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基于2008—2017年中国28个省市的林业生态经济面板数据,运用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外商直接投资(FDI)对林业生态经济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2008—2017年间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空间集聚效应显著,2012年后空间相关性明显增强;FDI有助于提升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短期内FDI对本地区林业生态经济效益的提升作用显著,但对周边地区林业生态经济发展起抑制作用,长期直接和长期间接效应的估计结果均为正,但长期间接效应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因此,建议拓宽FDI的引进渠道及方式,优化FDI的分配结构,建立林业人才共享平台。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主导产业选择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黑龙江省国有林区林业产业已初步形成了集资源培育、产品加工、林木生产与非林非木生产并存的开发利用格局。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木材产量逐年缩小,为林业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同时,人们对林产品需求的变化又为其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因此,选择能够带动黑龙江国有林区经济快速发展的主导产业部门就显得尤为重要。把比较优势理论作为林业主导产业选择的基准,运用区位商这一指标对国有林区各省林业产业进行比较分析,选择出近期黑龙江省林业主导产业为木材采运业和锯材木片加工业。随着木材产量的继续调减、林产工业的发展及人们对森林旅游的偏好,木制品业和森林旅游业将成为未来的主导产业。  相似文献   

3.
随着天保工程和国有林区商业性禁伐的全面展开,黑龙江国有林区林业经济的发展急需转型。由于不同林业产业对其他林业产业的带动作用不尽相同,可以从动态内生增长的角度运用脉冲响应函数(IRF)和方差分解(VD)来分析主要林业产业对林业经济增长的带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现阶段黑龙江国有林区主要林业产业对其他林业产业带动作用的大小顺序依次为木材加工及竹藤棕苇制品制造、木材采运、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林木的培养和种植,随着林业经济的转型升级,森林旅游与休闲服务和经济林产品的种植与采集的带动作用将逐步增强,并且形成多元化林业主导产业格局。基于研究,提出优化林业产业结构,加速林业经济转型;促进林产品深加工,打造全国知名品牌;依托森林资源优势,发展森林生态旅游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加速实现林业历史性的转变,关键在于要大力推进国有森工企业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根据黑龙江省森工业区资源现状,当务之急必须把木材产量调减到位,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5.
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与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调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基于对辽宁省8个县(市)340户林农的调查数据,从林木生产与林下经济2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分析辽宁省集体林权改革后林业社会化服务供需情况。结果表明:林改后辽宁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有的林业服务机构的服务范围过小、林业合作组织数量太少、林业社会化服务的资金投入不足。鉴于此,提出在林木生产与林下经营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各时期林业基本建设投资情况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中国建立50年来,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对林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国有林区建立了135个木材采伐生产基地(2002年林业统计年鉴),陆续建设了十大防护林工程,壮大了林业经济实力,推进了林业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回顾过去,我国林业基本建设投资大体经历了从无到有的创业阶段、起伏不定的发展阶段和改革开放以后的突飞猛进阶段。  相似文献   

7.
一、德国联邦汉堡林业及木材业研究院概况德国联邦汉堡林业及木材业研究院是隶属于联邦食品及农业部的国家级研究机构,包括世界林业研究所(汉堡)、林业遗传研究所(Grpohansdod)、林业经济研究所(汉堡)、生物及木材保护研究所(汉堡)、木材化学及技术研究所(汉堡)、木材学及木材机械研究所(汉堡)、森林生态及木材勘查研究所(Eberswalde)、林木繁育研究所  相似文献   

8.
中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及其驱动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我国31个省份马铃薯播种面积数据为基础,运用标准差椭圆、标准距离、综合比较优势模型等方法,对1982—2015年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的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我国马铃薯空间格局经历了缓慢南移(1982—1994年)、向东北移动(1994—2000年)、向西移回(2000—2008年)和向西南快速移动(2008—2015年)4个阶段。(2)受马铃薯生产区域格局变化影响,我国马铃薯种植重心沿"西南-东北-西南"的轨迹移动,总体呈现"由北向南、由东向西"的趋势。(3)我国马铃薯种植区域逐步向西南和西北方向集聚,集聚性增强,并且集聚区域持续向西南移动。(4)效益增加、政策推动、技术进步和适宜气候是我国马铃薯种植空间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9.
试论明清时期福建林业经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清时期是福建商品经济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其中林业经济的发展尤其引人注目。本文从明清时期福建的植树造林,木材贸易以及各类副产品的生产与运销等三个方面,对这一时期福建林业经济发展的概貌及其特点,作了描述与分析。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取得明显成效  1978年以来,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农林牧渔和农村二三产业全面增长,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粮食总产量由 1978年的 3亿吨增加到 1998年的 5亿吨,粮食和主要农产品已实现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总产值由 1978年的 1397亿元增加到 1998年的 24516.7亿元,农村各业总产值由 2037.5亿元增加到 1996年的 88620.4亿元 (均当年价 )。在总量增长的同时,结构趋向合理, 1998年与 1978年比较,农业生产结构:种植业由 80.0%下降为 58.1%,林业由 3.4%上升为 …  相似文献   

11.
由中国林业经济学会主持召开的全国木材理论价格学术讨论会,于1981年11月21日至26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就木材理论价格的一些基本问题进行了热烈地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几个问题及其观点综述如下:一、关于林价的概念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我国林业生产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的,所以在学术界传统地把林价概念理解为立木价值的货币表现,即单位材积的立木价格。近几年来,由于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的发展,一些同志对这一概念表示异议,并提出了不同的看法。一种观点认为,林价是森林价值的货币表现。理由是:森林具有多种经济效益,它既有生物产品效益,又有生态防护效益。因而立木产品仅仅是森林产品的一部分,将立木价值与  相似文献   

12.
龙感湖农场办工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①1956~1983年底的起步与徘徊阶段。这一阶段工业主要为农业生产和职工生活提供服务,属封闭式、生产型的产品经济。②1984—1989年的大发展阶段。这一时期共投资4000万元,建厂19家。到1989年已形成由34家企业(生产63种产品、有职工4146人)组成的八大体系(化工、医药、纺织、食品饲料、  相似文献   

13.
<正> 福建省国营林业采育场(以下简称采育场)共有114个,经营总面积664.76万亩,森林蓄积量3732.8万m~3,1991年木材产量79.8万m~3,上交税利5451.7万元,分别占91年全省森工总量的16.4%和26.4%,历年来共生产木材2751万m~3,更新造林405万亩,在全省林业生产中,不仅发挥出骨干示范作用,而且在木材生产经营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了更好地贯  相似文献   

14.
浅山区森林采伐木材生产成本核算管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森林采伐木材成本核算管理工作是林业生产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内容。我国木材成本的核算,是建国初期按苏联的核算模式学来的。木材工业苏联称之为木材采运工业,和煤炭工业一样按采掘工业进行管理,因此在木材成本中只有木材在采伐和运输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作业流程为:林木采伐、打枝、堆枝、造材、吊卯、集材、归楞、运材(运至贮木场)、归楞、清理等10道作业程序。此种作业程序一直延续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根据多年来的木材成本核算调查,以往的木材成本费用支出如下表:木兰县林业局1994年-1998年天然林木材生产成本核算调查表从以上木材生产成…  相似文献   

15.
流通是经济运行的动脉,是社会产品实现、社会再生产顺利进行的条件。对林业而言,木材产品的物畅其流,是林业生产顺利进行的重要保证。一个国家的木材流通情况,主要受本国乃至世界政治、经济形势、林业经营状况及木材市场的供需变化的影响和制约。本文介绍日本自明治以来木材市场的流通变化情况及笔者的一点感想。  相似文献   

16.
林业发展战略,是决定林业发展全局的根本谋划和对策,是林业长期发展必不可少的纲领。它对于我国林业的发展,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对林业发展战略其自身的研究,就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鉴于此,本文试从方法论角度探讨林业发展战略的几个制订原则。一、生态经济原则森林是一个生态——经济复合系统,具有两大输出功能:一是经济的,日之为“产品”;一是生态的,日之为“服务”。林业生产目的并非单纯的经济目的,或者单纯的生态目的。森林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关系,实际上,“是难以处理的问题。迄今为止,我  相似文献   

17.
李燕  刘捷  齐崇辉 《绿色财会》2004,(12):13-15
一、我国林业投资结构的几个发展阶段 建国初期,我国国民经济百业待兴,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大量的木材和林产品,林业投资主要投向木材采伐和加工业,旨在满足国民经济恢复和人民基本生活对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需求.这个阶段的林业投资结构,主要是以木材生产和加工为投资主体,在统购统销,计划高度集中的体制下,以"边生产,边建设"的投资方式,形成了林业投资先天不足,对林业欠账过多的局面.这样的投资模式是在我国经济十分困难的形势下形成的,反映了我国当时生产力发展总体水平处于较低层次.  相似文献   

18.
合理的木材工业产品结构是林业部门经济结构合理化的基础,是选择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内容。木材工业产品结构的变化必然会引起林业部门经济结构和林业发展战略目标的变化,因而,对木材工业产品结构变化的展望是林业发展战略研究中的重大课题。由于木材工业产品结构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如森林资源结构、生产技术结构、生产专业化协作结构、生产力的地区结构、投资结构和消费结构等等。我们仅就以下几个方面探讨一下木材加工产品结构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针对生态调节服务产品价值实现的难点问题,提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技术,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在国土空间落地提供决策支持。研究方法:利用过程模型方法评价生态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采用适宜性评价技术分析生态产品开发的适宜性。研究结果:(1)提出了“生态系统服务分类—价值实现途径—适宜性分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分析框架;(2)从生态系统服务、土地利用和限制因子3个方面建立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3)定量评价了丽水市固碳、释氧、水源涵养、水土保持、污染去除、负氧离子释放、降温调节、增湿调节8种调节服务产品的空间分布格局,生态系统服务表现出空间集聚特征;(4)丽水市生态农业、生态工业、生态康养和生态补偿4种价值实现模式分区面积分别占58%、8%、13%和21%。研究结论:生态调节产品价值实现的适宜性评价和模式分区,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落实到国土空间上,可为“两山”转化和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一、四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与效益变化过程及现状 四十年来我国农业生产与经济效益演变情况,大体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即1952—196年,1965—1978年,1979—1984年和1985—1990年。 1952—1964年间,依靠传统技术,前期农业发展很快。后来经过三年困难时期,农业受到挫折。在这个阶段中,尽管先后实现了农业合作化和人民公社化,但是基本上还是属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