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34 毫秒
1.
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市政公用事业和城市环境建设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工农业生产、人民生活、城市的建筑、道路系统、地上地下管线布局都有密切关系,为了更好地发挥园林绿地的综合功能,必须科学管理,完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建设,只有形成园林绿地系统.才能收到保护生态环境、发展旅游、完善投资环境、改善人民生活条件的实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经济的繁荣以及人民生活环境要求的不断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研究也日益深入。我们在进行城市园林绿地规划时要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遵守自然规律,与城市总体规划相配合,走以自然为本,和谐的城市园林绿地规划路线。  相似文献   

3.
为建设宜居宜看城市,近年来湛江市加大园林植物引种工作,地被植物种类日趋丰富,城市绿地景观得到有效提升,地被植物已逐渐成为城市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地被植物的概念和传统绿地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尤其对绿地中的地被植物应用种类、面积和配置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建设是节约型社会建设的重要方面。文章在分析城市园林绿地违背节约原则的主要表现基础上,指出建设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地必须把好"七关":规划设计关、土地资源使用关、造景材料关、资金关、节水关、建设关和养护关,最后提出了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的保证措施。  相似文献   

5.
分析提出实现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对科学发展城市园林绿地生态系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海绵城市即把城市比喻像海绵一样可以将雨水进行有效的吸收储存和利用.海绵城市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应用是指园林可以具有像海绵一样具有吸水的功能,这种理念完全冲破了以往的传统观念,总是想尽一切办法实施有效排水.海绵城市理念很好地适应了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可以将其运用到城市园林的广场、绿地或者是道路等各个地方的基础设施当中,在具体运用的时候将这些基础设施作为载体对雨水进行有效的吸收,从而真正实现了海绵理论在城市园林设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7.
在城市园林绿化建设过程中,只有着眼于节约型城市园林的绿地建设,坚持建设和节约并重,多向大自然学习,坚持"师法自然"的道理,确保绿地生态环境健康而良性的发展,才能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实现宁波园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城市园林绿地生态规划设计原则,深入地剖析了上海世博会公园绿地的系统功能及植物景观的生态群落结构。  相似文献   

9.
本文论述了园林学内容、研究了现状以及未来发展趋势,概括了城市园林绿化的新概念及作用性,城市园林绿化内在的关系,并深入地探讨绿地规划性设计、造景、配置、群落构建、良种选育、培育管理等城市园林绿化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0.
当今城市园林的设计手法不断更新,其中园林绿地中的建筑小品的设计配置已愈显重要。本文针对公园绿地的概念、园林小品建筑分类、小品在园林中的作用及小品在绿地中的配置等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和论述。  相似文献   

11.
上海郊野公园建设在存量规划发展背景下采取不同的思路,以土地整治平台和政策设计实现郊野公园的生产、生态和游憩等功能。面对多地类的郊区控规单元规划中游憩功能有效叠加的难点,通过研究7个郊野公园试点规划,总结规划的基本思路和功能的叠合过程,提炼对农用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具有实施性的功能叠合策略。对运用风景园林学科方法探索城市发展转型下郊区多地类用地性质与功能设置的规划编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中、英、美、澳、法等国第一手档案资料的基础 上,旨在走出“植入”中国“西方公园”的框架,从租界社会 出发探讨我国近代社会背景下公园功能的生发演变,增进对我 国近代园林史及公园现代化的理解。通过历时性的对比分析, 指出在租界建设初期,公共租界内的公园主要作美化环境的休 闲绿地来使用。随着19、20世纪之交数年间上海租界社会和 人口结构的变化以及国际港口海洋贸易网络的形成,这些公园 开始展示出“公共健康”“体育运动”及“儿童活动”等方面 的功能,并最终成为复合的城市景观。  相似文献   

13.
We study the importance of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or economic growth of 52 Chinese industrial parks from 2007 to 2015. For this task, we extend a production-frontier methodology, specially designed to decompose economic growth into different sources, to take two types of capital into account. Our results reveal that foreign capital is necessary for boosting economic growth of the parks, but domestic capital played the main role.  相似文献   

14.
以"双转移"为核心内容的产业转移园建设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中起引领作用。而其本身也有一个因应内外部条件变化而转型升级问题,对此需作深入研究。本文构建了一个双向关联的分析框架,以广东为例,重点分析产业转移园建设中劳动力、资本和土地资源的配置响应,以及转入地和转出地产业转型升级的绩效。在此基础上,从园区建设与管理体制机制、园区产业发展等方面揭示了广东产业转移园建设中的要素响应问题。本文认为产业转移园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改善要素供给。因此,一要以园区提质扩容促进要素集聚。重点要突破园区建设瓶颈,促进园区要素高效集聚;积极推进"扩园建城",吸引高端要素集聚;努力提高环境容量,促进要素规模化集聚。二要改善园区管理,消除要素集聚的障碍,克服园区管理体制机制障碍,促进要素集聚;鼓励差异发展,引导要素及产业集聚的专业化。三要发挥园区企业的主体作用,引导要素集聚。推动产业集群转移,提高要素集聚的质量;形成良好的产业生态,带动园区整体提质。  相似文献   

15.
从产业集群和区域创新系统理论入手,揭示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带的理论动因,并借鉴国外发展高科技园区的经验,总结出发展产业集群所要求的三大要素,为我国培育产业集群要素,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一些思路。  相似文献   

16.
在国家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政策引导下,如何优化城市公园布局与公交网络的空间关系,提高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成为城市建设过程中所面临的现实课题。首先,依据公交站点与城市公园入口100m空间距离,将其划分为接入点与连接点,依据相同路线的公交线路数量构建邻接矩阵,初步确立了公交网络结构模型。其次,从可达性和连接性2个方面提取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的4个自变量因子,其中表征可达性的度数中心度、接近中心度和中间中心度3个自变量因子,定量反映了城市公园在公交网络中的区位条件;其中表征连接性的聚类系数,定量反映了公交连接点与接入点的连接程度。然后,通过自变量因子权重赋值,建构了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依此量化评估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最后,应用公交网络中心性模型,结合哈尔滨道里区公交站线与10个建成公园现状进行实证研究,提出了在公交中心性空洞区合理规划公交站点及线路,而在公交中心性高值区增补城市公园的对策,以此促进公交网络与城市公园布局的空间耦合关系,提高城市公园的公交可达性,使其发挥更大的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7.
城市公园的可达性评估除了基于交通(距离、时间、 成本)的可达性外,视觉可达性、心理可达性也是度量居民对 公园服务获得感的重要内容。从交通可达性、视觉可达性和心 理可达性3个维度,构建可达性评价模型和计算方法。选取重 庆市3个城市综合公园作为不同发展时期的代表,对距离公园 边界1km区域内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早期到发展期, 3个维度的可达性均明显增加;至成熟期,交通可达性趋于稳 定,视觉可达性下降,心理可达性持续增加。在空间分布上, 交通可达性和心理可达性呈现随距离增加而衰减的趋势,视觉 可达性在不同方位上差异显著;综合可达性由早期的“同心 圆”模式分布逐渐演变为“偏向”式聚集,在某些方位上呈现 跳跃式分布。多维可达性的动态评估能有效挖掘城市公园的潜 在服务功能和价值,客观评估城市公园布局的公平性和居民 对公园的可获得性,让更多的人包括弱势群体能够共享环境 福利,为城市公园周边地区的规划建设和旧城更新提供科学 依据。  相似文献   

18.
谭娜  高长春 《技术经济》2011,30(2):42-46
在回顾绩效评价一般理论与原则的基础上,结合创意产业园区的特性,构建了创意产业园区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绩效评价与分级。结合总体绩效评价结果,在分析各项能力差异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根据绩效能力差别对上海18家创意产业园区进行了分类,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促使其绩效提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利用手机信令大样本数据中提取的上海32个大型公园游客出发、抵达、离开时间和居住地坐标等数据信息,解析公园游客时空行为,利用行为特性在公园使用中的表征将公园进行分类:基于公园的游客来源地(以下简称“客源地”)覆盖范围划分为服务公园周边区域的局地类和服务市域的广域2个大类;基于不同时段客流量分布趋势的均缓与集中特性,划分局地均缓、局地集中,广域均缓和广域集中4个中类;基于客源地核心形态紧凑与松散的特性,将4个中类分为局地均缓紧凑、局地均缓松散等8个小类。分别通过8类公园的时空指标——客源地面积、核心聚集面积、游客居住地至公园的人均OD和高峰开始与持续时间,对每类公园特征进行了量化描述并对其成因进行了解析。将基于游客行为的“公园利用类型”与基于资源供给视角的“公园规划类型”分类结果进行比对,发掘产生公园定位错位的原因,并对公园的规划管理现状提出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20.
由于各地盲目效仿、缺乏整体布局、增长无序化等原因,我国于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上马的主题公园如同被推倒的多米诺骨牌,绝大多数已走向衰败,甚至关门歇业。在最近几年房地产倍受打压的背景之下,旅游地产商借机圈地,我国主题公园大有"二次发展"之势。因此探寻我国主题公园产业的时空布局规律与理性发展已成为该行业健康发展的当务之急。本文以全国300个A级主题公园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点指数、Voronoi多边形面积变异系数、基尼系数等研究方法,大尺度大范围分析了中国主题公园的空间分布特征,揭示了我国主题公园在空间上表现为强凝聚分布,在七大地理分区中高度集中,分布的均匀度低,即分布的无序性大,区域布局不合理。最后,运用信息熵度量法对我国主题公园产业空间分布结构进行优化诊断,初步提出了我国主题公园空间布局的优化模型,模拟计算得出各大区目前主题公园实际值与拟合值的误差,从而为下一步国家的宏观调控和理性发展提供决策依据和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