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陕西省旬阳县农广校近日经过几次入村调研,征求农民的培训意愿后,在甘溪镇大岭台村举办了烟草专业职业农民培训。突出"三选"。按照大岭台村产业发展和农民要求,培训内容、培训教师、培训教材由农民自选,进行烟草大田移栽和蔬菜栽培两方面的培训。授课老师就目前烟苗大田移栽  相似文献   

2.
为提高农民对农作物及经济作物种植水平,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安徽省阜阳市颍泉区农广校近日在行流镇仁和村举办两期新型农民培训农作物及经济作物培训班。围绕"三贴近",力求"三效果"。培训班创新培训思路,改变以前"专家订课程,学员照单收"的状况,主要围绕"贴近农民、贴近农时、贴近实际",以受训学员在农作物种  相似文献   

3.
正山东省阳谷县农广校坚守农民培训主阵地、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培训保障的"标准导向",培训过程的"精准导向",培训运用的"效果导向",探索出一条基础扎实、特色鲜明的农民培训途径,积累了丰富的农民培训经验,培养出一批综合素质高、创业创新能力强的新时代高素质农民队伍,为阳谷实现农村经济高质量发展持续赋能。一、坚持"标准导向",提升农民培训规范化、高效化水平阳谷县农广校注重农民培训的标准化建设,统一科学管理、课程设置、师资选配、考核管理、  相似文献   

4.
农民培训是个涉及面广、难度较大的工程,需要找出一种"创新、开放、互动、实用、高效"的培训新模式.通州区农林科教管理站在"十二五"开局之年创立了"五依靠、四结合"的农民培训新模式,培训工作在组织方式创新中增强了引力,在培训渠道的拓展中增强了活力,在宣传平台的构建中增强了张力. 组织方式"五依靠" 广纳学员有保障 农民是受训主体,广泛而有效地吸纳受训农民是农民培训工作中首先要解决的问题.通州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农民培训的组织方式,主要采取"五个依靠": 依靠媒体发布公益性信息.培训班筹划阶段,连续多日在区电视台以播放移动字幕形式,向广大农民发布农民职业培训等公益广告,同时在《通州大众》的醒目位置刊登培训信息,加大了农民培训知晓面.  相似文献   

5.
<正>2014年,山东省临沂市政府制定下发关于加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意见,明确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采取农民田间课堂培训方式,由农广校负责组织实施。为规范培训行为,保证培训质量,临沂市农广校在全市推进农民田间课堂建设"六统一"模式,满足新型职业农民生产技能培训需要。2014年,全市建成"六统一"  相似文献   

6.
正2015年宿迁市正式获批国家扶贫改革试验区,近年来,围绕体制机制创新,在农业教育精准扶贫方面进行了深入探索,宿迁市坚持以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为主抓手,以"精准培育"推动"精准扶贫",通过"扶智"让农民拥有"造血"功能,为贫困村发展和贫困地区农民朋友增收致富提供强有力的智力支撑。教育扶贫政策先行。农民教育作为强农富民的重要手段之一,宿迁市高度重视职业农民培训工作。2014年5月,市政府办印发《关于加强职业农民培训工作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张雪梅 《农村经济》2008,(3):109-112
本文分析了影响农民培训效果与效率的七个"错位",即培训对象的错位、培训内容的错位、培训语言和文字的错位、培训时间的错位、培训地点的错、培训方式的错位及培训指导理论的错位,并提出了通过科学的培训需求分析,正确认识培训对象,明确适合的培训内容、适合的培训语言文学、适合的培训时间与地点及适合的培训方式,就可以提高农民培训的效果与效益.  相似文献   

8.
<正>江苏省海门市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实践中紧紧围绕"提高农民综合素质,提升农民生产技能,助推农业农村发展"的目标,坚持"政策主导、农民主体、需求导向、综合配套"的原则,勇于探索新路、不断大胆实践,重点落实五个环节,有力地推动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工作。一、目标任务具体化综合考虑全市农业劳动力实际、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程度和城镇化发展进程等因素,科学细化确定海门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总体规  相似文献   

9.
正所谓"名师出高徒"充分体现出教师在学习过程中的重要性。"言传身教"的行家里手"土专家"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与农民培训中得心应手大发异彩,使农民培训事业生气勃勃,农民充分感受到授课知识、实践技能容易学、易掌握、可操作性强,并带来了活跃的学习环境,在交流学习互动中受训对象获得极大启发。  相似文献   

10.
<正>当前社会全面进入互联网时代,如何运用"互联网+"所具备的"创新驱动、跨界整合"的新特性,实现传统农民培训与先进办学手段的深度融合,构筑农民培训事业发展的新优势,成为摆在基层农广校面前的一个新题目。招远农广校紧跟时代步伐,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践,通过打造"互联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坐标,实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创新发展。凝聚新型职业农民健康成长的"智囊团"招远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在互联网支持下,正在走向  相似文献   

11.
<正>2014年,湖北省长阳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任务262人,截止到2015年1月,培训工作基本结束。能够完成这一任务,一靠政策,二靠领导重视,同时也与扬"长"避"短"的培训方式密不可分。扬三"长"。一是扬长阳特色作物之长。长阳按产业可分八大产业,即粮油、蔬菜、茶叶、柑橘、生猪、水产、药材、魔芋。而带给农民巨大效益的是蔬菜、茶叶、柑橘和养殖,2014年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中首先选择了蔬菜、茶叶和柑橘,农民在这些作物中有自己的生产和营销经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海门市分校在实践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研究,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的各种要素进行优化,探索建立了组织体系网络化、教学资源乡土化、师资队伍多元化、培训场所基地化、培训对象专业化、质量评价绩效化的"六化"培训新模式,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成效,有力地推进了该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进程,同时为周边地区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正>农民培训是一个涉及面广、组织难度大的系统工程,为达到"创新、开放、互动、实用、高效"的培训效果,江苏省通州区农广校在农民培训实践中摸索出"五依靠、四结合"的培训新模式,培训工作在组织方式创新中增强了引力,在培训渠道的拓展中增强了活力,在宣传平台的构建中增强了张力。培训硕果累累,农民科技素质、综合技能和致富能力有了质的飞跃,促进了通州区农业转型升级的步伐。  相似文献   

14.
<正>近几年,党和政府连续对"三农"问题出台了相关优惠的创业扶持政策,大力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培养农民创业激情,传授创业知识,改变创业理念,增强创业能力为主要目的,这是当前解决山东省农民发展自身产业的有效途径。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自承担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培训工作以来,理论联系实际,创造性地采用了"三段式"培育模式,切实提高了培训效果,达到了培训的预期目的。  相似文献   

15.
农业部已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农广校为基础依托"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要真正成为主体,成为基础依托,需要上接"天线"、下接"地线"。接好"天线",这是由农广校是国家组织开展农民教育培训的公益性专门机构的职责和地位决定的。要立足全局,把握国家需求、产业需求和农民需求,统筹组织实施各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尤其是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一方面需要履行认证职责。新型职业农民认证由政府主导、部门负责、受委托机构具体承担。农广校作为受委托机构,履行认证职责当仁不让。另一方面认证需要与扶持  相似文献   

16.
正据调查,全国已有100%的乡镇和87.9%的行政村开通了宽带网络,农村网民总规模达到了1.78亿。随着"互联网+"在我国的迅猛发展,农民教育培训将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互联网+"时代的农民教育培训其发展潜力也非常巨大。搭建"互联网+"平台,引导农民主动拥抱互联网,开展基于网络环境下的教与学,对于培育智慧农民、助力职业农民培育将起到积极作用。同时,"互联网+"时代还为农民构建了一个终身学习的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7.
构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的“东西湖”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按照《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近年来,湖北省武汉市东西湖区农广校充分发挥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主阵地、主渠道作用,重点围绕建设现代农业和发展农业产业,努力探索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新特点,逐步形成了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东西湖"模式,受到各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紧贴地方产业发展,培养复合式创新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构建"四优四破"新型农民培训机制,累计培训10万余人,受训者工作能力、创业能力和带动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受训学员家庭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高出30%以上。一、优化理实一体,破解培训工学结合不紧密问题一是搭建产学研用合作的新型农民培训平台。校内建有国家级评茶大师工作室、国家茶产业体系(铜仁)茶叶综合试验站、贵州省中兽药与生态畜牧业人才基地、贵州省农民创业培训基地等10余个国家和省级新型农民培训培育平台;  相似文献   

19.
<正>江苏省南京市以政府考核为推力,以加大地方财政投入为保障,不断探索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在人才引进方面,市级出台青年大学生新型职业农民学费补助政策,栖霞区联合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人才定向培养";在教育培训方面,设立市级500万元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专项,实施农业职业技能培训、农业职业经理人培训、智能家庭农场主培训、农业创业培训等系列培训工程,同时积极探索社会化培训模式;在规范管理方  相似文献   

20.
正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过程中,引入"农民田间课堂"培训推广模式,可以有效破解农技推广服务"最后一公里"和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道坎"难题,提升职业农民生产经营和实践能力,发展现代农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一、田间课堂释义(一)"农民田间课堂"概念及产生的历史背景1.农民田间课堂概念"农民田间课堂"是指以农作物生产田间为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