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人民银行下发《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后,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完成了酝酿已久的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由此,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成为银行间债券市场机构投资者的新型利率风险管理工具。本文阐述了基于比较优势的利率互换原理,分析了光大银行和国家开发银行的第一笔利率互换业务,介绍了国内利率互换业务的开展现状、存在问题以及未来前景,指出了,随着利率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和国内金融市场的不断成熟,利率互换这一金融衍生品将会成为众多企业规避利率风险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利率互换业务的顺利开展能有效满足各类金融主体资产负债管理及利率风险管理的迫切需要。我国利率互换市场的健康发展,还需要不断丰富利率互换的业务类型,不断缩小其会计核算制度与国际标准的差距。并进一步完善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  相似文献   

3.
康宁 《国际金融》2013,(2):32-35
按照WTO有关协议,现阶段我国已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外币业务、人民币业务、营业许可等方面的限制。外资银行的进入,使我国银行业进入了全面开放时期,五大国有股份制银行和其它中小国有及地方性股份制银行面对外资银行的冲击,竞争趋于白热化。2012年6月,利率市场化改革试水:央行宣布将贷款利率下限扩至0.8倍,存款利率上限扩至1.1倍,各商业银行在此范围内可自行定价,商业银行的利差随之收窄。传统的存贷差盈利模式受到严峻的挑战,中间业务的发展因此成为商业银行竞争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利率互换的推出标志着中国金融市场的进一步成熟以及与国际金融市场逐步接轨的趋势。该文展望了人民币利率互换的近期发展前景,并提出了进一步推动利率互换业务所需要完善的宏观条件。  相似文献   

5.
徐薪 《武汉金融》2001,(3):58-61
改革开放以后,外资银行逐步进入我国。外资银行的进入,一方面活跃了我国的金融市场,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同时,也给我国的金融业带来了冲击和影响,尤其是对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形成了压力和挑战。我国加入WTO后将逐步开放人民币业务,加入WTO五年后,将允许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零售业务,取消设立外资银行的地域限制,这首先意味着我国商业银行将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而外资银行在竞争中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中国加入WTO后,外资银行将更多地进入我国,并将在更大范围内被允许经营人民币业务.如何对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实行国民待遇和审慎金融监管,已成为一个紧迫而重要的问题.从增强我国宏观金融政策效应,防止外资银行经营中风险的过度积累和爆发,维持本国金融体系的稳定,把握经济金融发展的主动权,维护经济金融安全的角度看,加强和完善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也已成为完善整个外资银行监管体系的一个关键步骤.……  相似文献   

7.
吴悦  叶浩 《银行家》2024,(1):106-111
<正>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自2006年发展至今,月均交易规模已超过2.6万亿元,品种丰富、期限众多,具有相当的活跃性。作为利率衍生品,人民币利率互换作用颇多,既可以作为博利率方向的轻量级投资工具,也可以用作套利和套保。本文基于利率风险管理的视角,对人民币利率互换的基本概念、市场情况、估值定价进行介绍,并通过实际案例介绍人民币利率互换应用于利率风险管理的效果及注意要点,  相似文献   

8.
人民币试点利率互换。为丰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投资者风险管理工具,规范和引导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加快利率市场化进程,中国人民银行2月9日发布了《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的有关事项。  相似文献   

9.
根据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承诺,到2006年末,中国将取消对外资银行在地域、人民币业务等方面的限制,给予外资银行国民待遇,这也标志着中国银行业对外全面开放市场。银行业的全面开放将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各个方面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之一就是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影响。风险  相似文献   

10.
沈可挺  刘岩 《银行家》2006,(3):76-77
2月9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启动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业务。国家开发银行和中国光大银行随即于当天完成了首笔名义本金为50亿元人民币的利率互换交易。这意味着人民币利率衍生工具在中国金融市场正式登场,同时也意味着中国银行业在金融市场转型的背景下, 开始逐步进入由金融创新驱动的主动的利率风险和资产负债管理时代。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之际,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监管政策选择应为:允许外资银行和中资银行建立货币互换协议,充许其发行人民币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逐步充许其扩大存款对象的范围,建立外资银行联行间人民币资金调剂的机制,制定人民币业务的资产负债比例管理指标。  相似文献   

12.
薛宏立 《中国外汇》2023,(11):12-15
<正>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在短时间内建立起规模可观、品种丰富、运行机制和监管政策相对成熟的市场体系。“北向互换通”的启动,将进一步推动我国银行间衍生品市场的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国债券市场不断扩容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进,人民币利率衍生品市场进入高速发展时期,交易活跃、品种丰富、主体多元、监管成熟的市场体系逐渐成型。2023年5月,内地与香港利率互换市场互联互通合作机制正式落地,进一步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中国市场,促进利率风险管理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3.
利率互换     
2006年2月8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人民银行关于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试点有关事宜的通知》,明确了开展人民币利率互换交易的有关事项。利率互换是指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的一定期限内,根据约定数量的同种货币的名义本金交换利息额的金融合约。利率互换可以有多种形式,最常见的利率互换是在固定利率与浮动利率之间的转换。最初,利率互换主要是为了满足在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市场上具有不同比较优势的双方降低融资成本的需要,随着越来越多的投资者利用利率互换进行利率风险管理或资产负债管理,利率互换市场发展迅猛,目前已成为全球最大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互换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趋增强。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指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因其在价格发现和利率风险管理方面比较优势明显,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取得长足发展,如交易品种多样化、市场参与者多元化、交易量大幅增长;但还面临有效基准利率缺失、市场流动性不足、投机和套保力量悬殊等问题,市场发展仍任重道远。文章指出,确立Shibor基准利率职能、深化集中清算、强化参与主体利率风险管理意识、增加套保交易供给,是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纵深化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赵志宏  王杨 《银行家》2006,(12):64-66
提及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业内人士一般主要关注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这三大风险管理。然而,后WTO时代中资银行面临的风险管理挑战却不仅限于此。根据中国银监会颁布的《外资银行管理条例》,中国将遵守加入WTO的有关承诺,于2006年12月11日对外资银行全面开放中国本土的人民币业务,多种迹  相似文献   

17.
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推进,利率互换在金融机构风险管理中的作用日趋增强.本文首先梳理了当前人民币利率互换市场的发展进程和现状,指出当前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国有银行创新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根据WTO的协议,2006年以后我国将取消所有对外资银行的所有权、经营权的设立形式,包括所有制的限制,允许外资银行向中国客户提供人民币业务服务,给予外资行国民待遇.2007年4月2日,首批获得法人银行资格,获准进入中国内地的外资银行全面开业,近期将全面办理国内居民人民币资金业务.由于历史的原因形成了我国以银行业为主体的金融体系,而国有控股银行无疑是中国银行业的主力,面对过渡期结束后外资银行的全面竞争,国有银行的创新无疑是加速发展步伐、缩小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2007年4月2日,银监会批准花旗、汇丰、渣打、东亚4家银行在国内注册成立外商独资银行,这标志着上述4行成为我国首批享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待遇、可以经营包括境内公民在内的全面人民币业务的外资银行,也表明外资银行将凭借其在制度、机制和产品等方面的优势开始抢滩国内个贷市场。中资银行如何通过制度创新、机制创新和管理创新,加强风险管理,拓展个贷业务,将成为我国银行业应对外资挑战的一个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20.
段海涛 《南方金融》2000,(11):25-27
随着我国金融对外开放的加快,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市场中的份额必将逐步扩大,而从目前情况看,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似乎尚不足以对中资银行构成威胁,究其原因则多半在于我国金融开放的程度和相关金融政策法规的限制,这不仅不利于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中现存问题的解决,而且在我国加入WTO以后,对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全面放开也容易导致对中资银行的巨大冲击。因此,对合外资银行的现实困难,尽快逐步推出放开外资银行经营人民币业务限制的政策,将是迫在眉捷而又相当理性的选择。本文拟从外资银行人民币业务的现状和问题入手,深入地分析我国加入WTO在金融监管领域面临的新问题,以期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