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辰 《经济视角》2012,(6):116-118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比近年来违法用地案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发达国家的耕地保护制度特点,分析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依靠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加快农业经济升级,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经济发展的角度,对比近年来违法用地案件以及我国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并参考发达国家的耕地保护制度特点,分析目前我国耕地保护中出现的问题,并提出依靠行政手段与经济手段并重的方式,加快农业经济升级,加强耕地保护工作.  相似文献   

3.
近些年伴随着我国农业科技进步浪潮的跌起,哈尔滨市农业精品在农业综合开发小区中应运而生,它展示了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促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商品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体现了农业综合开发小区适应时代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4.
安俊杰 《经济论坛》1994,(12):20-21
农业综合开发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战略措施。依据不同的地理、自然和社会发展条件,设计和构建不同的农业开发模式是至关重要的。 1.专业基地模式。一般讲,产品产业的发展,只有和一定的规模形成正函数关系,才能体现其倍数潜力和效益。传统的农业开发仅仅是囿于小圈子,零敲碎打,其动机是追求近期效益指标;其效果是比较效益差,甚至投入与产出形成负函数关系;其特点是地方封闭性开发强,“天女散花”性开发强,粗放经营性开发强,产业重叠性开发强。开发的总体行为特征是“阵痛疗法”:某一地域或地带有开发利用价值,就铺开战场;热浪之后,留下半拉子工程,连基地雏形或轮廓都未形成,造成劳民伤财。  相似文献   

5.
皖东地区农业综合开发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平建 《经济地理》1997,17(2):89-93
皖东地区兼跨长江、淮河两大水系。在政区上含四县(来安、全椒、定远、凤阳)、两市(天长、明光)、两区(琅琊、南谯)。土地面积13328km2。人口近400万。1农业综合开发的地位和作用以“大包干”为首创而蜚声全国的皖东地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著名的农业区。1995年全区粮食总产28亿kg.油料总产3.5亿kg.棉花2.3亿kg、肉类、水产品、林产品等产量也达到相当高的水平。1995年全区农业总产值达50.15亿元.列全省16个地市的前茅。本区尤其是粮食商品优势明显、其商品率高达55%以上.…  相似文献   

6.
盐津县牛寨乡是一个地多田少林地面积大的山区乡。全乡23万亩国土中有耕地近4万亩,其中水田6700亩,林地及荒山18万亩,常年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对全面发展农业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但是由于过去受“只怕丢了纲,不怕林垦光”的思想影响,采取急功近利不合理的耕作方式,进行坡地开荒,植被减少,耕地扩大,不能很好地发挥山区自然优势,1980年后,经过农村改革,退耕还林、改善生态环境、坚持以林促农,发展了山区经济。1 按照三条原则适度退耕还林。山区稳定发展农业需要固定耕地,而群众  相似文献   

7.
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而耕地保护必须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真正起到保护国家资源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实现耕地保护与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各种措施,希望能为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9.
10.
农业综合开发既是事关农业再上新台阶的战略措施,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确保开发工作的顺利进行,离不开与资金要素的有效结合。当前,正确地评估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运用状况,采取合乎实际的资金筹措与配置战略,对于保证“八五”期间农业综合开发计划的实现,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当前农业综合开发资金运用的情况评析 客观评价这几年来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运用状况,主流应当肯定。(1)多方面向农业综合开发投入的资金与日俱增,可用资金总量逐步扩大;(2)投资结构得到逐步调整,调动了农民搞  相似文献   

11.
当农地利用的纯收益逐年降低,且其后出现农地利用集约度降低和相应农作物播种面积减少甚至农地的弃耕撂荒现象时,就出现了农地的边际化现象.农地在边际化的进程中会经历不同的边际化阶段,不同阶段的边际化程度不同,可分为初始边际化、中期边际化、完全边际化.本文依托湖北省通城县的实地调查资料结合统计资料,研究了通城县的两种代表性农地--水田和旱地的边际化进程.结果表明:同种类型的农地的边际化程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不同类型农地的边际化进程也有差别.在通城县,旱地的边际化进程快于水田.一般来说,边际化会导致相应农作物的播种面积减少,而完全边际化会直接导致农地的弃耕撂荒.  相似文献   

12.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是统筹城乡发展和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基本途径,是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农村市场需求的根本出路,是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而生态型新农村是实现农业和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研究通过对南阳市新农村建设的调查,深刻分析了现实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耕地数量急剧减少和各项非农建设占用耕地面积不断扩大的矛盾日益突出。为解决人口高峰年的粮食安全问题,国家提出了通过总体规划实施耕地保护的重要手段。首先,本文针对在总体规划中耕地保有量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耕地保有量计算的新模型。其次,提出了人口对耕地总需求潜力分计算模型。最后,用上年保有耕地生产力潜力分、年度耕地生产力供给分的变化量和人口对耕地生产力需求潜力分变化量综合确定本年的保有耕地生产力潜力分。  相似文献   

14.
试论我国北方旱地农业与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立足于21世纪可持续发展农业的发展趋势,在掌握大量第一手资料的基础上,对我国北方旱地农业进行了分区,研究了北方旱地农业的特点,宏观地分析和评价了我国传统旱作农业体系的历史性贡献和发展障碍,并就中国旱作农业的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以及完善和更新现行旱作农业体系等议题,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浅析我国大都市经济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的发展是必需的,但耕地数量是有限的,而且我国耕地总量和人均量持续下降,如何协调好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关系,保证粮食安全,是我国面临的重大课题。本文分析了大都市发展中耕地保护问题,并以北京市大兴区为例,探讨了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6.
农业综合开发,是符合我国国情的一条振兴农业之路,是发展现代化大农业的战略选择。几年来,我国农业综合开发取得了很大成绩,但也有不少地方由于指导思想、开发方式、产业政策、开发动力等问题,影响了农业开发的顺利进行。本文拟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上述问题及相关策略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区域性生态农业建设的作物配置新策略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现行作物分类法的局限性,运用农业生态经济系统的功能性原理,提出一种新的作物分类法,以作物生产过程所表现的主体功能为依据将作物分成三大类型即社会型、经济型和生态型,并对每一类型作物的基本特性和增产增效对策进行了系统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区域性生态农业建设中农田作物的合理配置的新策略。  相似文献   

18.
发展低碳农业对于当前有效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农业绿色低碳循环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从农业经济社会发展、要素减量投入、能源低碳利用、资源环境安全四个维度构建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在测算广西农业碳排放量的基础上,运用因子分析法测度和评价广西2000—2018年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结果表明,广西农业碳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其中化肥和翻耕是广西农业碳排放的两大主要碳源,两者合计约占农业碳排放总量的75%;低碳农业发展质量指数随时间推移而逐年递增,主要受农业经济社会发展公因子的推动。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约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的因素,并提出优化广西低碳农业发展质量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我国财政支农对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夏园  章辉 《技术经济》2006,25(5):104-108
本文利用1978年-2003年的数据,通过建立误差修正模型,指出我国目前所采取的财政支农措施不能达到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目的,而只是一种被动性的临时政策举措,并没有建立起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粮食稳定增产和粮食安全的财政支农长效机制。作者进一步分析了我国财政支农对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无效的原因所在,并相应提出了如何实现财政支农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我国保护耕地问题上不同观点的辨析,论证了粮食安全、严格保护耕地的意义,并提出要正确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实现耕地数量保护与质量保护的统一,在促进农民增收中保障粮食稳产,在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中有效利用、保护耕地,实现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