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体教结合"是大学专业教育与体育训练的有机结合,"一条龙"是从小学——中学——大学纵向发展的链式衔接的体育后备人才培养模式。我校通过探索在政策、经费、招生与升学等方面的协调,加强制度建设,形成了"体教结合"女篮后备人才"一条龙"培养模式,并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  相似文献   

2.
产教融合是培养环保产业所需应用型人才、促进环保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要实现产教融合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创新办学机制,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产教融合的长效机制。以产教融合的具体实践为基础从创新办学机制、人才培养模式、大学生思想教育模式和产教深度融合的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实现了产教双方互惠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少年男排是我国男排的后备军,是排球的未来,中国排球的希望就在于对少年男排运动员的培养,其水平的高低、优劣直接影响我国男子排球的发展前景。通过研究分析我国福建省少年男排运动员的专项身体素质的现状、特点,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后备人才的培养体制,推动我国排球事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在教育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背景下,"教体企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应是文化教育与竞技教育全过程的结合。实现教育、体育、企业的有机融合,是高校培养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实现高校竞技体育可持续发展和拓宽人才就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比较分析法,对我国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培养模式现状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阐述了国外高职体育"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现状,以及国内高职体育"体教结合"培养模式现状,提出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培养模式建设的建议和策略思考,包括建立以人为本的高职体育课程观、体现学校特色以及职业发展与劳动保护的需要、健全高职院校体育课程培养模式评价机制、实施课内外一体化的课程模式等途径。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日趋迫切。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技能,多元化、多层次、全方位培养高技能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同时国家鼓励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共同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提高技能人才地位,构建技能型社会。职业教育作为技能型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需要对接产业转型升级,深化产教融合,构建岗课赛证融通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和评价反馈机制,才能培养与社会需求相契合的高技能人才,推进技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过程中,国民经济重点核心制造领域对高端数控加工技术及相应的人才培养提出了强劲的需求。以闽西地区装备制造产业群的现状和发展趋势为典型案例,探索在新技术、新形势下,以先进制造技术(先进的ESPRIT CAD/CAM系统)为助推基础,创新成立以"软+产+教"三方为职教主体,产、学、用相结合,以高端数控加工及人才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为目标,积极引入1+X多轴数控加工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应用超星网络教学系统APP、仿真加工实训模拟平台、慕课等多种信息化教育、教学手段和方法,构建完整的理实一体化的线上、线下教育课程体系,并建立了以国际标准化考核评价体系为基础的评价考核体系,进行了新型的产教融合培养模式的有效探索。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产学合作"校中厂"模式下,教学团队的建设是促进产教融合、实施教学计划、实现培养服务区域发展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目标的重要环节,是"校中厂"办学模式成败的关键所在。校企双方应在"共建、共商、共享"的理念下,建成一支服务教学、兼顾利益的"混编"教学团队,才能实现人才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9.
高等学校培养创新人才理念简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发展的动力是知识创新.创新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经济时代竞争的核心.高等学校要培养创新人才必须首先确立创新人才培养的新理念.本文通过对"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以人为本"、"张显个性"、"文理融合"、"人才竞争国际化"、"以德为本"等培养创新人才的主要理念的论述,旨在打破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培养创新人才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资料法,通过回顾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历程、剖析发展现状,对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未来进行预测。提出竞技体育的发展植根于学校,促成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是发展的最佳选择;通过“体教结合”,实现优势互补,化解培养风险,是学校发展竞技体育具有的独特优势;学校竞技体育的发展将为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和参与国际竞技体育竞争的主力军,培养各级各类竞技体育人才起到重要作用。它也将改变高水平竞技体育人才的培养由专门的体育系统负责的模式,是学校竞技体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1.
自1994年国家在重点本科院校设置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以来,许多省属地方普通本科院校与高等职业院校也纷纷开设注册会计师专业。高等职业教育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分支,对培养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责无旁贷。然而,注册会计师行业是一个高智力服务行业,相应的注册会计师人才应是高素质、高智力、高技能的综合性人才。高职院校是否能根据自身特点满足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需求呢?本文结合山西省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推进阶段的发展时期的特点,重点应用SWOT分析法对高职院校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培养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分析,并对高职院校如何扬长避短,培养区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注册会计师后备人才提出粗浅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前我国致力于工业发展改革,对"新工科"人才需求迫在眉睫,传统的高等教育模式已不适应发展需求,培养新型工程人才势在必行。对OBE理念结合PDCA模式在"新工科"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探索,通过专业认证评定指标,分析了目前高校"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从学生、教师、课堂设计、教学管理、评价反馈及设备6个维度提出了6种教学改革方法,融合PDCA循环理念,以提升教学质量,培养现代化人才。  相似文献   

13.
德国、美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等国都高度重视培养职教师资人才,经过不断创新,实现了高水平教师队伍的建设.文章从分析发达国家职教师资培养模式出发,借鉴其成熟的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提出我国职教师资培养建议,认为需强化政策导向,加强职业院校教师管理,健全师资培养一体化体系,提升职业教育教师能力素质,构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  相似文献   

14.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深化产教融合的重要实现形式,对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推动产业转型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产业学院发展过程中存在职责不清晰、治理结构不健全、合作模式单一等问题,建议明晰产业学院定位,完善产业学院治理结构,校企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破解产教深度融合困境,最终实现高职院校产业学院建设的多方共赢。  相似文献   

15.
文章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方法,从“数量与质量”“政策与对策”“发展与平衡”三个维度分析了校园足球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深刻解读了新时代“体教融合”的内涵及其对深入推进校园足球发展工作的重要指导意义,探讨了推进校园足球八大体系建设的策略,即加强推广工作、做实教学工作、处理好学训关系、强化竞赛工作、深化体教融合、建立激励机制、重视科学研究及加大舆论宣传,以期为校园足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产教融合”背景下,高职院校融合企业合作办学,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模式的优越性日益凸显,针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深化和改革刻不容缓.因此,在分析当前机械类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困境基础上,可详细阐述“学徒制”、“专题制作”、“双师导学”等实践模式的建设途径,提出从体制、教学内容、实施过程和评价体系四个方面对高职院校应用型...  相似文献   

17.
"循岗导教2AB"人才培养新模式是以"循岗导教"为人才培养理念,围绕培养高技能人才,按照人才培养的四个环节"A、B、A'、B'",对旅游管理专业及专业群的培养规格、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教学过程、教学条件等要素进行科学合理的配置和组合,使培养的学生具有旅游管理职业及职业群、岗位及岗位群所需要的基本知识、各项技能、综合素质和竞争能力,从而提升学生就业能力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8.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职业教育的核心工作,基于新专业目录制订的背景,文章通过梳理高职院校广告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校企合作与行业之间的问题,分析高职培养体系与行业发展需求不对等的现状.为此,以天津商务职业学院广告学院的改革实践为例,从教学体系、产教融合两方面为切入点,提出"三体四实"的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9.
社会发展需要复合型应用人才,石家庄经济学院坚持"地经渗透、工管结合"的办学特色,在培养复合型应用人才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从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进行了探讨,通过构建以学科融合为核心的教学平台和构建以创新教育为核心的实践平台,多方位培养地质技术经济复合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20.
技能大师工作室既为高职院校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提供了良好平台,也为创新创业教育打造了新场域,还为持续深化产教融合构建了契合点。现阶段,部分高职院校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实践中仍然存在教育理念和模式缺乏创新、创新创业师资建设较薄弱、创新创业课程实效性不强和实训教学有待丰富等问题。对此,高职院校应探索以技能大师工作室培养人才的模式,着力更新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建立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专兼结合师资队伍,实施技能大师全过程引导;依托技能大师工作室,深化创新创业课程融合;立足技能大师工作室,融合多元化实践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