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高专“大学语文”课程是包括多种文化的一门课程,承载着培养学生人文素质和综合能力的重任,对学生思政素养的培养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大学语文”课程包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高职高专院校应当充分挖掘其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爱国、哲学、传统文化、美学等元素积极融入课程教学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可以得到思想素养的提升,还可以得到能力和理论水平的双重提升。文章阐述了“大学语文”课程思政的可行性,并分析了当前开展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不足,提出在具体实施中,高职高专院校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质等方面,将思政元素充分融入“大学语文”课程。  相似文献   

2.
课程思政是目前高等院校开展的实现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一项探索性教育教学实践,大学语文作为高等院校非中文专业普遍开设的一门人文素质类公共基础课,具有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先天优势,主要体现在大学语文的课程定位融合了课程思政的目标,大学语文的教学内容蕴含了课程思政的因子,而我国文以载道的教化传统则契合了课程思政的本质。因此,大学语文要在“三教”改革背景下,从教师、教材、教法三条路径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建设,以提升思政实效为目标,以强化教师思政水平为根本,以构建课程思政体系为基础,通过创新教学手段与方法以“润物无声”的方式将思政元素施于教学内容,融于学生头脑,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从而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强化社会担当意识,提升文化自信,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担负起民族复兴大任。  相似文献   

3.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是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协同育人的必然趋势,"课程思政"的提出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诸多困境,因此要充分挖掘各学科和课程的育人资源,不断完善协同育人机制,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切实解决"教书"和"育人"两张皮问题。  相似文献   

4.
专业课"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回归教育本质的必然要求。课堂是教学的主渠道,是"三全育人"的重要载体,需要合理精巧的教学设计实现专业课程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文章从"课程思政"与"立德树人"的同源性出发,探究"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建设基础,重点从教育观点、教学环节、教材建设与教学方式等角度论述"中级财务会计学"课程思政宏观教学改革,并借鉴翻转课堂理念和规范学习理论隐性融入思政元素微观设计教学内容,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和价值引领的统一,发挥课程思政立德树人的核心作用。  相似文献   

5.
研究"课程思政"的内涵和特征,有利于缓解高校以思想政治理论课独自领舞思政工作的局面,是高校思政工作"活"起来的有力杠杆。于学理向度而言,沿着中外教育的历史轨迹发现,"育知"和"育德"互为交融,历史底蕴隽永;"课程思政"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了从混沌状态向稳定状态的转变,理论价值深厚;其实践价值在于使专业课程中的德育理念转化到学生的行为层面,实现道德实践的飞跃。其实现路径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要增强其他各门课教师的"守渠"自觉意识,树立"教师思政"理念;形成"思政教师"和"教师思政"的合力;建立"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机制。  相似文献   

6.
在大学语文教学中融入思政教育,高校应在教学目标设置中贯穿思政理念,深入挖掘传统与现代文学中的思政元素,利用具有学科及专业特色的思政内容,运用多元化教学方法,利用"互联网+思政"的新教学模式,提高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7.
课程思政的目的是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实现协同育人。大力推进普通话课程教学与思政教育的深度融合,是今后高校语言文字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普通话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和突破口。文章就高校普通话课程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的路径进行探析,提出了具体可行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措施,明确了思政元素的融入载体和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切入点,有助于构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价值引领"三位一体"的育人机制,推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构建协同育人大格局。  相似文献   

8.
"课程思政"是近些年大思政视域下提出的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社会主义新时代的背景下,如何明确独立学院课程思政的价值导向对于新时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以及课程教学水平的提高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以新时期独立学院思想政治课程教学工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之间内涵的对比分析,探究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价值寓意,并在此基础上对独立学院课程思政在新时代的实践路径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希望借助以下研究和探讨能够对进一步促进独立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水平的提升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前,在高职院校大学语文课程被日益边缘化,思考其原因,关键在于对大学语文的核心价值认识不足。本文在国学的大视野下对大学语文进行价值还原,并为日后大学语文的教学改革提供一种参考。  相似文献   

10.
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的核心是要发挥每一门课程的育人功能,全面提升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对于深入推进高校课程思政建设有重要意义。当前高校教师课程思政能力建设中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包括部分教师实施课程思政的自觉意识不强、部分教师对课程思政的认识理解不深以及部分教师对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的融合能力不足。高校应通过强化教师对于课程思政的价值认同、提升教师对课程思政的执行能力以及健全教师课程思政激励机制,全面提升高校教师的课程思政能力,增强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大学语文"课程是否就是传统文学文本的单一性质?如果是,大学语文也许会变为独掌高校母语教学的话语权,而就目前各高校的教学现状也很难建立起共同的研究语境.本文从"大学语文"这一词汇入手分析,得出"大学语文"应是母语教学基础上的多元现象,各高校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性质、特点决定"大学语文"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课程思政改革是一种以生为本的课程观,是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在新时代的价值回归。实施课程思政有助于正确引导大学生群体的价值观,增强高校教师的育人责任意识,应对教育环境变化所带来的挑战。课程思政就是在各学科、课程中实现教书又育人的目标,因此要增强高校教师的育人主体意识,包括大局意识、融合意识和创新意识,通过上下联动、内外融通、师生互动,合力构建课程思政育人共同体。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落实"三全育人"的重要途径,是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环节。课程思政队伍的建设,不仅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一步,更是提高师德师风师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应然要求,也是促进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保障。但是课程思政队伍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因为现实中还存在着一些教师对课程思政认识不到位、理论知识还未更新、思政课教师与通识课专业课教师间协同育人能力不高、对教师落实课程思政的考核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因此,要提高教师的育人意识、育德思维和育才能力,加强教师培训,促成思政课教师与通识课、专业课教师结伴而行,形成一套与时俱进的考评制度,锻造一支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课程思政队伍,真正实现立德树人。  相似文献   

14.
外语课程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为课程思政的实施提供更多的选择,优化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开拓了课程思政的内容和渗透模式,拓宽了课程思政实施路径。基于信息技术的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在"三全育人"指导下,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思政强化等方面出发,构建外语课程思政生态系统,实现课程、思政、信息化三大要素互融的"大思政"格局。  相似文献   

15.
语言能力是职业能力的核心能力之一,高职"大学语文"作为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课程,满足了学生语言能力发展的需求,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的目标的需要,是人发展的需要。有鉴于此,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以高职学生语言能力培养为核心,以语言项目训练为载体,以"用中学、学中用"为教学模式,以主干课+选修课构建主辅双修大学语文课程群,以学生活动作为大学语文课程的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积极推进高职大学语文课程适应高职教育教学规律的一体化改革。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耐火材料工艺学"价值塑造、能力培养和知识传授"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必须深入挖掘耐火材料工艺学中的思政元素。课程教学中通过强化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担当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将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实现有机融合,提高课程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讲好中国故事,提升思政课程教学效率是高校在传播马克思主义科学精神,巩固马克思主义思想意识形态阵地上的有效途径。在思政课程中积极开展"讲好中国故事"教学有助于激发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学习热情,提高学习效率,文章以此为研究背景,在对高校思政教学开展"讲好中国故事"教学的价值进行了深入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课程"讲好中国故事"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并进一步阐述了其践行路径。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高职大学语文教育一直处在"边缘化"的困境。要改变当前语文教育的困境,应该对我国的人才培养规划重新定位,将大学语文课程视为高职学生形成复合知识结构的关键和高职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提高大学语文课程在各学科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19.
地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资源,对高校贯彻执行"课程思政"的教育理念具有积极意义,高校"非思政"类课程老师应合理地将地域文化资源运用到课程教学中。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所在的从化地区有丰富的地域文化资源,《口才与写作》课老师在教学内容、课堂实训、课外实践、校园文化活动等方面进行改革,使从化地域文化融入到课程教学中,渗透到学生的日常行为中,实现了"非思政"类课程的育人目的,较好地完成了"课程思政"的改革。  相似文献   

20.
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挖掘各门课程所具有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与思想政治教育功能,发挥出不同课程所具有的协同作用,对于提升各门课程的育人内涵与育人价值,以及有效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界定了课程思政的内涵,在对"课程思政"内在机理做出分析与论述的基础上,从教育内容体系构建与教育教学方法创新两个方面,对"课程思政"实施路径选择做出了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