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基于1978-2017年55个经济体两部门劳动生产率数据,利用指数分解方法,测度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农业劳动力转移、生产率提高对经济增长的拉动情况并进行国际比较.研究表明,改革开放40年,劳动力投入效应、转移效应和劳动生产率效应均是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但近年来劳动力投入效应和转移效应明显减弱,农业和非农业劳动生产率...  相似文献   

2.
农业生产率的综合指数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农业生产率有单项生产率和综合生产率之分。前者是指某一要素的生产率 ,包括土地生产率、劳动生产率、资本生产率和科技生产率等 ;后者则是指各单项生产率的总和。正确计算和分析我国农业综合生产率情况 ,对于正确制定我国农业发展战略 ,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切实提高农业生产率和竞争力 ,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农业综合生产率的计算方法农业综合生产率指数的计算公式为 :农业综合生产率指数 (% ) =∑ (某一单项生产率指标值该指标标准值 ×权数 )10 0 (1)要正确地计算出农业综合生产率指数 ,需要解决好以下几个问题 :1 单项…  相似文献   

3.
人多地少国家发展高效农业的原则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 高效农业 在现代经济生活中,提高生产率具有决定性意义,这是农业高效化的核心。 土地生产率。既然土地是非贸易资源,人多地少的国家的首要目标就是充分利用本国的土地资源,努力提高土地的生产率。当今世界人多地少而经济发达的国家,如荷兰、以色列、日本,都具有较高的上地生产率(见表1)。每公顷土地生产的作物,以“国际美元”计算,荷兰、以色列分别达到4.43万和1.67万。相比而言,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劳均土地较多的国家就相当低,其土地生产率竟然低于我国1970年的水平。看来,土地资源丰富的国家并不特别追求土地的生产率,但是非常重视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个别发达国家,特别是荷兰,既有极高的土地生产率,又有很高的劳动生产率,因此“国土小国”创造出了“农业大国”的奇迹。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为切入点,通过对浙江省的实地调研,对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生产率关系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经营规模与农业生产率之间并不是简单的正向或负向关系,生产率评价指标不同则二者的变化规律往往也不同;基于生产率测算的设施农业最佳经营规模远大于生产主体的实际规模和意愿规模,经营户扩大生产规模是有利可图的;设施农业经营的社会最佳规模(基于土地生产率测度)与农户最佳经营规模(基于劳动生产率和资本利润率测度)这一矛盾在现实中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5.
论集约型农业的主导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集约型农业是相对于粗放型农业而言的 ,它是指改变传统的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和劳务扩张实现农业产出增长的方式 ,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高密度地投入资金和技术 ,通过生产技术的进步提高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资金收益率及总要素生产率。两者的根本区别就在于科技含量的高低。因此 ,探讨集约型农业的主导技术 ,是实现农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三者高度统一 ,保持农业持续发展 ,促进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重要战略性措施。一、决定集约型农业主导技术的基本因素  主导技术是指在一定时期内能够打破原有技术体系的平衡 ,从而引起其…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两个历史时期的农户资料的比较,对近一个世纪以来中国农业中的生产要素投入水平、农业经营状况、农户收入来源等进行了分析.与80年前相比,户均耕地面积仅为当时的30%左右,但土地生产率提高了2~3倍,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3倍以上,农业技术进步中的生物化学技术的应用比机械技术的作用更为显著,从农户经济的变化来看其来源趋向多元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江苏省东台市紧紧围绕"打造江苏农业第一县"、再造东台农业新优势的总要求,以科技创新为手段.突出推进农业种苗革命、大棚革命和绿色革命,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提升农业,不断提高农业土地产出率、劳动生产率和科技贡献率.促进了全市现代农业发展和农业经济增长方式的快速转变.2007年,全市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025元,每亩土地产出率3300元.农业劳动生产率达22780元,分别比前三年增长37.9%、42.9%、35.8%,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8.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与要素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以来中国农业的增长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就。1979年到1994年,农业总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速度超过了6%,种植业产值的年增长率也接近5%。毫无疑问,始于农村的改革是这一增长的基本前提,也是农业增长的最初推动力。但改革政策毕竟不是80年代农业增长的唯一源泉,特别是80年代后期农村改革进展缓慢,农业增长仍然要依赖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增加和由技术进步等导致的生产率的提高。本文从实证分析的角度,考察各种要素投入的增长及其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衡量技术进步在改革以来我国农业和种植业生产中的状况和作用。这也是确定未来我国农业发展政策重点和取向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中国粮食进口量与产量、库存齐增,进口呈现明显价差推动型特征。以往研究主要关注农业基础设施的产出增长效应,但在当前关税等边境保护水平较低的开放市场中,单位产品生产成本而非产量成为影响贸易的关键。本文构建超越对数成本函数,探寻入世以来中国农业基础设施对粮食生产成本的影响及其路径,通过对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分解,实证检验了促进生产率增长是基础设施降低私人粮食成本的重要路径。结果表明:农业基础设施投资存量增加1%,水稻、小麦与玉米的私人生产成本分别下降0.02%、0.05%和0.1%,且节本效应逐年凸显;基础设施分别贡献水稻、小麦、玉米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12%,19%和34%,农业基础设施存量在中、西部地区对主粮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正向促进效用优于东部地区。  相似文献   

10.
工商资本下乡、要素配置与农业生产效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要素配置视角,运用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CLDS2014),分析了工商资本下乡对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的影响。研究表明:(1)工商资本下乡会正向显著影响农业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即工商资本下乡会带来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2)工商资本下乡对粮食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呈显著正向影响,对经济作物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影响不显著,主要是由于工商资本下乡后资本对劳动力的替换程度在两种种植结构中存在差异;(3)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粮食作物的劳动力资源流失和家庭劳动力的多部门配置,并导致资本对劳动力要素的替换,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但对经济作物中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程度较弱;(4)工商资本下乡会促使土地流转和土地适度规模经营,使规模经济效应得以发挥,从而摆脱传统农业低效的困境。  相似文献   

11.
发展农业规模经营的目的,在于提高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商品率和土地产出率,而在象苏州这样人多地少的经济发达地区,近期乃至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发展农业规模经营必须强调劳动生产率和土地生产率的双重自标,尤以土地生产率这一技术经济指标更为重要。本文试通过对昆山县陆杨镇1985年(歉收年)29户秋熟和1986年(丰收年)40户家庭农场的剖析,来谈谈苏州地区农业规模经营与土地生产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卷首语     
农村改革以来中国农业快速增长是有目共睹的事实,但对于其原因的解释却众说纷纭。一种颇为流行且经过大量实证分析证实的观点认为,主要由技术进步驱动的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是中国农业增长的主要原因。对此,赵文和程杰提出了质疑:如果中国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速超过经济总体全要素生产率增速,那么,中国农业的比较收益  相似文献   

13.
美国农业生产率的增长与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业总要素生产率TFP(TotalFactorProductivity) ,指在一定地区和时期内农业生产的总产出与总投入之比 ,是反映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和运营效率状况的综合指标。农业TFP提高是科技进步、经营运作效率改善等各方面作用的综合结果 ,表明了生产效率的提高和农产品生产 (或供给 )能力的增加。短期看 ,农业生产率提高使生产者因生产效率的改善而增加收入 ;长期来看农业生产率的增长将带来农产品及食品加工业生产成本下降 ,进而带来食品价格下降 ,使消费者直接或间接受益。作为基础产业 ,农业生产率提高不仅带来食品价格…  相似文献   

14.
作为评价农业经济单位经济运行效率高低与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高低直接影响一个地区的农业竞争力。选取甘肃省14市(州)面板数据,采用基于DEA的Malmquist指数法测算了1991~2012年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结果表明:1991~2012年间,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平均增长1.3%,其中,技术效率年均增长率0.7%,技术进步年均增长率0.6%,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贡献了甘肃农业年均增长率的22.61%。表明此时期农业技术进步与技术效率增进对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均有正向促进作用,农业增长的主要动力仍然是各类要素的投入,农业增长与发展的动力还远未从投入为主转变为全要素生产率的进步为主。另外,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存在阶段波动与区域不均衡现象。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分析表明,如何提高甘肃农业全要素生产率、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应在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加大科技推广力度、不断提高农业部门管理效率与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通过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农业适当规模经营来逐步改善农业生产规模效率。  相似文献   

15.
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基于DEA方法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运用DEA方法测算了北京、上海和广东三省份农地流转对农户生产率的影响,并进一步分析了不同类型农户出现生产率差异的内在原因。实证研究发现:样本农户的平均生产率只有0.28,仍然处于较低的水平;农地流转会降低农业的技术效率,但是会提高农业的规模效率,且规模效率的正效应大于技术效率的负效应,因而提高了农业生产率;94.5%的农户都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因此,土地流转是提高农业生产率的有效途径;农地流转会显著增加劳动生产率,但是会降低土地生产率;转出土地的农户在生产时更多地使用劳动和资本,而转入土地的农户则更多地使用土地和资本。  相似文献   

16.
农业增长方式评价方法及河南农业增长方式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分阶段相对贡献法”来确定农业增长类型。该方法分别计算出高产、中产、低产地区农业要素生产率对农业产出增长的贡献份额,并作同类比较。用此方法对河南省及所辖市(地)农业增长方式进行了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本文基于因果图形方法识别了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的同期因果结构,并运用由VEC模型再参数化得到的等效VAR模型实证分析了货币供给冲击对中国农业部门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在货币供给冲击引起总需求变动的情况下,农产品价格的反应要比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反应更明显、更剧烈一些,即货币供给冲击在一段时间内会改变农产品和非农产品之间的相对价格水平,该结果支持货币供给冲击下农产品价格超调(overshooting)假设。尽管正向货币供给冲击在一段时间内对中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是负向的,但由于农产品相对价格水平得到调整,因此,总体上它对中国农业增加值的增长是有利的。方差分解的结果显示,货币供给冲击大约分别解释了农产品价格和农产品出口变动的15%和11%,农业增加值的变动有5%~6%左右可以由货币供给因素解释。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两部门的结构变化贡献分离模型进行拓展,构建了三部门结构变化贡献分离模型,并以此对我国产业结构为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进行测算。研究发现:(1)产业结构的确对经济增长有很大作用,其平均贡献率为14.27%;(2)低生产率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向高生产率部门的转移是产业结构变化贡献的主要来源;(3)短期产业内结构变化因素仍是中国经济增长的一个影响因素,但结构变化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正在显著减弱。  相似文献   

19.
针对农业生产率现有计量方法的局限性,借鉴国外经验并结合我国实际,构造了一种新的空间综合分析方法。借助标准化作物—产量指数、加权作物—当量指数和种植强度指数来计量土地生产率,借助农业劳动力指数来计量劳动生产率。并对影响农业生产率空间差异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关联分析。  相似文献   

20.
浙江农业增长的成因叫要素生产率指数法中,Theil-Torhgrist方法进行了总体分析,并对农业结构调整对增长的作用作了定量测算。得出浙江农业增长主要依靠资金放总要素生产率提高。总要素生产率增长贡献主要归功于结构高速的结论。并提出了农业增长上台阶必须依靠提高总要素生长率和农业投资水平两者并重;提高部要素生产率主攻点应放到依靠农业科技成果直接作用,应以稳定结构高速贡献水平为目标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