多层面、多视角、有意义的探讨与解释.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过去企业战略联盟和当前企业战略联盟发展态势的分析,认为构建学习型战略联盟将成为企业联盟发展的主流。并提出有效地构建学习型战略联盟需要从默会知识共享的机理、组织间学习的方式、基于吸收能力的联盟对象选择以及提升企业间学习效果等方面入手,为战略联盟的知识共享与学习创造条件,以实现学习型战略联盟的结盟目的。  相似文献   

5.
战略联盟的形成动机是战略管理强调的重要议题之一,联盟伙伴不同的行为动机将对战略联盟的成功产生深远的影响。本文以中外企业联盟为背帚,分析了该联盟中双方建立合作关系的不同动机,并采用外商直接投资的宏观数据进行了初步的实证检验。  相似文献   

6.
论企业战略联盟形态演进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随着企业结成战略联盟的事例日益增多,引起人们对这种协作型战略极大的兴趣。从战略联盟这种管理战略的历史演进角度分析,战略联盟可分为传统、现代、新兴三种形态。在未来社会中,最值得关注和研究的联盟方向是伴随着知识经济到来的知识联盟。  相似文献   

7.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与我国企业竞争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跨国公司战略联盟是跨国公司实行全球化战略的产物,它突出表现在非资本参与型的国际经营方式、合作与竞争共存、技术联盟、主体是大型跨国公司等特征;其主要类型有市场协调型、合作生产型、产用联合的垂直型、共同开发型、产业协调型以及虚拟公司等;我国企业要学习运用全球战略,实施大集团发展战略,反向利用跨国公司战略联盟等竞争对策。  相似文献   

8.
伙伴间关系、知识转移与知识联盟成员绩效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同的伙伴间初始关系对隐性知识转移存在显著差异,对显性知识转移的影响不显著,在知识联盟成立初期,为获得更多的隐性知识,组织会按照朋友>熟人>陌生人的顺序选取联盟伙伴达成知识联盟。知识联盟形成后阶段,伙伴间的关系质量会显著影响知识转移。研究还发现,显性知识转移对知识探索性绩效和知识改良性绩效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其中对知识改良性绩效的影响作用更大,隐性知识转移对知识探索性绩效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知识改良性绩效的正向影响作用不显著。本研究揭示了"关系→知识转移/获取→绩效"的"黑箱"问题,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了关系管理、知识联盟管理和知识管理相关理论,为改善知识联盟组织绩效、提升联盟成员可持续竞争优势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的基础是知识生产。其生产方式分为创新型知识生产和再现型知识生产。电子计算机和远程通讯网的结合使知识生产呈现新特点,人机分工和人机互补是其中重要方面。理解这一点有助于促进知识生产,有助于加快知识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战略联盟、顾客联盟与知识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从管理战略的历史演进过程分析,企业战略联盟可分为传统、现代、新兴三种形式。随着竞争的日益加剧、科学技术的进步、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值得关注和研究的是企业怎样建立自已的顾客联盟、开展知识管理。  相似文献   

11.
现代组织生产代表供应链管理的核心问题就是战略联盟问题,由于现有供应链的合作不足,阻碍了供应链合作联盟的活动,因此,我们必须对供应链合作联盟进行创新管理,以使创新后的供应链能够适应经济发展与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战略联盟是企业在合作竞争机制下产生的新的企业组织形式,是21世纪企业组织形式的发展趋势."战略缺口"的存在和中间组织的作用是战略联盟形成的动因.处理好伙伴选择、管理机构组建和跨文化管理三个方面的问题,是战略联盟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信息化条件下动态联盟问题的研究范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前动态联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联盟形式、伙伴选择和联盟管理的技术讨论上,各有偏重角度。而动态联盟实际上是传统企业战略联盟在信息化改造下的结果,本文试图做出一个从时代背景出发,不是以技术而是以概念来确定动态联盟在信息化条件下研究范围的讨论,从宏观层面到微观层面主要包括信息化环境、信息化资源和信息化产品。  相似文献   

14.
从有形式契约与无形契约的角度分析动态联盟的本质,认为动态联盟本质上也是一种契约的组织形式.运用成本模型分析动态联盟优势,可认为在大型项目周期内动态联盟的组织形式在管理成本上优于一般企业的组织形式和其他企业联合体的组织形式,运用信息模型分析项目管理成本,则可认为信息成本降低更能突显动态联盟管理成本优势.合理解释了近年来企业动态联盟组织不断增加的经济现象.  相似文献   

15.
旅游企业通过组建战略联盟来实现资源的共享与互补,提高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地位,但旅游企业战略联盟发展并不稳定、成效并不明显。在总结国内外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描述了我国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理。并从物质资本、社会资本和文化资本三个方面提出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的利益分配、关系治理和伙伴选择。最后结合“一卡游河南”对旅游企业战略联盟稳定性提出了治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选择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相适配的组织形式,将有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和谐的形成。合资型企业技术创新联盟因其采用委托管理方式,实现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完全分离,可将联盟内部的冲突降到最低限度,联盟运作的难度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17.
经济全球化、知识资本化的信息时代潮流要求企业必须改善经营管理、重用人才、不断创新,方能确保其长久赢得竞争优势。在改革开放大潮的推动下,民营中小企业的迅猛发展已成为浙江全省区域经济腾飞的关键。本文主要针对浙江中小企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不足,分析了市场规范化、人才使用、经营者素质等方面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管理机制变革、构建战略联盟、技术创新、企业信息化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基于资源观的战略联盟风险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信任为基础的战略联盟是企业获取竞争优势、实现快速成长的一种重要战略。然而,由于战略联盟的组织松散性,使得联盟被视作一种高风险战略。本文基于资源的观点讨论了战略联盟的关系风险和绩效风险,并给出了规避风险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Interfirm collaborations have inspired a rich literature in marketing and strategy during the past two decades. Building on this extant work, the authors developed a new construct, alliance orientation, and explored its influence on firms’ alliance network performance and market performance. The authors drew on data collected from 182 U.S. firms with extensive experience informing, developing, and managing strategic alliances in market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and manufacturing projects. Using structural equations modeling, the authors demonstrate that alliance orientation significantly affects alliance network performance, which in turn enhances market performance. The findings also suggest that market turbulence exerts a significant moderating influence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lliance orientation and alliance network performance, wherea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technological turbulence on that relationship does not appear to be significant. The study provides evidence that firms’ alliance orientations positively affect their performance in strengthening their alliance network relationships and in managing conflicts with their alliance partners. Destan Kandemir (kandemir@msn.edu) is a research associate in Center fo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Education and Research a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She earned her PhD in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from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Her articles have appeared in theJournal of Business and Industrial Marketing, Industrial Marketing Management, th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and theJournal of Management. Her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firm resources and capabilities, market-oriented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global alliance management. Attila Yaprak (attila.yaprak@wayne.edu) is a professor of marketing and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t Wayne State University. He received his PhD from Georgia State University. His research interests include cross-national consumer behavior, global marketing strategy, and international alliances. His research has appeared in th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the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the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andPolitical Psychology, among others. S. Tamer Cavusgil (cavusgil@msu.edu) is University Distinguished Faculty and the John W. Byington Endowed Chair in Global Marketing in the Department of Marketing and Supply Chain Management, Eli Broad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