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美国休耕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休耕制度构建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美国休耕制度进行解读,并通过对制度文本的系统梳理和对比分析,为中国休耕制度的构建提供参考坐标。[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对比分析法。[结果]通过文献解读发现:(1)美国休耕立法经历了初步确立、快速发展和调整完善3个阶段;(2)美国休耕制度的政府补贴具有多元的特性,包括土地租金、成本分摊、技术援助、额外奖励和税收抵扣;(3)美国在实施休耕制度时强调计划与市场结合;(4)美国休耕制度的重心最终落脚于实现有机农业转移。[结论]根据这4项研究发现,中国在构建耕地休耕制度的过程中:首先,应逐次建构以休耕为主要内容的法律法规体系;其次,在结合多方财政系统的基础上,建立多元化、差异化、动态化、奖惩结合的休耕补贴机制;再次,需要计划和市场的有机结合,强化计划安排的同时激励农户自觉参与休耕,主动提升耕地地力;最后,休耕制度重心的落脚点应与有机农业发展的趋势相契合。  相似文献   

2.
国内外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比较及政策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耕地具有农业生产、生态景观和生态服务等多种价值和功能,是粮食生产的根本保证,也是发展绿色农业、发挥土地生态景观功能和生态服务价值的基础。近年来,我国面临耕地质量下降、耕作层变浅、水土流失加剧等问题。推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能够"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提升耕地质量,保障长久粮食安全。国外有关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研究已有很多成功的案例,文章试图通过分析国内外轮作休耕制度和政策,期望为我国轮作休耕制度的建立和优化提供一定的借鉴。[方法]通过总结美国、德国、加拿大、日本耕地轮作休耕的实践经验,结合我国轮作休耕相关政策,对比我国轮作休耕与其他国家的不同点。[结果]我国耕地轮作休耕在政策目标、粮食安全压力、补贴机制、轮作休耕类型方面与国外不同,因此应该在符合我国国情和现实的前提下逐步推进,提出休耕轮作政策实施应注意的问题。[结论]在政策推进过程中应注意市场机制与政府决策的结合,第三方评估机构的作用和基层政策实施机构的建设,争取以轮作休耕为契机推进农业理念和技术模式创新。  相似文献   

3.
美国休耕保护项目问题研究(续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面对粮食供给过剩和急需改善生态环境,美国国会通过的1985年农业法案确定,于1986年正式启动休耕保护项目(CRP)。通过对美国1985、1990、1996、2002和2008年农业法案有关休耕保护项目政策调整过程的介绍,详尽地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的区域和类型分布情况、实施标准的演化、环境收益指数的构成及其在决定参与休耕保护项目中的作用、休耕保护计划竞价过程与补贴,以及影响休耕计划的利益集团及其可能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而分析了如果停止休耕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美国休耕保护项目问题研究(续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粮食供给过剩和急需改善生态环境,美国国会通过的1985年农业法案确定,于1986年正式启动休耕保护项目(CRP)。通过对美国1985、1990、1996、2002和2008年农业法案有关休耕保护项目政策调整过程的介绍,详尽地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的区域和类型分布情况、实施标准的演化、环境收益指数的构成及其在决定参与休耕保护项目中的作用、休耕保护计划竞价过程与补贴,以及影响休耕计划的利益集团及其可能对他们所产生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美国休耕保护项目所产生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影响,进而分析了如果停止休耕可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欧美及东亚地区耕地轮作休耕制度实践:对比与启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目的:归纳和分析欧美规模农业经济体和东亚小规模农业经济体轮作休耕的制度实践,为中国大陆地区建立和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提供借鉴。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和分析比较法。研究结果:欧美国家和东亚地区均基于私有产权的体系框架,但实行轮作休耕的背景条件有所差异,制度目标也各有所侧重;轮作休耕政策较有弹性,其组织实施及管理与农业生产方式相适应;欧美国家主要依据土地生产率、租金、农业补贴等市场要素制定补偿标准,东亚地区则主要依据耕地等级和后继具体用途等资源要素制定补偿标准;欧美国家多有后期监管,东亚地区相对缺乏。研究结论:(1)中国大陆地区应基于粮食安全和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确定轮作休耕的规模与布局;(2)结合区域农业资源禀赋和生态环境特点,设计差异化的区域休耕模式;(3)轮作休耕制度应与农地基本制度和改革要求相适应,充分尊重农户的主体地位;(4)立足平衡土地利用方式改变导致的收益损失等建立和完善补偿标准;(5)建立健全轮作休耕监管监测评价体系,保障轮作休耕制度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6.
美国环保休耕计划的做法与经验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美国自1986年开始实施的环保休耕计划(ConservationReserveProgram,简称CRP)与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计划相似,是政府提供补贴,农民自愿参加,以生态建设为主要目的休耕和植被恢复项目。项目实施以来,建立了一套以政策手段与市场机制相结合,以优化成本效益为导向,兼顾环境社会效益与农民利益的补贴及管理机制。文章将对项目实施办法及效益评估等方面的问题做一简介,希望对我国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目的]休耕制度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有效途径,关乎国家粮食安全、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永续利用。[方法]文章综合运用归纳演绎法和理论分析法解析休耕制度的价值意涵,探讨面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耕地休耕制度的优化路径。[结果]休耕制度内涵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内在价值趋同,主要特征有耕地休养环境的原真性、要素耦合与结构关联的贯通性、生态系统的自然完整性、空间均衡与效益统一的整体协同性;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基本国情是休耕制度的实施基础,尊重代表农民利益取向的意愿及选择是构建中国休耕方案的根本前提,深度挖掘耕地多功能及休耕前后价值变化是休耕制度有效实施的基本保障。[结论]我国休耕制度需结合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继续围绕数量配比、空间配置、路径实施等核心问题,推进实践诊断的精度深化和方案设计的尺度细化,不断强化体系建设与监管体制,夯实休耕制度的法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研究目的:从认识事物一般规律的逻辑出发,解读轮作休耕及其补偿的法律意蕴,寻找法理证成依据,构造自洽法权秩序。研究方法:法经济学研究方法、法学价值论研究方法。研究结果:社会法本位的兴起使得私人权益受到公共利益考量的限制,财产权社会义务要求耕地使用权作自我限缩,而“公平优先、效率跟进”思路和“权利义务对等”原则成为给付轮作休耕补偿的学理依据,轮作休耕及其补偿权利在法本质上具有土地行政规划与土地发展权的性质。研究结论:轮作休耕的深化实践依赖“有法可依”的规则话语体系。通过引进公共地役权续造既有役权,允许公法适度介入私法以协调轮作休耕中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的矛盾,完善中国的环境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9.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研究目的:总结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方式和特点,对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进行分析,为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提供借鉴意义。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美国土地交易和土地立法实践形成了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即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机制制度层、机制实体层。研究结论:美国农民土地权益“三层次”保护机制对中国有借鉴作用;中国应建立法治化、市场化、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价值层;加快颁布实施《农村集体土地征收补偿条例》,完善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制度层;发展集体经济组织,创新中国农民土地权益保护机制实体层。  相似文献   

11.
美国以自然资源保护为宗旨的土地休耕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土地休耕制度包括一系列水土保持计划和以土壤侵蚀度为主要指标的水土保持评价标准,它通过一系列耕地保护计划来推行。回顾美国农业耕作土地采取休耕政策及其实施情况,讨论了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的土地休耕计划的政策的成本费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正>美国早期的土地政策自18世纪70年代美国建国到19世纪90年代最后边疆的消失,美国西部源源不断的自由土地资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移民前往开发,为美国成为农业大国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自1784年美国颁布第一部土地法直至1862年《宅地法》(Homestead Act)颁布之前,土地一直作为美国政府财政的一大来源,这与当时美国地广人稀、大片土地亟待开发、同时刚成立的邦联国会资本  相似文献   

13.
14.
美国土地开发权转让制度及其对中国耕地保护的启示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研究目的分析美国土地开发权制度的经验,探索以经济手段改变经济利益动机影响相关人的行为,为中国土地管理和开发提供经验和借鉴.研究方法制度经济学分析和文献分析法.研究成果基于经济激励机制TDRs比刚性政策能够更有效地保护耕地,同时由于中国的快速发展,TDRs更有可能成为保护耕地的有效措施之一.由于TDRs能够区别对待不同发展阶段的地区,能够消除或减少统一的土地政策带来的效率损失,是制定和实施"因地制宜"土地政策和管理的发展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5.
他山之石一、美国农业税收制度美国对农业课税没有设置专门的税种,而是统一适用于以所得税为主体的税制体系。美国的税收管理体制分为联邦、州及地方政府三级。三级政府开征的税种主要有:联邦政府的所得税、社会保障税、遗产与赠予税、关税;州政府的所得税、销售与使用税、财产  相似文献   

16.
美国棉花补贴所引起的WTO贸易争端及启示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20 0 4年 6月 1 8日 ,WTO争端解决机构裁定美国棉花补贴违反了WTO规则。起诉方巴西对美国棉花补贴违背WTO规则的大部分主张被判成立。了解这次贸易争端的前因后果 ,不仅有助于更好地理解WTO规则 ,更好地制定新一轮谈判中的重要规则 ,对于有理有力地回应一些WTO成员对我国棉花补贴的指控 ,也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本文对本次贸易争端的基本情况、特点、具体内容等进行分析 ,并提出有关启示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介绍日本完善的涉农法律体系、城乡规划与土地流转政策与现状、对土地资源的灵活利用以及积极的惠农政策与措施,指出了日本的农业困境与出路以及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12年9月,笔者一行有幸赴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参加农发行组织的为期21天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培训项目,重点了解了美国农业生产经营、农业政策、农村金融等方面情况。美国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化国家,而且是农业最发达的国家,其主要农产品产量、出口量在世界上均名列前茅。本文根据美国农业发展特点,结合我国"三农"情况以及农业政策性金融实际,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9.
我国自2007年开始实施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以来,几年时间内迅速成长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业保险市场。而美国的农业保险迈过了76年的发展历程,才形成了如今的业务规模和制度框架。比较分析中美两国农业保险政策中的关键问题,对于健全完善我国的农业保险制度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新时代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若干问题的再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基于中国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现状,面向新时代要求,重新审视与厘清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认知、评价标准、影响机制和优化调控等基本问题,为中国土地集约利用的理论完善和实践创新提供支撑。研究方法:理论分析法和推理演绎法。研究结果:(1)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在理论认知上应由“三个阶段”转向“三个时期”;(2)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的评价标准应由静态指标转向动态耦合;(3)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影响机制研究应由封闭区域转向关联传导;(4)城市土地集约利用优化调控策略应由极限集约转向最优集约。研究结论:进入新时代,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理论上可实现“不增地,多增效”甚至“地减量,效增加”,未来相关研究应重点关注存量和减量规划中建设用地与经济发展之间关系的变化特征,以及国土空间规划与土地利用计划管理改革下新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问题。国家相关规程中的集约评价标准须结合区域发展阶段进行“匹配性”修正,政策制定要考虑区域间的“关联性”和“传导性”进行精准化设计,治理方案应按照最优集约度的“动态性”进行差异化调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