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现状分析及提升对策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金碚  李钢  陈志 《财贸经济》2007,(3):3-10
本文利用最新的统计数据对中国加入WTO以后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及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认为加入WTO以后,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有较大程度提升;在与美国、日本、欧盟、韩国等国家进行竞争力对比时,发现加入WTO后,相对于上述国家中国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在不断提升;而与此同时,中国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虽然也有提升,但相对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提升速度。民族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较慢。  相似文献   

2.
美国“再工业化”的动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制造业水平是衡量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美国拥有世界最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先进的装备,是世界上制造业最发达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最快的国家,长期以来一直是世界制造业的引领者。20世纪前半期,制造业是美国经济增长的引擎,电力、广播、电视、汽车、飞机、家用电器、计算机等领域制造业曾经是美国的骄傲。  相似文献   

3.
近20年来,美国制造业的发展变化不能简单地被解释为“衰落”,美国政客对就业和贸易逆差的关注更是掩盖了制造业结构性变化的事实:通过聚焦高端制造业,各行业不同程度的集散改变,创造新型就业岗位等方式维持了核心竞争力。美国制造业的结构性变化也带来一系列发展中的问题,美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在实际运行中仍存在未预期、非合意的结果,成为制造业发展的“真困境”:“美国创造”和“美国制造”间的“死亡谷”难跨越;发展高端制造业以维持技术优势竞争力与就业短期目标冲突难平衡;“要弹性”还是“求效率”难兼容;“大型跨国公司”和“中小企业”利益分化难兼顾。  相似文献   

4.
在经济全球化、生产任务化纵向深入的背景下,比较优势理论对美国再工业化战略后的政策效果和影响解释力不足。再工业化促使美国经济快速复苏,保持国际竞争力,是竞争力理论的新应用。基于波特钻石模型,采用中国制造业产业层面数据,结合基于附加值的RCA指标,将外资和中美进出口作为外在机遇,以跨时面板数据检验美国再工业化政策实施前后中国不同层级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表现。结果显示,美国再工业化后,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受到外在冲击的影响呈明显的产业特征。政府加大劳动密集型产业研发投入,鼓励技术创新和应用,提高FDI质量,扩大从美国进口高技术中间品都是减少美国再工业化不利影响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航空制造业是集中体现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技术水平的标志性产业之一,运用竞争力经济学,构建了一个考察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的框架,进而分析我国航空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产业内贸易——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回顾传统贸易理论引导出产业内贸易理论。基于制造业对一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本文在分析了中国制造业竞争力的现状后,提出了大力发展产业内贸易以提高中国制造业竞争力。其中通过开展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使制造业的比较优势和竞争力直接得到动态提升,通过开展不同层次的水平型产业内贸易来扩大专业化的生产规模,为制造业比较优势和竞争力提升做准备,但二者的开展都提高了阶段性的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数控机床产业是制造业的基础产业和战略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保证国防和尖端工业发展的战略资源。正是由于数控机床的重要性,西方国家对我国高档数控技术和产品的出口贸易,仍然以各种方式进行限制。美国、日本、意大利、法国、西班牙、印度等国在不同阶段,都采取了一些扶持本国数控机床产业政策和保护措施,以保持其装备制造业的核心制造能力和竞争力。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智能制造业发展问题展开研究,先简要介绍了智能制造业内涵及特征,指出其具有人机一体化、自组织能力强等鲜明优势;然后从实践角度出发,列举了智能制造业竞争力评估指标,分析了我国智能制造业国际市场占有率、贸易竞争力指数等的变化趋势,从中提炼可能的竞争力影响因素,明确智能制造业发展主要受到生产要素、企业战略、政府政策、同业竞争等因素的制约;在此基础上归纳可行的智能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策略,提出了优化产品品质、完善支撑保障、改善融资环境、强化自主研发等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9.
当前美国为摆脱金融危机所实行的制造业重振战略正面临人才储备不足的困境。长期以来在去工业化的过程中,美国制造业就业人数持续下降,且制造业人才储备不断减少。为此,美国从重视理工科教育入手制订长期人才储备战略,通过改革移民政策与提高特殊专业人员临时工作签证上限留住高技能留学生,运用贸易、税收优惠等手段提升本国制造业竞争力,为制造业创造更多的吸纳人才空间。对我国而言,面对来自于美国制造业的长期挑战,需要高度重视工科人才的培养,并积极吸引留学生回国创业。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当前美国制造业发展的新竞争优势,旨在分析其对中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影响,进而提出相应的措施,尤其是中国制造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措施是要提高劳动生产率,并借助技术进步与技术创新突破制造业的产业瓶颈,在大力发展战略新兴产业的前提下,尽快建立大自贸格局才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1.
"一旦美国制造业回流引发高端制造业‘逆转移’,很可能加剧我国产业结构失衡。"国家信息中心世界经济研究室副研究员张茉楠称。 近年来,奥巴马政府提出"出口推动型"增长,其所制定的一系列增强出口竞争力的举措,势必会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竞争产生重大挑战。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产能以低端、高能耗为主,在技术含量、产品附加值等方面不具有优势。一旦美国制造业回流,很可能延缓中国产业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2.
受2008年金融危机的影响,美国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因此实施再工业化战略,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也逐渐抬头,加强了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美国2009年实施再工业化战略以来,美国在制造业产值、制成品出口、制造业国际竞争力方面都有了一定程度的成效,中国作为世界的制造大国、美国的第二大贸易国,在美国进行制造业回归之时,也在调整产业结构升级,中美产品有了更多的竞争,随之而来的是中美贸易摩擦加剧。  相似文献   

13.
菊文 《中国品牌》2010,(1):30-33
根据对全国25万多家制造业企业相关数据的测算,2008年,尽管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特大自然灾害和食品质量安全突发事件的不利影响,但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我国制造业的质量竞争力仍然保持了稳定上行的发展态势。全国制造业质量竞争力指数达到81.18,与2007年相比提高了0.19。  相似文献   

14.
《财经界(学术)》2013,(5):92-93
未来5年中国将是最具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人才仍将是制造业的核心驱动力,全球追求制造业最高地位的竞争将越来越激烈。中国未来5年仍然领袖群伦中国是38个国家地区之中在当前以及未来五年最具有制造业竞争力的国家。在当前最具竞争力的前十个国家地区中,有五个发达国家地区:德国(第二)、美国(第三)、韩国(第五)、加拿大(第七)、日本(第十);另外五个新兴国家地区:中国(第一)、印度(第四)、中国台湾(第六)、  相似文献   

15.
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竞争力理论为基础,在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下构建制造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以此对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进行定位分析,并探讨制约安徽省制造业竞争力提升的关键因素,提出提升安徽制造业竞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周晴 《北方经贸》2010,(3):109-111
泡沫经济后,日本制造业经历了长达十年的消费低迷后开始复苏,运用钻石模型从生产条件、需求条件、企业战略、产业支持、政府和机遇方面分析了日本制造业竞争力的优势地位,得出了对我国制造业的启示,我国应该抓住机遇,充分发挥其比较优势,大力发展现代制造业。  相似文献   

17.
我国各地区汽车制造业动态竞争力的分解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入世以来,广东、山东等地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增强,上海、吉林等地汽车制造业竞争力减弱。规模竞争力主导了汽车制造业竞争力的变化,效益竞争力的影响较小。企业数量与平均规模是影响规模竞争力的两大因素,劳动生产率与人均产值是影响效益竞争力的两大因素。各地区角逐汽车制造业规模竞争的同时,更应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研发创新等途径提升当地汽车制造业的效益竞争力。  相似文献   

18.
满岩 《价格月刊》2020,(2):84-89
先进制造业是一国工业实力和竞争力的直接体现。目前,在中国先进制造业中,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明显提升、高技术制造业发展迅速、先进制造业出现集群式发展,但仍然存在创新能力较低、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能力不强、先进制造业企业竞争力不强、缺乏有利的先进制造业发展环境等问题。应采取给予先进制造业发展更大的支持力度、坚持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融合、强化先进制造业的区域合作、引导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等措施,推动中国先进制造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胡迟 《中国品牌》2011,(11):86-88
“十一五”时期我国制造业特别是装备制造业总体水平和竞争力明显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迅速成长,突破了一批产业发展急需的前沿技术、核心技术和关键装备技术,一大批科研成果实现了产业化。中国制造业企业实现了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发展生产性服务与提升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喻美辞 《商业研究》2011,(2):100-106
作为一种高级要素投入,生产性服务有利于提升制造业的国际竞争力。本文运用中国投入产出表的数据,验证了生产性服务对中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这种积极效应。生产性服务促进了中国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并且有利于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增强。在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生产性服务对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积极影响更为显著。交通运输仓储服务更能促进劳动和资源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金融保险服务、科学研究和综合技术开发服务,更能促进资本和技术密集制造部门的国际竞争力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