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朝阳市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研究李沛祥,陈巨龙适度土地规模经营,是指在一定的生产条件和政策水平下,经营单位或单位劳动力为达到最佳投入产出比例,获得最高经济效益,所能经营的最大土地面积。研究土地适度规模经营,对提高农业生产水平,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进程,发展农...  相似文献   

2.
<正>土地流转的主体是农民而不是政府。土地流不流转,怎么流转,应该由农民说了算,任何人都不得损害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中办、国办印发的《关于引导农村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意见》明确指出,土地经营权流转不得违背承包农户意愿、不得损害农民权益、不得改变土地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这是因为流转过程中的农民权益保障问题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成败,否则,因为土地问题而导致的农民群体的不满与抗争将会凸  相似文献   

3.
实施"三权分置"为完善家庭承包经营制度提供了新途径。落实集体所有权,应通过保障农民集体成员权,重建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行使规则;保障农户土地承包权,应立足于实现农民集体成员以家庭为单位初始取得集体所有的承包土地的权利;土地经营权因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而成为一项独立的财产权。土地经营权因其取得方式的不同有租赁权和用益物权之分,而且两者的法律效果不相同。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后,农业经营主体法律保护机制以及地权登记与承包土地的经营权融资担保机制有待完善。为坚持和维护家庭承包经营在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中的基础性地位,需完善以农民集体成员权为基础的农户承包土地的集体所有权制度;土地承包经营权制度的建设应立足于建立以土地经营权租赁为主、兼顾其他形式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交易机制和承包土地的经营机制,建立以小农生产经营现代化为目标的多元化农业经营主体制度。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是完善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重大举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科学总结和充分肯定了我国农村改革开放30年的巨大成就,提出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农村新一轮改革发展的基本目标任务。特别是要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充分尊重农民的意愿下,赋予农民更加充分而有保障的土地承包经营权,促进土地流转,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这是新阶段符合国情、顺应民意,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维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重大战略举措。  相似文献   

5.
整合土地资源,逐步向规模化生产迈进。实行生产责任制以后,位于黄河滩区的山东省鄄城县土地经营权分散到农户,有的农业生产大户手中可经营土地只有5—6亩,无法从事规模化生产。因此,应采取相应措施,促使耕地向种植大户流动,以适应规模经营和提高农民增收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随着农村改革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家庭承包经营制度逐步暴露出局限性,一家一户的小农经营模式,不利于形成适度规模经营,也不利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笔者经过多年的农村基层实践经验,主张采用"股份制固定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方式,即将分散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用股份固定下来,农民以家庭为单位持有股权,把土地交给"股份化经营组织"经营,"股份化经营组织"连片流转给需求方,促进农业的规模化生产.  相似文献   

7.
农民要的不是土地所有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从事农业经营的农民来说,需要的是稳定的土地承包经营权,目前中国农民具有充分的承包经营权,他们完全可以自由经营农业,并获得农业收入。我们不能说农民土地所有权更大了,农民种粮食的产量就会增加。  相似文献   

8.
<正>近年来,江苏等沿海地区的广大农民在积极发展专业合作社的同时,大胆探索发展股份合作社,形成多类型合作社共同发展的生动局面,有力地培植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促进了农民增收。一、农民股份合作社的主要形式(一)农地股份合作社。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和资金入股设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分享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效益。农地股份合作社具体又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内股外租型的农地股份合作社,即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成立农地股份合作社,将承包地集中流转起来,统一对  相似文献   

9.
声音     
正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放活土地经营权,推动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政策性很强,要把握好流转、集中、规模经营的度,要与城镇化进程和农村劳动力转移规模相适应,与农业科技进步和生产手段改进程度相适应,与农业社会化服务水平提高相适应。要尊重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引导土地流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推进农业经营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允许农民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流转土地承包经营权"。近年来,河南省坚持把推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作为加快农业经营方式转变、开展适度规模经营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1.
农村经济的市场化主要在于农民和土地(使用权)的市场化,承认农民土地使用权为物质利益获取权,给予其合法的参与市场流动配置的空间。逐步使广大农民携带其土地使用权真正进入市场经济,从根本上减轻农民负担,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顺应市场经济要求,进一步释放农民积极性和农村生产力。利用土地流动,优化农村资源配置并全面提高农村经济面对城市(镇)化和加入WTO而受冲击的市场生存与应变能力。  相似文献   

12.
根据我国学者对农村土地制度的研究和产权经济、制度经济的探索,我国农村土地应实行私有化,赋予农民完整的土地产权,以打破“三农”问题的僵化局面,使农民以独立自主的市场主体地位进入土地产权交易市场直接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寻求实现土地经济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实现土地的潜在的巨大收益,以实现土地资源的节约、集约利用。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检讨主流征地制度改革观点存在的问题。研究方法:文献法和综合分析法。研究结果:公共利益泛化是地方政府违法成本—收益分析后的理性选择;严格意义的公益征收条件下,产值倍数法测算出的补偿水平并不必然低于土地所有权价值;将土地的社会保障价值纳入征地补偿标准客观性差,与现行法律兼容性差;土地换保障既不能为征地补偿提供客观标准,也无法为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论:客观征地补偿标准缺失条件下,地方政府与被征地农民逐利动机促成的逆向激励不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安定团结。推进征地制度改革首先要构建并行于公益征收的非公益建设用地供给制度;其次应当让市场发挥定价作用,为地方政府与农民利益博弈提供客观的价格参照。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流转中土地租金差异化动因及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城镇化的发展,大量农民进城务工,农村土地流转是必然趋势。经过调查研究发现,在土地流转中,不同主体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同,进城务工农民对土地租金的期望不高,而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的租金要求较高,且期望的租金还要包括劳动力机会成本。留守劳动力对土地租金的博弈直接导致了土地规模化经营中土地租金的高涨,使土地规模经营收益出现倒挂,但政府的补贴又维持了这种不健康的租赁关系。农地租金的非理性增长影响了自耕农的壮大和发展,使农地规模化经营偏向公司化,农业公司对利润的博弈导致了套取政策补贴、农地非粮化等问题,土地规模化经营前景堪忧。建议构建进城农民土地退出机制、扶持培养自耕农、建立多种途径的农业经营合作模式、提高农民社保水平等措施,促进农地经营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典型国家(地区)农地流转的案例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地流转和适度规模经营已成为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的重大政策之一。该文选择了美国、日本、中国台湾和越南作为不同土地制度、资源条件背景下农地流转的典型案例,侧重介绍这些国家(地区)推行农地流转和规模经营的做法和经验,总结得到土地流转机制建设的四点启示:(1)土地产权边界清晰是农村土地流转的前提条件;(2)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加速了农村土地的流转;(3)相关配套机制的完善是农村土地流转的重要保障;(4)专门的中介机构为农村土地充分流转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16.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法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经济发展功能和社会保障功能如何协调统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能否彻底物权化的关键,2007年3月出台的《物权法》对此进行了尝试,然而遗憾的是物权法对于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物权化却不是那么彻底。本文从物权法理论的角度出发,指出了目前土地承包经营权在流转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了问题存在的根源所在,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农民的相对弱势地位,农村土地集体化色彩的放大以及农村集体的异化,为地方政府甚至官员使得目前广泛推行的土地流转特别是借征用之名强制流转而忽视农民的利益,造成农民失去赖以生存的土地而只得到低补偿费用。文章提出归还农民的基本权利,加强依法行政,规范土地流转(征用)程序,完善监督机制,确保土地流转不伤害农民,在维持其正常生活(生存)的基础上合理、有效地进行土地征用和流转。  相似文献   

18.
研究目的:探讨《物权法》颁布后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益的保护。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实地调查法。研究结果:对广东省佛山市南海、三水两区农户土地使用权流转和非农征地权益状况调查发现,当前在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保护上面临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人缺失导致行权主体错位、在非农征地过程中对承包经营权作为财产权的不尊重、土地流转不规范带来使用权权益保护不稳定。研究结论:《物权法》应当与《土地管理法》、《农业法》、《农村土地承包法》共同构成农户土地权益协调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9.
对土地征用中外部性的经济学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不断加快,大量农地被征用。然而在征地过程中,过低的征地补偿费产生了一系列的外部成本,最终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威胁粮食安全,影响社会稳定,为经济发展带来了隐患。因此,必须根据市场公平价格原则来确定征地补偿价格,提高征地补偿费,并妥善安置失地农民,尽量消除因征地引发的各种不安定因素,减少外部成本对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影响,促进城市化和工业化快速持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与资源市场化配置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反复与曲折,与过分强调集体林地的具体经营方式紧密相关。集体林地使用制度的突出问题之一在于弱市场化配置,因此集体林地使用制度改革不应简单地在集体山林的分户经营、股份合作制或其他经营方式之间进行选择,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是构建有利于市场机制充分发挥作用、提高集体林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制度。强化集体林地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可以从四个方面入手,一是以集体林地租赁经营逐步取代无偿承包制;二是推行集体林地使用权的招标出让和拍卖出让;三是培育以林地使用权流转为核心的林业要素市场;四是以产权为纽带,促进集体林地使用权与社会资本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