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作为自然的一部分的人类,从自然派生出来与自然形成对立统一的自然矛盾。人类社会在人与人的关系上,又形成一个对立统一的生产关系的社会矛盾。社会矛盾系统与自然矛盾系统的矛盾,贯穿人类发展的全过程。人类社会发展正面临着空前的挑战和机会。全世界在惊人地浪费自然资源和破坏自然资源,污染生态环境和毒害生态环境。长此下去,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地球面临着难以承  相似文献   

2.
区域经济是以中心城市为依托,包括若干中小城市、众多的城镇和大片农村的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生产综合经济,它的演变、发展是受自然、技术、经济、社会、生态等因素影响和制约的。但长期以来,在区域经济发展中忽视了生态环境因素,致使农业生态恶化,区域环境污染加剧,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环境受到  相似文献   

3.
环境与发展相互依靠,相互促进。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是促进环境保护的前提条件。随着经济的增长,社会的不断发展,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环境的恶化越来越威胁到人类的生活。对人类的生存发展已造成了威胁,保护环境已迫在眉捷。因此,只有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才能真正地得到保护,人人重视,从而确保人和自然的和谐,是经济能够进步发展的前提,是人类文明得以延续的保证,更是全人类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时至今日,随着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土地已成为食物生产、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建设“争夺”的焦点。各类“中国特色”的土地违法案件层出不穷,其中以地方政府土地违法问题最为突出。因此,从体制、机制、法制的角度认识和完善当前我国地方政府土地违法行为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湖南工业化进程的生态环境压力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人类经济活动,尤其是工业的加速发展,资源能源的利用和环境污染对生态环境这一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压力。基于湖南经济发展中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加大这一状况,现利用生态环境压力指数法(ESl)对生态环境所造成的压力作趋势分析。结果表明,湖南自1999年至今,随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资源能源压力及环境污染压力均明显加大。故走生态工业化道路、建设节约型社会是唯一出路。  相似文献   

6.
清水江流域历史时期的传统林业生产,既是流域苗侗民众立足环境、依托资源赖以生存的生计行为,又是人们基于生态环境维护、资源可持续利用观念而建构营林地方性知识的过程。其中,"林农"角色是生态环境维护的主体,"伐木技术"是生态环境维护的路径,"习惯法"和"乡规民约"是生态环境维护的保障,"民间信仰习俗"是生态环境维护的支撑。这一传统营林地方性知识体系具有累积性、系统性和长效性的特征,不仅使流域的木商经济长期保持发达的状态,而且对流域生态环境的维护产生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挖掘清水江流域传统地方性知识中的生态智慧,并将其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对推进流域生态文明建设的新里程,开创民族地区百姓富、生态美的绿色发展新未来,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新格局有着积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7.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指社会赖以生存的自然条件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生存离不开一定的自然条件,而自然条件的优劣往往又会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造成影响。林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产业,同时也是关系生态环境建设的公益事业,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论生态旅游促进云南旅游业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明庆忠  武友德 《经济地理》1998,18(1):100-104
1生态旅游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旅游业迅猛发展.业已形成世界上最大产业,取得了巨大的社会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对旅游资源的过度开发甚至掠夺性开发;对旅游区和旅游景点的粗放式管理、旅游设施过度膨胀.以致于旅游景观遭到破坏和消失.水土流失严重等.极大地危害旅游业赖以生存的资源和环境。故.80年代后.生态旅游(Ecotourisn。)在西方社会引起高度重视并迅猛发展。生态旅游作为一类较高层次的旅游产品.除了一般的游览观光、休闲疗养以外.还增加人类对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了解.达到热爱自然、保护自然…  相似文献   

9.
发展循环经济 改造传统产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均已达到了历史上的最高峰,同时各种资源的消耗及其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也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局面.我国也不例外.地球上的生态"透支"现象已十分严重,生态环境到了相当脆弱的程度.整治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已到了历史的"非常"时期,再不高度重视和狠抓这项工作,人类将无法做到与自然和谐共处.  相似文献   

10.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近年来我国的生态环境遭受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出现了许多侵害环境公共利益的案件.破坏环境的行为阻碍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也越来越重视环境问题.我国已经在立法方面着手构建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新民事诉讼法以及新环保法中都有涉及.司法程序方面,《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案件的一些程序规则,标志着环境公益诉讼制度在我国取得重大进展,但是环境公益诉讼体制的完善还需要我们的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11.
谈谈环境保护产业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革命以来,人类工业生产活动的急剧扩大和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产生了大量超越环境自净能力的污染物,破坏和污染了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基础的环境。严峻的现实迫使人类社会寻找产业发展和生态环境相协调的新模式,即要实现对环境资源的最优利用。这需要更多地发挥政府干预的作用,而政府干预的有效手段之一就是制定和实施环境保护导向的产业政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自然生态危机的凸显,人类可以"诗意栖居"的生存环境正在逐渐消失。人们不断思考如何解决自然生态危机,希图通过相关技术、经济与管理手段等来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却往往忽略了人的内在"心灵生态"危机。作为"自然生态"失衡的始作俑者,心灵生态美的培育是自然生态美实现的根本前提。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为治理"心灵生态"的失衡提供了新的视角,有机马克思主义的有机思维所蕴含的整体性、过程性、联系性等特征为心灵生态的培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基于有机思维的"心灵生态"培育路径主要包括培养有机的生态思维、倡导以有机共同体为基础的有机教育等。  相似文献   

13.
资源和生态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当今,人们面临资源和生态环境的问题日益尖锐。赵紫阳书记在《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的报告中指出,“在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大力保护和合理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努力开展对环境污染的综合治理,加强生态环境的保护,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很好地结合起来。”如何恰当处理好社会主  相似文献   

14.
一、水资源开发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水资源的开发,建设水利工程系统即通常所说的兴修水利,是指人类在其经济活动中为了发展生产和美化环境.对自然界的水体进行的治理、改造、利用和管理,以达到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兴利除害,发展生产的目的.水资源的开发,不仅改变了自然景观面貌,而且为人类创造了巨大财富,对改造自然和促进社会发展均起了巨大作用.水资源养育了人类,灌溉使荒漠变成了绿洲.但是,由于在一定历史阶段上人类科学技术知识的局限,很多活动仍带有很大的盲目性,在开发水利的同时,又干了许多破坏自然界和谐,破坏生态平衡的事,危害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尤其是近年来,随着人口的急剧增长,对各种资  相似文献   

15.
《经济师》2017,(10)
":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就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但它却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基础。这是我们党在对人类与自然关系的认识上的一次质的飞跃,也是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和认识路线在新的实践中的运用与发展。文章分析了生态文明理念的基本内涵,认为要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实现"生态改善与经济发展的良性互动,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从关系人民福祉的视角,按照生态文明的理念一步一个脚印地建设我们美好的家园,实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础。因此,保护和建设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环境的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是当今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生态环境建设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逐渐成为一个地区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决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7.
梁雅丽 《环境经济》2023,(13):66-67
做好生态环境教育培训工作,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前沿阵地和重要支撑,也是生态环境保护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广西生态优势金不换,山清水秀生态美是广西的金字招牌。为保护好广西的山山水水,筑牢祖国南方生态安全屏障,生态环境教育培训要发挥先导作用,应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评价指标方面突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学习,并将生态素养培育融入生态环境教育培训目标中,做好顶层设计和全程布局。  相似文献   

18.
最近60年,技术创新的周期越来越短,人类创造社会财富的能力越来越强。同时,人类活动对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冲击越来越大,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受到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人们也因此逐渐认识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建设和谐社会的重要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生态经济学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1.道路绿化在现代化城市中的功能及在大园林中的作用(1)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人口的密集、人工设施的充斥、机动车辆的增长、自然环境的污染等这些对环境的人为改变,使原有区域的碳氧平衡、水平衡、热平衡等因素随之改变。平衡被破坏对人类生存和发展产生的负面影响,正在越来越突出地凸现出来。随着科学的进步,人们逐步认识到,要在接受大自然赠与的同时,必须要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  相似文献   

20.
绿色经济的概念可追溯到20世纪40年代,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人类进入了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在资本增值动机的驱使下,把发展经济、发展生产力建立在破坏自然环境和大量消耗自然资源、自由免费利用的基础上,资本只追求自己的无限增值和利润,对于人类自身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毫不关心,自然灾害和污染公害频频发生。所有这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