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人类社会经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的主要自然灾害———洪水的特性进行了历史考察 ,阐述了洪水灾害问题与经济发展的内在关系 ,明确了洪水灾害问题的实质是经济的损失和负的经济增长 ;并从探讨基本理论的目标出发 ,说明了洪水灾害经济学研究的必要性和任务、对象及方法 ;揭示了洪水灾害对经济影响的三个基本规律。这对丰富和完善洪水灾害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以及减灾防灾和经济决策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美国是当今世界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之一,在灾害监测、预警、应急救助及防灾减灾决策支持系统建设等方面均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为使国内对美国应对重大气象灾害的先进经验有所借鉴,本文结合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公布的有关资料,对美国重大气象灾害发生的种类、时空分布规律、经济社会影响及其气象科技基础设施与服务业的地位和作用进行了系统的经济技术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关建议,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灾害是一种自然、社会现象,它是由自然因素、人为因素作用于社会经济所造成的损害,对生产力造成破坏。解放后我国在防灾减灾工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还应抓好防灾减灾工作。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沿海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赤潮灾害有更频繁发生的趋势.本文研究认为赤潮发生原因较为复杂,涉及到生物、化学、水文、气象、地理、地质甚至历史等方面的问题,但主要还是与海域水体的富营养化关系密切.赤潮灾害的防灾减灾对策应包括加强赤潮生物及海洋生态环境的基础研究、开展赤潮灾害评估研究、强化预防监测、严控入海污染物、完善赤潮预警预报体系和加强海洋综合管理、提高预防赤潮灾害意识等.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防灾应急体系,但信息化的程度还不能满足灾害预防和灾后重建的需要,防灾应急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已日趋成熟,并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与世界相接轨的企业信息化理论体系,将企业信息化的有关思想应用于防灾应急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防灾应急体系的信息化程度。本文主要介绍企业信息化的有关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在防灾应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6.
分析了黑龙江省常见气象灾害的主要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对经济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针对主要气象灾害提出了防灾减灾对策:加强气象监测和探测系统建设,获取高密度多层次大气信息,提高灾害性天气的预报准确率;加强气象灾害防御工程手段的研究,降低气象灾害的危害程度;加强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管理有效避免灾害损失。  相似文献   

7.
我国目前已经初步建立了防灾应急体系,但信息化的程度还不能满足灾害预防和灾后重建的需要,防灾应急体系的信息化建设亟待加强.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我国的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已日趋成熟,并形成了一套符合我国国情、与世界相接轨的企业信息化理论体系,将企业信息化的有关思想应用于防灾应急体系的建设,将有助于提高我国防灾应急体系的信息化程度.本文主要介绍企业信息化的有关思想,并分析这些思想在防灾应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8.
灾害是当前困扰世界的重大问题之一 ,联合国曾连续三次通过相应决议 ,确定 90年代在世界范围内开展“国际减灾十年活动”。我国也是个灾害比较严重的国家。面对灾害种类多、频次高的严峻现实 ,如何通过对灾害引发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行为的研究 ,揭示抗御灾害过程中人和社会活动的规律性 ,从而为制定防灾减灾对策提供理论根据和思想指导 ,就摆在了我们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王子平撰写的《灾害社会学》(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 ) ,从阐述灾害的社会学原理入手 ,全面论述了灾害与社会及人的关系 ,可以说在学术上填补了我国灾害理论研究的一项空白。《…  相似文献   

9.
金逸群 《时代经贸》2012,(14):94-95
区域防灾减灾管理是政府及公共机构对地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对国外大城市防灾减灾管理模式的简要比较和研究,分析目前成都市防灾减灾管理模式的现状和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目前成都市灾害管理模式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0.
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防灾减灾投入机制不仅会从根本上改变当前中国防灾减灾投入不足的局面,同时会促进社会各个层面积极探索新机制和新模式,寻找不断完善符合中国防灾减灾特点和规律的支持策略,实现防灾减灾投入水平和使用效率的大幅提高。建立逐年稳定增长的投入机制,调整投入重点,由注重减灾、救灾向注重灾害发生前的预警系统、灾害发生中的救援系统、灾害发生后重建系统的整体布局、合理配置转变,将是中国防灾减灾未来任重而道远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认为频繁的自然灾害是人类经济社会和未来发展所面临的最大威胁, 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严重障碍。文章分析了自然灾害是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指出了减灾防灾应作为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重点, 在此基础上, 着重探讨了湖北农业与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自然灾害减防对策。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城市应急系统的地位两方面分析了城市应急系统建设的意义,并分别从保障城市安全、降低城市灾害经济损失和增强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方面研究了城市应急系统对城市发展的影响.通过对城市应急系统的经济性与可持续性研究,说明建立完善的城市应急系统不仅可以及时有效地预防各种城市灾害,降低突发事故的损失,还可以带来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此,政府对于城市应急系统的重视和投入,对于保障城市的安全以及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我国矿业循环经济研究——以铝土矿资源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矿产资源的开发对矿区及其周围环境造成了破坏,产生了地质灾害及矿山废水、废渣、废气等三废排放造成的生态环境污染问题。矿产资源的有限性和跨越发展的可持续性要求以最小的资源消耗实现最大的经济发展,使资源型循环经济成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以我国铝土矿资源为例对合理开发矿产资源及发展铝土矿资源循环经济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将为长江下游东部发达省份提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水资源的涵养,还将使东部地区免遭自然灾害、疾病传播带来的巨大损失。但在具体实践过程中,地区市场分割状态严重阻碍区域间经济合作。通过对欠发达地区的江西省与长江下游发达地区间无限重复的合作博弈分析,结果表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除提供生态环境保护和恢复的服务外,作为承接东部生态补偿的补偿,江西可以用提供生态农产品和生态旅游服务等与东部加强合作。让东部地区既能分享短期的直接利益,又能以长远眼光注重长期的、整体的、国家的利益,积极主动参与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  相似文献   

15.
闻潜 《经济经纬》2004,(3):22-25
最近一个时期 ,我国经济运行出现增长过剩的势头。增长是好事 ,过剩则意味着诸多经济摩擦的发生。如果不加以抑制和化解 ,它对经济运行必将产生严重危害。在目前 ,生产性过剩颇令人关注。就此进行经济学的分析和评价 ,对于探讨当前我国经济运行的走向或许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6.
农业灾害经济:周期波动与综合治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最易受各种自然灾害影响的脆弱产业。近30年来,农业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联发展,揭示了农业灾害经济具有周期波动性和显著的区域分异规律,灾害是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重大因素。为此,应当将减轻农业灾害和保障农业生产者的风险收益作为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加强对农业灾害的综合治理,通过调整农牧业生产的区域布局、强化工程减灾措施与技术减灾措施、在丰歉年之间平准粮价、建立农业政策保险等,达到减轻农业灾害损失并维护农业生产者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当前中国农业正处于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转轨的过渡期,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在艰难的爬坡阶段.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更是如此。中国财政支农支出增幅不到位,农业基础设施脆弱,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发展滞后一直是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应切实加强农业生产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政府对农业生产基础设施投资。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8.
资源型产业集群的风险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极具特色的产业组织形式,对区域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驱动作用,已成为各国各地区发展经济的重要政策工具.然而产业集群也同其他事物一样存在产生、发展、衰退的过程.特别是资源型产业集群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形式,更容易出现衰退从而给本地区经济带来损失.从多方面分析了资源型产业集群存在的风险,并提出了延缓资源型产业集群衰退,促进资源型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全球气候变暖是全人类共同面临的巨大挑战,维护气候安全是国际社会的共同目标。气候变化会导致自然灾害频发、经济下滑、农业减产以及气候移民等一系列问题。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是现在时代的要求,也是全社会的责任。全球范围多发的自然灾害给人类经济生活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危害,已成为人们普遍关心的话题,无论是哪个国家和地区发生严重自然灾害都会引起国际社会强烈关注。为此,世界各国提出了自己未来的战略重点:日本提出了低碳社会行动的线路图,印度出台了一系列的国家行动计划,中国香港将重点放在建筑节能上,美国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欧盟大幅削减温室气体排放量。  相似文献   

20.
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云  雷冬嫦 《铜陵学院学报》2012,11(3):36-40,88
特殊的自然和气候环境导致安徽常遭受洪涝、干旱、冰冻等自然巨灾,给安徽省造成了重大的财产损失和人身伤亡。而在处理和应对重大自然灾害损失方面,安徽省现行的自然灾害损失补偿制度,无法对巨灾损失进行有效补偿,特别是巨灾保险在灾害补偿制度中的重要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影响了安徽社会经济稳定与发展。而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安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财政实力日益壮大和农业巨灾保险的实践,使得安徽已经具备了建立巨灾保险制度的可行性。建立安徽巨灾保险制度,改革和完善安徽巨灾损失补偿机制,可以有效提升安徽巨灾保险在政府建立的综合巨灾风险管理体系中的地位,消除巨灾损失对创建和谐安徽的巨大冲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