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梳理了近年来我国扩大进口取得的积极成效,对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扩大进口贸易的积极效应和影响机制归纳为三个方面:积极扩大进口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保障,是联结国内国际大循环的重要枢纽,是构筑国际大循环的重要组成。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新时期扩大进口战略提出新要求:要准确把握积极扩大进口的广义内涵,始终遵循服务国内外大循环高效畅通运行这一重要指引,理性摒弃“数字情结”,高质量实施扩大进口战略,充分拓展多元化贸易促进平台功能,以更好发挥进口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枢纽功能。  相似文献   

2.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生产端的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在构建平衡增长路径下多部门经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三次产业数据,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对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升级的影响,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工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服务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同时呈正相关关系,服务业技术进步则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差异会引致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从而推动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对价格机制是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即技术进步可以通过降低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推动以就业结构改变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基于中国数据,验证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事实。因此,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三次产业间的有效配置,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
畅通国内大循环是双循环的前提,而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之一培育完整的内需体系。农村经济作为内需体系的一部分,在“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及“数商兴农”的理念下,需进一步推进农村电子商务的发展,培育农村经济发展新增长点。本文以三明市为例,分析国内大循环背景下三明发展农村电子商务的必要性及发展面临的困境,提出从完善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塑造农村电商品牌、培育优质电商人才、完善快递物流配送体系、推进农村产业融合五个方面为着力点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引领农村电商融入国内消费大市场。  相似文献   

4.
<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国内外大势,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着眼我国经济中长期发展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如何畅通国内大循环?成为近期专家学者热议的话题。  相似文献   

5.
杜鹏  娄峰 《商业时代》2022,(8):37-40
本文采用2013-2020年全国30个省级单位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地区互联网化视阈下我国零售业对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国内大循环水平处于不断提升的态势,但目前总体水平仍然不高.我国零售业的发展总体上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产生了显著的正向驱动作用.与此同时,在零售业与国内大循环之间作用关系方面,地区互联网化也发...  相似文献   

6.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当代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特色产业作为乡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乡村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探讨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如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乡村社会经济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对于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区域均衡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推动农业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乡村消费市场是有待开发的“蓝海”,有效地激活农村消费市场活力是畅通国内大循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推动力。本文以2012-2020年我国省域的样本数据,实证研究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居民消费的影响,并进一步考察农村产业结构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研究发现: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有利于农村居民消费的扩容提质。同时,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通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进一步促进农村居民消费扩容提质。基于此,应推进“数字乡村”建设,提高农村数字化水平;推动乡村产业兴旺,实现农村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提高农村居民消费意愿。  相似文献   

8.
正十九大报告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关系全面发展,关系最终建成现代化强国的大事。中央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将会使我国农业、农村、农民都发生深刻的变化,使得实现现代化强国目标的征程中有着更加坚实的来自"三农"的基础。笔者以为乡村振兴战略中,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  相似文献   

9.
<正>乡村振兴战略是中国国家政策的核心之一,旨在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发展、繁荣和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业经济作为乡村振兴的核心组成部分,其发展对整个战略的成功实施至关重要。然而,农村经济还面临着许多挑战,如农业产业结构问题、农民收入增长问题等。因此,本文将探讨如何在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找到增强农业经济的路径,以推动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乡村振兴是中国当前的重大国家战略,旨在实现农村全面建设现代化、农业全面发展现代化、农民全面进步现代化的目标。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不仅关系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还对国家整体经济稳定和社会和谐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0.
石玉玲  潘佳宁 《中国报业》2023,(10):214-215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出版业高质量发展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出版业需要用好国内国际资源,增强出版业国内“大循环”,融入国际“外循环”,推动出版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应当塑造双循环融合发展新业态,实施数字化战略、内需主导战略、国际传播战略,推动产业链重新布局,畅通产业链循环,促进出版业跨界创新,以此构建良性生态,推动中国出版业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林凤卓 《中国商人》2023,(12):88-89
<正>我国的经济发展正在经历增速换挡,传统发展模式动力不足的问题越发凸显,必须不断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为经济平稳增长提供支撑。在这一背景下,宏观经济需要作出相应的调整,要将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结合,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条的畅通运转。增强国内大循环的内生动力对产业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相似文献   

12.
农业现代化是指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程和手段,是"四个现代化"协调发展的基本环节。顺应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规律,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对于实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民增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讨了农业现代化对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总结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差异的情况。发现了吉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出现的独特的"吉林模式"。  相似文献   

13.
畅通国内大循环,必须打通生产、分配、流通和消费各个环节.借助数字化技术,以供应链为基础,融合商流和物流发展,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关键.鉴于此,本文首先分析数字化转型背景下商流与物流融合发展内涵,提出商流驱动物流、物流反哺商流发展的观点,其次分析商流和物流融合发展的意义,并以新零售平台和物流核心企业为中介,提出商流和物流融...  相似文献   

14.
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背景下,如何进行农业现代化,实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的重要问题。2020年年底,联合国“数字千村”倡议启动,旨在通过数字化增加量产,助力SDGs实现。在一定程度上,“数字千村”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此呼彼应的潜在联系。数字农业作为一种新业态,对农业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将乡村振兴与SDGs相结合,阐述数字农业的基本内涵、特征及其作用,并以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为例展开研究。结果表明,以数字农业为突破口,通过构建完善的农业产业链,打造农业的现代化经营与生产体系,可以有效推动数字化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动力,同时助力SDGs实现。  相似文献   

15.
裴超 《中国会展》2023,(1):58-61
<正>“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拓展投资空间。我国会展业与“双循环”战略的对应就体现在所搭建的一系列会展活动平台。为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搭建平台,提供服务”,为助力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奋斗。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农业工程建设是"三农"工作的重要领域,农业建筑工程是农业工程中的基础性内容。针对农业建筑工程领域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结合多年专业工作经验,分析农业建筑工程建设领域存在的主要问题,研究解决问题的主要路径和措施,用以指导农业建筑工程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相似文献   

17.
<正>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关于脱贫攻坚工作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决策,要求进一步深化农业改革,构建现代化农业发展体系。习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也明确提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的重大任务。构建农产品区域品牌,助力乡村振兴,"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发展的根本问题是“三农问题”,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人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的重要战略,并将农业现代化放在突出地位。大力投入农业创新R&D经费,不仅可以使我国农业生产更上一层楼,也可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文章主要从近年来我国农业创新的成果来分析并提出农业创新的路径,对乡村振兴的推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乡村振兴战略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国家级战略决策.我国乡村建设经历了一个从统筹城乡发展到城乡一体化再到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制度变迁与政策演进过程.受乡村固有的本土特殊性约束,乡村振兴战略的本土逻辑是立足中国国情和乡村实际,化解乡村社会的主要矛盾,走具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的、城乡融合的本土发展道路.基于战略配称理论,构建了乡村振兴战略三阶配称模型,并对乡村振兴"五大任务"进行本土分解.作为"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的小岗村,其乡村振兴实践无疑具有典型的代表意义.在公共政策方面,通过制度创新、产业创新、组织创新和科技创新,释放制度红利,构建乡村现代产业体系,优化组织服务,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农业由外延性增长转向内涵式增长,实现乡村振兴的高质量推进.  相似文献   

20.
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内容之一,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建设离不开乡村振兴战略的稳步有序实施,乡风文明作为乡村振兴的"灵魂"要素,面临着精神内涵理解不够深刻、追求路径不够清晰、建设主体主动性不够强等挑战。本文就农业农村现代化视域下的乡风文明内涵价值进行解读,围绕乡风文明建设探讨有关实现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