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商》2015,(32)
本文首先分析了乌克兰投资环境问题,包括影响乌克兰投资环境的不利因素,也就是导致乌克兰投资环境较差、投资风险较高的主要原因,其次,以投资规模和主要领域、地区为基础分析了中国对乌克兰投资的现状,同时也提到了比较突出的中国对乌克兰投资项目,探讨了中国在乌克兰投资的发展潜力。  相似文献   

2.
《里斯本条约》签署以来,欧盟新近达成的FTA呈现出“西学”美国NAFTA文本的倾向,并以FTA为媒介,将本区域的投资、人权、环境等价值“东渐”至发展中国家.欧盟在投资文本选择上的“西学东渐”策略源于其追求法律稳定性、重塑投资保护和公益管制平衡的内在需要,也有与美国保持竞存、与其进行TTIP谈判、共同参与全球贸易治理的外在需要,为中国对外谈判FTA/BIT时如何构建“中国理性”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一 乌克兰投资环境评析 实现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过渡,广泛参与国际经济联系,融入国际分工体系是乌克兰经济转轨的重要目标。乌克兰独立以来,国内资本市场形成的能力和规模极其有限,用于经济发展的资金严重不足,资本短缺已成为制约国民经济发展的"瓶颈"。因此,扩大吸引外资以弥补内资的不足,成为乌克兰发展对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转型特点及完善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适应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中国初步构筑了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在“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措施,包括以法律性文件取代政策性文件、明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职责划分、发展境外投资服务、完善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和积极构建境外投资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5.
《新财富》2012,(2):34-36
就目前中国的经济发展水平而言,推动中国经济的,还是城市化背景下投资驱动的“推土机”,而创新驱动只是一辆“玩具汽车”而已。营造一个公平、透明、健康的投资环境比什么都重要,这就需要改革。  相似文献   

6.
为了适应中国“走出去”战略的需要,中国初步构筑了新的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在“十一五”规划的背景下,进一步完善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政策体系的措施,包括以法律性文件取代政策性文件、明确国家发改委和商务部的职责划分、发展境外投资服务、完善境外投资监管体系和积极构建境外投资担保制度。  相似文献   

7.
周彦 《浙商》2005,(11):70-73
11月2日,首届中国旅游投资洽谈会在宁波召开。本刊与有关部门合作,举办“浙商.2005旅游投资高峰论坛”,并将表彰“中国旅游投资杰出浙商”。  相似文献   

8.
9月2日,今年刚刚当选的乌克兰共和国总统维克托·亚努科维奇(Viktor Fedorovych Yanukovych)开始了他上任以来的首度访华。9月3日,亚努科维奇在中国贸促会举办的“中国一乌克兰经贸合作论坛”上表示,基础设施建设、贸易、投资、航空、铁路运输、能源、旅游、文化交流和教育是乌中两国最有前景的合作领域。他强调,他此行目的“就是要握住中国朋友的手”。  相似文献   

9.
因乌克兰危机而被西方制裁的俄罗斯正加快与中国的投资联系。5月20-21日,俄罗斯总统普京邀请中国参与俄远东地区的投资开发。普京曾表示,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发展是俄罗斯的优先项目之一,他希望中国成为远东地区开发的领跑者。  相似文献   

10.
非理性投资是指投资在投资决策时受很多非理性因素影响,如“做庄”、“跟庄”。中国股市的非理性投资现象严重,这妨碍了股票市场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分析非理性投资的成因及其对策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首先通过三个统计指标的中外对比分析了中国股市非理性投资的现状;接着分析了价值投资理念难以立足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培育理性的投资理念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9月23日,由中国贸促会主办的“日本投资说明会”成功举行。近百家中国企业与会,听取了日本专家小组就“中国企业如何在日本进行投资”所作的论述和说明。 中国贸促会副会长高燕在会上指出,自亚洲金融危机以来,日本经济长期低迷,日本政府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吸引境外投资,甚至效仿中国,在几个城市设  相似文献   

12.
印度尼西亚——世界上最大的群岛国家,素有“千岛之国”和“赤道翡翠”,以及上世纪90年代“亚洲四小虎之一”之称。“中国企业家不要再等待了,印尼有众多投资机遇期待中国投资!”7月29日,在“中国——印尼商务午餐会”上,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印度尼西亚总统苏希洛热情地向中国企业发出了投资邀请。苏希洛总统说,印中两国经济互补性强,发展经贸关系潜力巨大。印尼有丰  相似文献   

13.
浅议我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风险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已经达到了一定规模,截至2005年底,我国累计对外直接投资近500亿美元。为保证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平稳发展,在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战略过程中,需要关注商业性风险、管理风险、政治性风险等。  相似文献   

14.
2010年9月2~5日,乌克兰总统亚努科维奇访问中国。中乌两国发表联合声明,提出进一步加强两国经贸合作的方向和领域,并强调增强双边关系的战略内涵。据此,我们认为:发展中乌经贸合作不是中国的一厢情愿和单方需要,而是中乌双方的共同需求。一从双边需求和战略视角看中乌经贸合作中国与乌克兰发展经贸合作具有显著的双边需求性质,即相互需要的性质,这种相互需要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市场方面的相互需要。欧洲和美国是中国产品出口的主要市场。但近年来,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的打击下,欧美市场大幅度萎缩:一方面,对中国产品的进口减少;另一方面,与中国的贸易摩擦明显加剧,对中国  相似文献   

15.
张为付 《国际贸易》2008,(10):51-57
与世界上其他发展中国家相比,近年来“金砖四国”在国际直接投资中取得较大的成功,并且具有其不同的特点,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对“金砖四国”的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占国内固定投资比重、利用国际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数、潜力指数、对外直接投资的绩效指数、签署国际双边投资优惠协议数量、双边税收优惠协议数量等指标比较,发现中国、俄罗斯是四国中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开放度高于巴西和印度两国,这对于中国利用国际直接投资和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企业正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利用国际资源,开拓国际市场,攀登全球价值链的高端。近年来,中国企业掀起赴德投资的热潮,这与稳定健康发展的中德关系,德国经济的重要地位,以及德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具有明显优势都密切相关。同时,中国企业到德国投资仍需要克服语言障碍、文化差异等诸多困难,对于遇到的问题也要积极加以解决。赴德投资为我国企业以更大更稳健的步伐“走出去”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7.
于欣  陈永谦 《新财富》2011,(6):38-46,48,53-56
近几年,“朝圣”巴菲特股东大会的中国投资者队伍日渐庞大,成为“中国的巴菲特”是证券投资界各路精英孜孜以求的目标。深人分析巴菲特的投资足迹及伯克希尔的整体投资布局,我们可以看到,巴菲特成功的实质,并不在于其深谙价值投资和每每被聚焦的股市投资神话,推动伯克希尔增长的也绝不仅仅是股票,而是在“产业+股市”大布局下,凭借持续正收益所打造的一条以保险为核心的产融价值链条。在巴菲特构建的这一投资模式中,  相似文献   

18.
赵如梦 《北方经贸》2023,(11):35-39
基于2003-2020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数据和“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政府发展水平,利用投资引力模型,本文实证分析了“一带一路”国家数字化政府发展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研究:东道国数字化政府水平已经成为影响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关键因素之一,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更倾向于数字化政府发展水平高的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数字化政府发展水平的提高显著降低了双边贸易成本,从而吸引了中国的直接投资。在异质性方面,西亚、中亚、独联体、中东欧地区的数字化政府水平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呈现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南亚、东南亚地区则没有影响。在合作共赢的理念下,研究结论对中国“一带一路”直接投资区位选择以及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适用于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交通投资,还适用于海外国家或地区的交通投资研究。在海外投资中,对当地交通投资一般倾向交通硬件基础设施的前期投资,以换取该交通线路经营权的方式收回投资并获取一定收益,投资的方式与方向决定了海外相关交通投资中必然会遭遇一定的政治风险与经营风险,尤其是在政治局势不稳定的国家或地区,政治风险与经营风险的等级比较高。因此,中国企业“走出去”时,需要全面考虑将要面临的风险,并根据风险等级积极制定相应的规避措施,以将投资风险降到最低。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内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深化,目前中国企业具有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和现实需要,近年来关于中国企业如何实施“走出去”战略已成为学术界和企业界共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章综合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结合我国企业的具体实际,对我国企业在实施“走出去”战略过程中的东道国区位选择和路径安排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