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编者按:近日,全国农广校校长工作会议在河南省夏邑县召开。会上,各省级农广校校长交流了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经验做法,分析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探讨了稳定中职办学措施办法。本期刊登甘肃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广东农垦农业广播电视学校、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地对稳定发展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培养高层次新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中等职业学校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方案试行》要求,强化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中职教育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支撑和引领作用,中央农广校在部分市县农广校建立了9个农民中职教育联系点,联系点将成为探索农民职业教育规律和教育教学模式的试验点和示范点,加强农广校体系中职教育工作上下联动、工作推动的渠道和平台。本期经验交流刊登湖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东西湖区分校、辽宁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庄河市分校、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泰兴市分校、广西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浦分校等4个联系点开展农民中职教育的经验和做法,以希为农广校体系教育教学改革、农民职教工作可持续发展提供基层实践依据和素材,为农广校体系教育教学工作发挥先导和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3.
《农民科技培训》2023,(3):27-29
<正>2022年,河北省的中职教育招生规模得到稳定,教学改革深入推进,教学质量稳步提升,中职教育工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一、广开招生渠道稳规模(一)统筹协调,加强指导。一是河北省农广校2022年初下发《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关于中等职业教育2022年招生及教学管理工作的通知》,从拓宽招生渠道、拓展办学模式、严格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全省的中职教育工作进行安排。文件还增加了重点培育产业振兴带头人,加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内容,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全省做好2022年招生及教学工作。  相似文献   

4.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顺应农村和农民教育的需求而建立,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农广校成立的初衷就是满足基层农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几十年来农广校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5.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顺应农村和农民教育的需求而建立,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农广校成立的初哀就是满足基层农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几十年来农广校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的教育培训,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的一个路子。  相似文献   

6.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是顺应农村和农民教育的需求而建立,又随着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而不断壮大的。农广校成立的初衷就是满足基层农民对中等职业教育的需求,几十年来农广校深入农村、贴近农民,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对农民开展多渠道、多功能、多层次的教育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为促进河北省中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河北省教育厅以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全省全面开展“送教下乡”工作,实施了“新农村建设双带头人培养工程”.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结合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发展需要,在创新农民教育形式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实行省、市、县、乡镇(村)教学班四级联动的农广校教学管理模式,积极组织实施“送教下乡”涉农专业全日制中专教育工作.经过全省各级农广校的共同努力,至2014年,共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骨干19648人,为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提供了强大的实用人才支撑.  相似文献   

8.
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徐忠良中央农广校于今年四月中旬在贵阳首次召开了全国农广校教学工作会议。这次会议深入贯彻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交流各级学校执行《农业广播电视教育管理暂行办法》和以教学为中心,坚持一手抓办学规模,一手...  相似文献   

9.
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简称农广校)是一所利用现代远程媒体对农民实施终身职业教育培训的学校。办学30年来的发展实践证明,教学管理是农广校科学发展的生命线,是新时期农广校再上一个新台阶的奠基石。  相似文献   

10.
《农民科技培训》2014,(11):F0002-F0002
<正>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工作会议9月25日在河南省夏邑县召开。会议交流开展新型职业农民中等职业教育"农学结合"、"送教下乡"经验做法,分析农广校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形势任务,研讨稳定中职办学措施办法。来自全国各省农广校以及教育部职成司、农业部科教司和中央农广校共80多人参加会议。与会代表还参加了夏邑县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会议,并走进新型职业农民中职教育教学点、农广校学员创办的家庭农场以及依托农民合作社建立的田间学校,深入了  相似文献   

11.
近日,农业部印发了《农业部关于加强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农广校的职能和地位。此时为何提出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加快构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农广校有怎样的优势?16年前,《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农业部、国家教委等单位关于进一步办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意见的通知》明确了农广校的发展目标和任务,给农广校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而此次《意见》的出台,又将给农广校带来怎样的发展机遇?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关注本期互动平台。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承德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与承德科技管理工程学校、承德机电工程技工学校是一套人马,三个牌子。其中承德科技管理工程学校于2008年5月,经河北省教育厅评估批准为省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几年来,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管理改革,进一步加强教育培训软硬件建设,  相似文献   

13.
<正>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多年来始终坚持以农为根,以教为本,特色兴校,育才强农的办学方针,大力开展农村职业教育工作。为搞好中职教育,河北省农广校认真分析形势,紧跟政策导向,积极探索和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实现了河北省中职教育新发展。2018年全省中职招生达11100人,为河北省培养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实用人才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农民科技培训》2014,(1):32-33
<正>一转眼,37岁的郭旭彦已经在农广校系统工作了17个年头。2003年,郭旭彦被任命为河北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平泉县分校校长,2006年又兼任平泉县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主任。多年来,郭旭彦致力于农民教育培训和农业科技推广工作,她带领教师团队把平泉县农广校从默默无闻、无人问津发展成为全省一  相似文献   

15.
《农民科技培训》2014,(5):38-39
<正>史红,一名农村科技教育工作者,从事农广教育19年来,从一名农广校的"门外汉"成长为全国教学能手、全国农业广播电视教育先进工作者,并当选山东省第九次、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成为山东省农广校系统的骄傲。脚踏沃土闻禾香三尺讲台圆师梦1994年,史红从一所乡镇中学调入山东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滨州市滨城区分校工作。初到农广校,她发现大学所学专业和实际工作并不对  相似文献   

16.
2011年12月30日,农业部印发了《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十二五"期间,全国各级农广校将有组织地开展农业实用技术培训1.25亿人次,使接受培训的农民掌握1~2项实用技术;开展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培训和绿色证书培训500万人,职业技能鉴定200万人,农民创业培训10万人;培养农村中等职业人才75万人,对提升农村实用人才学历层次的贡献率达到70%以上;继续开展中专后继续教育和合作高等教育,培养高等专业人才25万人。本期互动平台摘编了山东省农广校、辽宁省农广校和河北省农广校的农民教育实践,希望这些来自省校的经验和做法,对于贯彻落实《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十二五"发展规划》,实现"十二五"农民教育培训的目标任务,有所借鉴和启迪。  相似文献   

17.
《农民科技培训》2013,(5):24-25
秉承开放办学理念,创办"无围墙学校",开展中等职业教育;注重提升农民素质,打造"农民大学堂",实施农民终身教育;坚持服从大局原则,推动"农科教结合",创新教育培训模式;着力夯实体系基础,增强"农广凝聚力",打造一流教师队伍……重庆市农广校30多年耕耘不辍,获得了"桃李芬芳满巴渝"美誉,目前已发展成为集农民教育培训、农民体育指导、农业职业技能鉴定等职能为一体的公益性事业单位。记者近日走近全国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优秀省级校校长、重庆市农业广播电视学校校长  相似文献   

18.
《青海农牧业》2009,(4):39-45
1月4日,青海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获得省教育厅认定中专学历教育资质,可面向全省开展中等职业教育及非学历培训。  相似文献   

19.
编者按     
正教学管理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30年来的办学实践证明,教学管理是农广校教学质量及学校科学发展的重要保证,是新时期农广校再上一个台阶的奠基石。教学管理主要包括制定教育教学管理规章制度,专业建设,制定教学计划;选聘教师,组织教学和安排教学进程;对学员学习进行管理;开展教学指导、检查、监督和评估;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参加继续教育和培训;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组织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江苏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以实施国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和全省农民培训工程为契机,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积极发挥农广校、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广泛参与的"一主多元"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整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