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变迁与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景观是发展乡村旅游的资源基础,在旅游发展背景下,乡村景观格局的反向变迁威胁着乡村景观的乡村性,不利于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提出,调控乡村旅游发展目标、人类行为和乡村景观空间格局三个要素,是控制和治理乡村景观反向变迁,实现乡村景观优化的主要路径,政府的主导、扶持、规范和引导是乡村景观优化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以典型的旅游驱动型城市武夷山市为研究区,基于景观破碎指数、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景观连通度等方法,分析了旅游发展与景观格局演变之间的联动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20年,武夷山市人工表面大面积扩张,城市景观破碎度指数增加而自然景观破碎度指数降低。(2)核心区、边缘区和空隙面积显著减少,桥接区面积增加,重要程度较高的核心区集中在武夷山市的西北部。(3)景观格局演变与旅游发展之间存在显著的时空联动关系。(4)旅游产业发展与城市景观格局演变之间,以城市发展为中介,存在着显著的双向作用过程。旅游发展通过强化城市定位、引导产业用地等方式影响景观格局,同时景观格局变化优化旅游发展环境,二者之间形成联动关系。 相似文献
3.
乡村与城郊景观格局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农村城市化步伐的加快,我国要在2020年之前使城市化水平达到60%。乡村景观面临新的发展机遇,必将发生更大的变化。本文应用景观生态学原理,选取景观多样性、斑块密度、景观优势度等指标对比乡村景观和城市郊区景观的格局,并从景观格局角度计算其城市化水平,分析结果表明城市郊区景观比乡村景观更为破碎、多样性指数更高,优势度组分显著不同,景观城市化指数差异显著。这一研究将为加速城市化过程中的农村景观发展方向提供科学依据,为乡村景观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风景名胜区旅游容量调控对策与措施——以南京钟山风景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南京钟山风景区的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的统计分析基础上,从引导旅游者的需求变化、提高风景区的旅游供给能力以及如何实现经营管理方式方法的创新等方面,对风景名胜区旅游容量的调控策略与措施进行了分析研究,旨在探讨如何实现风景区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镇江市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为研究对象,基于景观格局指数和GIS空间分析方法,对镇江市土地利用景观总体格局特征及空间分异规律进行了初步地分析与探讨。结果表明:镇江市最大优势景观类型为耕地,占土地总面积的50%左右,其次为建设用地和水域用地,林地也是镇江市较为重要的景观类型;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存在显著的东西空间分异特征,在地形起伏较大的镇西丘陵区,景观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较高,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则相对较低;在人类活动影响较大的镇东平原区,景观呈现较低的多样性和均匀度,而景观优势度及集聚度却较高;景观破碎化程度在镇江中东部地区较高,表明人类开发活动与景观破碎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性规律。 相似文献
6.
景观作为研究和维系可持续性的基本空间单元,是有效研究自然—社会相互关系的最小尺度,为旅游学的相关研究提供了一个有效的研究范畴和研究视角。近年来关于旅游景观的研究颇多,表明越来越多的旅游学者意识到了旅游研究的整体性和异质性,这是旅游研究中的一个进步。但是基于景观生态学的视角来看,多数研究并没有进入到景观研究的实质范畴,旅游景观研究中的尺度、结构、等级等问题多没有涉及。景观生态学已经发展了一系列整体性的和人文社会学的方法来研究自然—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这为旅游景观研究提供了一套较为成型的方法和指标,为旅游景观研究中所面临的尺度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依据。因此基于景观生态学视角,借鉴景观生态学的理论和方法,重视旅游景观格局、尺度等研究,完善旅游景观研究体系,对于推动旅游景观研究和完善旅游学的研究体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解译1986年、1995年、2000年的临泽县土地利用/覆被图的基础上,结合2000~2007年土地变更数据表和2008年土地利用/覆被图,利用RS、GIS及景观生态学方法对研究区土地利用/覆被与景观格局动态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8年建设用地持续增加,水域和草地呈现减少的趋势,耕地除退耕还林政策影响外一直在增加,未利用地先增后减,林地总量变化较小;1986~2000年研究区景观格局分析表现出斑块数量减少,最大斑块面积增大,景观异质性下降,各景观斑块之间的面积差异增加,城乡交叉区域景观破碎化增强,而在其他区域景观分布较集中。 相似文献
8.
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与经营权价格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旅游景区价值的理论探讨,提出旅游景区价值是指旅游景区能够满足旅游者旅游需求功能的货币衡量,并明确了旅游景区价值体系.通过对旅游经营权的讨论,划分了旅游景区资源经营权和功能经营权,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所有者和经营者不同价值立场的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评估模型.对旅游景区经营权出让中旅游景区价值和经营权价格的冲突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科学编制旅游景区规划、加强规划执行监督,开展旅游景区价值评估工作和合理评估旅游景区经营权价格等协调办法. 相似文献
9.
庐山石刻景观的格局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海胜 《湖南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51-54
庐山石刻景观是历朝历代文人学士政治家们以庐山自然山石为载体,以勒石刻字为手段,反映各历史时期人类思想印痕的物质文化现象,成为研究中国文化的重要珍贵资料,是构成庐山文化景观遗产的有机组成部分。从魏晋南北朝一直到1949年共911年间,庐山共产生了933块石刻,各朝代间的时间格局呈现出明显的不平衡性。在空间格局上,以庐山管理局为中心的平均石刻距离为7.87千米,平均海拔高度为549米。平面格局与垂直格局也存在着一定的负相关关系,距离越远,海拔越低的区域范围内,分布着更多的石刻。 相似文献
10.
11.
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植物景观美感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贵阳市花溪国家城市湿地公园夏季园林植物景观的实地调查,运用美景度评价法(SBE法)对其景观质量进行评价分析。分析结果表明:(1)陆生植物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杨梅+桂花+鸡爪槭+龟甲冬青+三叶草;过渡地带植物配置景观评价中,最佳的植物配置是:法国梧桐+水杉+垂柳;水域植物配置在评分中大众喜爱的配置模式是:构树+香蒲+花叶芦竹,由此可见人们对复合层次的植物景观及丰富的植物色彩配置更为喜好。(2)从SBE法得出的植物景观预测模型看,植物生活层次构成、植物种类、色彩数量、花朵比、郁闭度和灌草盖度与植物景观美景度成正相关,且色彩数量对植物景观美景度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2.
浙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的多尺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经济地理》2015,(7)
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等方法测度浙江省2004—2013年的旅游经济发展总体趋势、市际间整体差异与旅游地带内及带间差异,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方程分析差异影响因素,并定量测评各市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及其市域国内旅游收入相关性。研究发现:①浙江省旅游经济总体差异呈现绝对差异持续扩大、相对差异缩小态势,且旅游地带内部差异高于带际差异,带际差异与全省整体差异趋势一致;②地貌类型和资源分布决定的旅游地域三带,带间旅游经济发展不平衡显著,人文景观资源异常丰富的杭嘉湖金衢带内差异最大,自然旅游资源主导的温丽台带内差异最小,而人文旅游资源与自然旅游资源配置均衡的宁绍舟带内差异介于另外两带之间;③浙江省自然旅游资源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而这种诅咒现象对浙江省人文旅游资源却不明显。 相似文献
13.
14.
15.
16.
陈爱瑞 《生态经济(学术版)》2002,(4):52-54
本文主要分析了浙西低红壤区土地资源的特点,种植结构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着重提出实现土地资源的合理配置,实现生态经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7.
南京地铁与旅游景区(点)的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空间相互作用理论中的威尔逊模型,对南京地铁1号和2号线的总共55个站点与南京所有的3A级以上的旅游景区(点)进行了旅游空间关联度计算,并在综合考虑旅游景区(点)的知名度后,确定了南京地铁自助游的网络中心点。结果表明,大行宫、西安门、新街口、鼓楼、珠江路等10个地铁站点的旅游关联度较强,大行宫、三山街、新街口、西安门、张府园可以成为网络中心点。 相似文献
18.
旅游资源禀赋与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研究:基于山西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玉珍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0,(8)
"资源诅咒"几乎成为发展经济学中一个颠扑不破的命题。文章以山西省的相关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变异系数、旅游经济区位熵、聚类分析和空间同步错位等方法,证实了一些基本判断:旅游资源只是影响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因素之一;在一个省域范围内,资源与收入之间存在空间同步性和错位性同时并存的现象,即旅游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可能比较高,也可能比较低,反之亦然;在省域范围内,旅游资源与旅游收入之间存在"资源诅咒"的现象。基于此,文章进一步剖析了形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为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自然区域景观特征识别及其价值评估
——以青海湖流域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中国对自然区域保护重视程度的提
升,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与研究被提上
日程。目前,国家公园的申报设立条件、划定准确边界和内
部功能分区的标准尚在探索中。为实现国家公园的自然生态
系统整体保护和自然资源永续利用,需寻求一个系统的语言
来识别、描述和评估区域内生态系统基本单元的特征。以青
海湖流域为例,基于景观特征评估(Landscape Character
Assessment,LCA)理论,结合中国实际情况,试图构建一
套适用于流域生态系统的景观特征评估方法,尝试对青海湖流
域的特征要素进行识别、绘制、分类和描述,以及价值评估。
最后阐述了景观特征识别和价值评估结果在建设国家公园过程
中的应用,以期为国家公园的申报、规划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浙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陈丽萍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3):42-43
目前我省经济发展状况良好,但是在环境保护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本文根据博弈论的知识,探讨了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经济主体之间的利益矛盾,提出了要致力于建设符合各博弈主体经济利益为目标的协同合作机制,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走经济与环境可持续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