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正>历来水产养殖病害的发生是随着温度升高而病害增多,在大多数水产养殖人的认知里,低温环境下水产养殖病害相对较少,一般来说水产苗种的投放多选择冬、春季节的低温天气。近年来,受极端低温恶劣气候变化的影响,导致水产养殖动物在低温环境下病害频发,给部分养殖业者带来重大经济损失。  相似文献   

2.
<正>盐城市盐都区是江苏省重点商品蟹产地之一,全区河蟹养殖面积12万亩,年产量1万吨左右,产值超10亿元。该区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防治结合"的病防原则,大力推广生态健康养殖技术,做到"防患于未然",使河蟹发病率控制在6%以内,商品蟹药物残留抽检合格率连续7年达100%,实现了生态环境、养殖产量、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现将其养蟹病害综合防治措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草鱼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草鱼以其肉质细腻、肉味鲜美、生长速度快产量高、效益好等优势,深受广大消费者和养殖户青睐。随着草鱼的养殖面积不断扩大,产量的不断提高,病害已成为阻碍草鱼养殖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根据多年来的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供养殖爱好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台湾泥鳅池塘养殖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平时养殖过程中,主要是因管理和操作不当而导致泥鳅发病,一旦发病就很难治疗,因此对待台湾泥鳅病害重点应该在预防上。现将课题组这几年饲养台湾泥鳅所发生的疾病病状、病因及防治方法综述如下:一、台湾泥鳅病害及防治1.真菌性疾病(1)水霉病症状:可见体表长满白色絮状的水霉,肉眼即可识别,水体较瘦时繁殖较快,在低温阴雨天,鳅卵孵化过程中易感染,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因操作不慎造成鳅体体表受伤也极易感染,严重时可致其死亡。感染此病的台湾泥鳅活动迟  相似文献   

5.
<正>泥鳅具有耐低氧、抗病力强的特性,在自然水域中病害较少,但在池塘精养条件下,养殖密度大,对养殖过程各个环节的技术要求高,使得引发鱼病的因素增多,如鳅种选择不慎、放养密度过大、投饵不合理、池塘水质管理措施不力、生产操作方法不当使鳅体受伤而感染病菌  相似文献   

6.
一、病害情况。淡水养殖病害11月份,随着北方冷空气的南下影响,南方各地的淡水养殖水体水温逐渐降低,各种细菌性病害的发病率随着下降,而寄生虫的发病率逐渐上升。但是,出血性败血症的危害仍继续,其发病率维持在10%左右;水霉病、孢子虫、车轮虫、锚头鳋、指环虫、绦虫、三代虫等寄生虫病的发病率有所上升。对虾病害10月底至11月初,是南方养殖对虾的第二次发病高峰期,所以,11月对虾病害的危害仍比较严重,发病率在15%左右;而随着水温的逐渐降低,固着类纤毛虫病的危害有所抬头,并以并发病毒病或细菌病危害养殖对虾。贝类病害11月份,海区水域水…  相似文献   

7.
<正> 夏秋的来临,意味着欧洲鳗养殖病害发生高峰期的到来。夏季持续气温较高,从而使养殖池水温度较高,鳗鲡食欲旺盛,排泄增加;高温下,各种排泄物及残饵等的分解速度加快,池水更易恶化;多种病原生物,尤其是细菌繁殖速度加快,从而使细菌性疾病的发病率升高;持续水温超过欧鳗的适宜水温,使欧鳗长期处于不适状态,易引起应激反应,使之对病原入侵的抵抗能力减弱;长期饱食、使肝脏、胆囊等内脏长期处于超负荷状态,易导致内脏机能下降,从而导致病害的易发。综合上述各种因子,从而使夏季成为养殖欧洲鳗病害防治难的重要季节,度夏  相似文献   

8.
9.
<正> (一)小瓜虫病 病原小瓜虫为适低温的原生动物中的纤毛虫,其适宜繁殖及生长水温为15℃—25℃,当水温低于10℃以下或高于28℃时,发育迟缓或停止,甚至死亡。一般流行季节为11—5月份,尤其在1—5月份为流行高峰。虫体的生活史分为营养体和孢囊两个时期,营养体指幼虫钻入鳗鱼的皮肤或鳃,吸收宿主组织生长,同时刺激宿主的寄生部位,导致组织增生,将虫体包裹于组织内,虫体经数次  相似文献   

10.
草鱼生态养殖技术及病害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要提高草鱼的品质,除了应选择优质的草鱼鱼苗外,还要全面掌握草鱼的生态养殖技术并用生态的理念对病害进行防治。一、草鱼生态养殖技术1.鱼种选择及放养技术选择鱼种时,要选择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大小均匀的鱼种,还要保证鱼种的来源相同,有条件的可以使用自己孵化、培育的鱼种。对草鱼进行放养时应主要以草鱼为主,并按合理的比例配养鲫鱼、花鲢、白鲢等。鲫鱼主要取食饲料的碎屑,在摄食的过程中鲫鱼会翻动池底的淤  相似文献   

11.
<正>5月份,对虾易发病的季节,尤其是发生白斑综合征、偷死病。下面介绍其防治措施。(一)预防(1)放养不携带特定病原、体质健壮的虾苗。(2)每10~15天定期或不定期监测水质,适当补充碳和镁、锌,稳定藻相,保持良好的水质。(3)每10~15天定期用硫代硫酸钠或腐植酸钠改善养水质。(4)每隔15天拌饲料投喂酵  相似文献   

12.
<正>5月,广西各地的养殖水温逐渐回升至22~25℃,养殖水体水位较低、水质状况不佳,而且刚刚越冬过来,养殖动物抗病能力较低,极易引发各种疾病。龟鳖易发生腮腺炎病、肠胃炎病等,重点关注桂南、桂西、桂中、桂东、桂北龟鳖养殖区域。  相似文献   

13.
[症状]病鳅体表面附着白色绒毛状的小霉菌。[病原]由一种霉菌引起。此病多发生于气温较低时期,尤其是冬季,当鱼体受伤时极易感染,孵化过程中的鱼卵和幼苗也易发生。  相似文献   

14.
<正>要减少南美白对虾疾病发生,获取较高养殖收益,必须健康生态养虾。通过科学养殖管理,定期使用有益活菌调控养殖水质、底质,为对虾创造良好、稳定的生活环境;同时坚持以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的疾病防治原则。经常在饲料中添加适量防病药物,如聚维酮碘,保肝药物以及大黄粉、穿心莲、板兰  相似文献   

15.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 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等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失去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  相似文献   

16.
<正>近两年茂名市部分罗非鱼养殖场出现大量死鱼现象,经诊断为罗非鱼链球菌感染造成死亡。笔者在鱼病期间和期后多次深入养殖区调查,发现部分罗非鱼养殖场没有发生死鱼情况。在调查中,将罗非鱼养殖病害防治经验总结如下,供大家参考。罗非鱼养殖病害防治,必须坚持以防为主,积极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控制疾病的发生和蔓延,一旦发病很难控制,治疗难度很大。一、改善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一、鳜鱼养殖病害及防治1.纤毛虫病(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病因是由车轮虫、斜管虫、舌杯虫病寄生虫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病鱼浮头靠近池岸,游动缓慢,口张开,体表呈灰白色,鳃丝呈灰白色粘液多,并发烂鳃病,病重时鱼体推动平衡,上下浮动,最后导致死亡。此病在鱼种阶段危害最大。主要防治方法: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混合兑水后全池泼洒效果较好,用量为硫酸铜0.75g/m3、硫酸亚铁0.3g/m3。2.小瓜虫病(白点病)病因是由小瓜虫寄生引起。具体症状表现为鱼体大量寄生时,病鱼鳍条、体表出现一个个白点,感染的鱼体由于受到刺激,体表和鳃部分泌大量的粘…  相似文献   

18.
<正>水产养殖是指将将水生动植物由野生通过驯化到家养,由亲本繁育成苗种,由苗种养殖成商品,由家养通过野化到放生,其中最具有商业价值的环节是由亲本繁育成苗种即由少到多,由苗种养殖成商品即由小到大,这就是人工水产养殖生产。在该过程中,生物体具有的客观的生老病死这一铁律发挥着重要作用,其中危害性最大的病害,它甚至决定着养殖生产的成败。例如在广东水产养殖每年灾害造成的损失中,洪涝、病害以及污染一直高  相似文献   

19.
<正>南美白对虾具有抗病能力强,生长速度快,对水环境变化的抗逆能力强,对饵料要求低等优点,但随着养殖时间的推移,它的优良品性也在慢慢退化,养殖过程中病害频发,主要病害有以下几种。一、病毒性疾病1.对虾白斑病(1)病原:由白斑综合症病毒引起。暴发性疾病,可以几天内大批死亡或在1~2月内不断出现死亡,其主要危害8cm以下未成熟的虾。  相似文献   

20.
夏季天气炎热,水温高,对虾摄食旺盛,残饵、排泄物大量增加,养殖水环境、底质容易恶化,引发池水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含量升高,稍有不慎极易诱发虾病暴发,给养殖生产带来很大危害。笔者在基层指导养殖生产中发现:近年来,南美白对虾种质退化,育苗过程滥用药物,对虾免疫力、抗逆性逐代下降,养殖过程白对虾对异常气候、水环境突变、泼洒超剂量消毒剂常引发应激反应.造成死亡。因此要坚持科学养殖管理,使用微生物技术营造良好生态环境,坚持以防为主,综合防治疾病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