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数据显示,水环境的污染、大气污染、城市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和生态环境的污染,使我国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因此应开征污染税,加强环境保护,具体措施有;征收排污税;征收导致环境污染的产品服务间接税;保护生态环境的减税和补偿措施;根据环境标准采用税收差别。  相似文献   

2.
李静 《全国商情》2011,(2):39+41
绿色营销观念认为,企业在营销活动中,要顺应时代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注重地球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经济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以实现企业利益、消费者利益、社会利益及生态环境利益的协调统一。这就要求企业在营销活动中对产品的创意、设计和生产,以及定价与促销的策划与实施都要以保护生态环境为前提,力求减少或避免环境污染,保护和节约自然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与市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环境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承载体,保护环境是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题中之义。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我们必须大力实施环境保护工程,促进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已制约了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建设已上升为国家战略,更应该从满族先民保护环境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思维中汲取养分,加强对环境污染的防治力度,遵循生态规律,建设循环经济带,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建立生态功能区划,真正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水平高速增长的同时也给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环境问题日益凸显。保护生态环境有诸多手段,税收便是其中之一。税收的增加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环境污染,保护现有的珍贵自然资源。税收是兼顾经济增长与保护环境的最直接方式。因此,本文分析了美国开征环境保护税的具体实践并对我国可借鉴经验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6.
资源是经济发展的基本要素,也是人类赖以生存繁衍的基本条件。由于种种原因,资源过度损耗导致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使中国面临生存与发展的严重威胁。我们必须以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7.
人为不合理的经济活动导致了西部地区现代化建设的生态环境脆弱瓶颈,需要遵循循环经济发展理念,增强全社会生态环境保护的观念意识,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政策支持,健全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保障,建立生态环境检测体系和综合监督管理机制,发展绿色产业,从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国西部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8.
程功舜 《全国商情》2009,(22):125-126,133
发展循环经济是产业转移工业园实现新兴工业化的必由之路,有利于提高资源生产率和废弃物资源化及再利用,有利于从根本上减轻环境污染压力,获得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法律为保障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是(广州)湛江产业转移工业园创建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园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9.
农业生态环境是农业发展的基本生产条件,农业生态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产品市场的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更好地保护和协调生态环境。论文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治理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了污染治理面临的困境及形成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五条措施,对我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人类在几十年的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曾经建立及实施过许多末端控制的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技术,但收效甚微,出现了治不胜治的局面,20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环境保护战略的重大转折就是实施污染预防,推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1.
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是缘于环境保护的需要,而控制环境污染,改善生态环境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本文论述了环境审计产生的理论基础和环境审计在我国实施的状况,并提出了进一步发展环境审计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湖南农业生态环境污染问题日趋严重。从株洲市农业生态环境污染的现状分析出发,通过主观与客观方面来分析其法律成因,进而从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提出湖南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法律对策:主观上,加大宣传,树立和提高农民环保意识,强化政府官员农村环保观念;客观上,完善立法,加强执法与监管,建立环保问责和补偿机制,以保护湖南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其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广大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重,我国迫切需要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进行有效的法律规制,这关系着我国发展生态农业、循环经济、保障农村生态环境安全以及构建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等一系列重大国计民生问题。我国要通过完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从法律的角度防治农村环境污染;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力度;强调公众参与原则,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与法律观念。做到更好地治理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充分发挥法律对农村环境污染防治问题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人类在几十年的环境保护的实践中,曾经建立及实施过许多末端控制的环境污染防治的措施和技术,但收效甚微,出现了治不胜治的局面,20世纪九十年代国际环境保护战略的重大转折就是实施污染预防,推行清洁生产。  相似文献   

15.
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具有重大意义。目前 ,甘肃省城市生态环境状况不容乐观。加强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是我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着力点和切入点。因此 ,必须确立城市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目标体系和战略重点 ,坚持实行生态规划、政策引导、法律规范、科技支撑、机制创新、公众参与等原则和举措 ,把我省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相似文献   

16.
陈军 《现代经济》2013,(7):92-94
中华民族悠久的"天人合一"理念蕴含着丰富而朴素的生态道德文化,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是人类追求的最高精神境界。当前中国的环境面临着各种污染威胁,各种污染正在逐步危及着人类的生居环境,在建设生态文明的艰巨征程中,必须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成果和成熟技术,加强环境保护,转变经济模式,为人们提供更加适宜居住的良好生态环境,这既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基础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人类物质文明最发达的时代,但也是地球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遭破坏最严重的时期。不可持续的经济畸增生产模式和消费模式使人类生存和发展面临严峻挑战。传统工业是一柄福音和灾祸的双刃剑,中国并不庞大的工业由于先天不足、粗放外延发展等原因,过早地走入了破坏自然生态、人口急剧膨胀、环境污染不断加剧的尴尬境地,有可能重蹈发达国家“经济腾飞,公害泛滥”的覆辙。本文试图抛砖引玉,敲响警钟,提出人口、生态、资源、环境、社会、经济、文明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及可操作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地理教学中的生态环境意识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环境意识教育是随着环境问题的产生而兴起的,是向人们传授环境知识,帮助人们树立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地保护生态环境的教育。提高人们生态环境意识最切实可行和能动有效的方法就是生态环境意识教育。由于地理学科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它在生态环境教育中担负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责任。  相似文献   

19.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两年多来,示范区经济发展迅速,成为了安徽经济强劲发展的新引擎。在示范区建设中实现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有效保护,是搞好示范区建设的重要目标和保障。而一个有效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能够实现经济和环境的"双赢"。围绕示范区经济建设的环境保护理念,深入分析了示范区存在的潜在环境风险,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借鉴湖南经验在示范区开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具体构想。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道德是指调节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关于自然生态与利益关系的言行的规范 ,其核心是人类应该与自然生态环境和谐相处 ,共同发展。生态环境道德教育是教育人们形成一种新的道德价值观 ,正确处理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搞好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 ,实现人口、经济、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