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 “九五”是全面完成现代化建设第二步战略部署,实现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关键时期。保持一定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强固定资产投资宏观调控对于实现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实践,通过对系列翔实资料分析,探讨固定资产投资主要指标宏观调控的数量界限。 相似文献
2.
3.
4.
5.
6.
一、江苏房地产业的支柱性作用 江苏房地产业经过20年的发展现已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成为我省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近年来.我省房地产市场呈现投资快速增长,开发结构、品质改善,供需保持两旺,房地产二、三级市场联动发展的良好局面,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对社会经济贡献份额不断提高。1998—2002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平均增长164%。2003年,全省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09亿元,比上年增长487%。全年1—5月份.已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3724 相似文献
7.
2012年1—8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217958亿元,同比名义增长20.2%,增速比1—7月份回落0.2个百分点。从环比看,8月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长1.33%。自从4月份固定资产增速明显回落以后,近几个月一直徘徊在20.1%—20.4%之间,企稳迹象明显。 相似文献
8.
回顾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所出现的投资过热引发的经济过热与1992年上半年有些类似——今年前3个月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幅接近50%。仔细分析一下两次投资过热之间的异同,对于我们辨明目前的宏观经济形势、并判断其下一步的走向有很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到目前为止尽管有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措施出台,但经济过热的态势仍然没有扭转。
国家发改委经济运行局副局长贾银松认为目前宏观经济运行中,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位加快,货币信贷投放仍然过快,外贸不平衡状况突出,以及生产资料价格涨势较猛等四大问题比较突出。尽管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加大了对房地产、城市基建和重化项目的调控力度,央行今年7月再次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但经济过热依然是中国经济现阶段的重要特征之一。虽然有学者认为前期宏观调控的滞后性会使效果在6、7月份体现出来,但是部分业内人士预计中国宏观调控的力度可能会继续加大。 相似文献
12.
2006年1—6月,我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到31.3%的高点。下半年,随着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的出台,投资增速开始下降,至11月底回落到26.6%。不少评论认为这标志着投资调控取得积极成效,也有评论认为增幅依然偏高。由此引出了一个老问题,究竟什么样的投资增幅是合理的、适度的呢?对此,我们很难看到正面的、直接的回答。 相似文献
13.
中国商业房地产投资市场近几年欣欣向荣,乐观的市场回报预期,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境内外投资机构者。商业地产由于其稳定的租金收益,和丰厚的增值潜力而成为新宠,受机构投资追捧。与此同时,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出台,旨在平稳房地产投资市场的均衡平稳发展,给持续升温的市场冷静深思的机会。 相似文献
15.
进入二季度以来,宏观调控政策效果开始初步显现,经济形势出现转折性变化,表现在农业生产形势出现重要转机,大大稳定了粮食价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过快的势头得到明显遏制,生产资料价格回落;货币信贷规模明显收缩;工业增速稳中趋降,煤电油运供求出现一些缓和迹象。 相似文献
16.
17.
投资消费增长失衡与宏观调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需求作为最终需求,对投资需求的持续增长和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因此,面时投资偏热、消费偏冷的矛盾,应该将扩大投资需求的积极宏观调控政策逐渐调整为鼓励消费需求和适当抑制基本建设扩张的积极宏观调控政策。 相似文献
18.
19.
疯狂上涨的商品价格像雪崩一样滑落,那些日夜守候在钢铁厂门口的采购商转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更多的企业宣布将进一步减产,可是库存还在一天天增加。这会是2005年时的中国经济吗?一些经济学者警告说,如果宏观调控失当的话,也许这就会成为一幅现实图景。如果这一判断准确的话,这将是经历25年变革后的中国首次面对市场经济下全面生产过剩的危机。投资已达峰值第一信贷瑞士顿亚洲首席经济分析师陶冬说,中国现在的经济过热是产能过热带来的价格爆炸,不是通胀,2月17日,陶冬在北京举办的"世界2004"会议上指出,中国经济进入了瓶颈状态,包括交通、原材料、能源以及粮食的供应都出现紧张局面。 相似文献
20.
今年以来,我国实施的宏观经济调控政策,不仅在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重点行业初显效果,而且还将投资过热的国内陶瓷业引入理性发展轨道。近日参加第七届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会的专家认为,宏观调控将会使我国陶瓷业由大变强的进程大大加快。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