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稻多养殖:扶贫的“三江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2014年以来,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整合投入资金4000万元,以"整乡推进"、示范带动的方式,在全县范围内对传统稻田养鱼模式进行技术升级创新,打造"再生稻+鱼""稻+泥鳅""稻+螺""稻+鱼+瓜果"等多种立体综合种养的"三江模式",收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和稳粮增收"的产业扶贫喜人成效。三江群众自古以来就有在稻田养鱼的传统,然而长期局限于自给自足,没有成为增收的产业。从2014年开始,三江县制定下发了《标准化  相似文献   

2.
水田半旱种稻养鱼经济效益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四川省开江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分布很广。近几年来,稻田养鱼有较大发展,全县养鱼稻田面积至1984年达5,025亩,占宜养鱼稻田的10.0%以上。利用潜力很大。但从稻田养鱼的产量来看,大面积亩产仅20斤左右。因此,在发展稻田养鱼的技术方面需要在总结传统经验的基础上,引进适用技术,以提高稻、鱼的单产和总产。为此,自1983年起,开展水田半旱种稻养鱼,实现稻鱼双丰收。  相似文献   

3.
<正>"荣安培,亩产高山稻鱼145尾、27.3公斤,中浙优10号再生稻亩产生谷300公斤……"日前,在广西三江同乐乡同乐村平溪屯金灿灿的种稻养鱼示范基地现场,测产的农技人员报出各项数据。一旁的荣安培粗略估算后,笑着说:"按高山稻鱼40元/公斤、再生稻生谷5.8元/公斤的保守收购价,今年除了头季稻外,仅再生稻和稻鱼两项我就可每亩增收近2000元。"  相似文献   

4.
浅谈洪湖市稻田综合种养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稻田综合种养是将稻田种稻和养鱼(虾、蟹等)有机结合起来,发挥水稻和水产品共生互利的作用,在不减少粮食产量的前提下,从而获得有机水稻和有机水产品双丰收的一种生态养殖。近年来,洪湖市将稻田综合种养作为"稳粮增收、提质增效"的民生工程和"富民强市"的亮点产业来抓,通过"转方式、调结构",不断创新发展模式,扩大种养规模,稻田综合  相似文献   

5.
万载县稻田养鱼历史悠久,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县把稻田养鱼作为实现农民增收途径来抓,到2000年,全县稳口养鱼达14万亩,单产29.8公斤,总产量4167吨,与1996年比,面积增加6.04万亩,单产15公斤,部习增2983吨,分别增长76.8%,101.45,251.9%,农民人均稻田养鱼增收83.3元,为发展地方水产经济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相似文献   

6.
<正> 为建立高产高效农业,提高稻田效益,增加稻农收入,稳定粮食生产,繁荣农村经济,提倡采用本技术。本技术将流水养鱼、稻田养鱼和冬闲田养鱼三项先进养鱼技术融合为一体,简化稻养工艺,妥善处理了稻鱼矛盾,亩净产鲜鱼200公斤以上,不影响粮食产量而略有增产,节约了使用农药成本,节省种稻劳力,亩增收纯利在2200元以上。其技术操作如下:  相似文献   

7.
<正>稻渔综合种养是一种种养结合,稻鱼共生、稻鱼互补的生态农业种养模式。是将种稻和养鱼结合起来,把两个生产场所重叠在一起,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的最佳效果。提高了土地和水资源的利用率,具有增粮、增肥、增鱼、增收和节地、节肥、节工、节资的优点,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同时稻田综合种养有利于稻田除虫、除草、保肥、增肥、  相似文献   

8.
农户稻田养鱼经营行为受历史习惯、耕作制度、经济体制、土地管理制度、水利设施以及自身劳力强弱、技术水平、经济实力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除上述因素外,更受经济、生态、社会效益,以及销售网络、政府行为、科技发展等因素影响。一、经济效益良好的经济效益是农户稻田养鱼的杠杆。近年来,随着稻田养鱼模式的更新改造,特别是搞了规范化“稻鱼工程”,使稻田产生了巨大的效益。稻田养鱼集种稻、养鱼、蓄水、培肥土壤为一体,具有明显的节地、节肥、省工、增粮、增鱼、增收等效益,被世界银行有关专家誉为‘叫\粮仓”、‘…  相似文献   

9.
<正>稻田养鱼不仅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的有效途径,更是利用农业发展新优势、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重要战略选择,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可以充分利用水资源增加农民收入,实现"一水两用、一田双收、粮渔双赢"。为了顺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新要求,目前全国稻田综合种养发展十分迅猛,已逐渐成为许多地方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致富产业。一、鱼种优质规格要大稻田养鱼不同于池塘养鱼,水面小,放养量少,生长期稍短,要想在稻谷增收的前提下实现养鱼增收,就要遵循优质  相似文献   

10.
<正> 地处浙江省永嘉北部山区的碧莲镇澄田村,在农业结构调整中,积极推广稻田养鱼新模式、新技术,以使全村582亩水田成为稻田养殖示范区,且实现单季亩产谷450公斤,产鱼50公斤,亩产值1000元,为单纯种稻效益的3—5倍,达到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铜鼓县发展冬闲田养鱼的调查与思考舒建勋1994年,铜鼓县冬闲田养鱼发展面积达到10080亩,占可养稻田面积的四分之一;成鱼产量286吨,亩产达31.5公斤,占全县水产品总产量的21%;并培育优良鱼种38.5万尾,占全县鱼种的8%;每亩比过去增收达20...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 ,特别是从 1 997年起 ,万载县通过实施 3 .5万亩国家农牧渔业丰收计划项目“稻—鱼—豆”养殖模式 ,推广应用了沟池式稻田养鱼高产新技术 ,推动了稻田养鱼的快速发展。到 2 0 0 0年 ,全县稻田养鱼面积达 1 4万亩 ,单产 2 9.8公斤 ,总产量 41 72吨 ,与 1 996年比 ,总面积增加 6.0 4万亩 ,单产增 1 5公斤 ,总产增 2 983吨 ,分别增长 76.8%、1 0 1 .4%、2 5 1 .9% ,农民人均稻田养鱼增收 83 .3元。他们的作法和体会是 :一、具体作法。 1 .组织领导。县、乡成立了稻田养鱼领导小组 ,有关领导担任正、副组长 ,下设办公室 …  相似文献   

13.
<正>稻田养鱼是把种植业和水产养殖业有机结合起来的立体生态农业的生产方式,它符合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循环高效的农业经济发展要求。它实现了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养鱼、鱼养稻,合理地改善了水稻的生长发育条件,促进了稻谷的生长,实现稻鱼双丰收的目标,收到了"一田多用、一水多用、一季多收"的最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宜春地区稻田养鱼,每年以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发展。1997年全区稻田养鱼面积50万亩,总产14200吨。稻田养鱼不但已成为该地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支柱产业,而且起到了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发展稻田养鱼,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一、稻田养鱼能达到根...  相似文献   

15.
稻田饲养克氏原螯虾,是利用稻田的浅水环境,辅以人为措施,既种稻又养虾,提高稻田单位面积生产效益的一种生产形式。由于克氏原螯虾对水质和饲养场地的条件不高,我国许多地区都有稻田养鱼的传统,在养鱼效益下降的情况下,大力推广克氏原螯虾生态养殖技术,可有效利用我国农村土地资源和人力资源。  相似文献   

16.
近年江苏省沭阳县大力推广水稻田立体高效种养技术,目前全县已发展稻田生态养鱼面积近10万亩,每亩稻田增收在400元以上,仅此一项就为该县农民增收在4000万元以上。根据当地稻田养鱼农户的实践和水产技术人员的试验研究及笔者调查,总结出了稻田高效养鱼科学饲养管理“三措施十字诀”要点,降低了稻田养殖成本,改善了鱼的生长环境,增强了鱼的抗病性,提高了稻田的经济效益,现简述如下。一是投饵做到“匀、足、好”。即要根据放养的鱼种和饵料消耗系数计算出全年饵料、肥料的需要量,落实好来源,并按照渔时季节和鱼类生长活动规律,制订出分月投饵…  相似文献   

17.
正稻田养鱼是促进农民增收,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好方式;稻田养鱼不仅不破坏农田的基本结构,不破坏粮食的生产能力,并可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且稻田养鱼明显有增水、增收、增粮、增鱼和节地、节肥、节工、节支的"四增四节"效益,被形象地誉为"四小工程",即小水窑、小肥料厂、小  相似文献   

18.
近日,浙江省龙泉市向全县农民免费提供200多万尾鱼苗,预计可为农民增收200多万元。“稻田养鱼”在龙泉市已有1000多年历史,是一种典型的生态种养模式:稻田里养上鱼,既产稻谷,又出水产品。同  相似文献   

19.
黑龙江省有水稻种植面积1200万亩.1984年开始在绥化市进行稻田养鱼试点,到1994年仅仅用了10年,全省稻田养鱼面积达到140万亩.预计1994年全省养鱼稻田可产鱼1.54万吨,增产水稻5万吨,鱼稻两项纯收入1.2亿元,全省11.5万户养鱼稻农可实现户均增收超千元.发展稻田养鱼已经成为本省振兴稻田区农村经济的重要途径.在发展稻田养鱼过程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项工作.  相似文献   

20.
正福建省建宁县是全国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县之一,全县每年制种面积稳定在15万亩以上。为提高制种稻田综合种养效益,农户常在制种稻田收割后,利用冬闲稻田发展水产养殖,增加副业收入;且我县素有养稻花鱼(田鲤鱼)的历史传统。为助推我县渔业发展,提高农户养鱼收入,2018年6月至2019年4月,我站组织技术人员在有稻田养鱼基础的建宁县溪口镇、枧头村官家组科技示范户官南良8亩制种稻田进行收割后冬闲田养鱼技术跟踪指导。根据本地养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