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理论分析 1、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及预警管理 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是指电子商务活动中或虚拟市场中信用状态的不确定性.国际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管理包括:警素分析、警指确立、警源监测、警兆分析、警度预报和警素措施.  相似文献   

2.
商业银行在信贷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借款人可能违约的风险,称之为信用风险.信用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借贷双方的信息不对称.不对称信息在交易发生前后分别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因此,要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的信用风险,必须降低信息的非对称化程度.本文从信息经济学的角度探讨了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并提出了防范和化解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对策建议.一、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的形成机制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不对称信息在交易发生前后分别导致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逆向选择是交易前发生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而道德风险产生的根本原因是交易发生后双方信息的不对称.在商业银行与借款人之间的借贷关系中,这两种情况都会导致信用风险.  相似文献   

3.
以电子商务为核心的网络经济的发展遇到一个很大的瓶颈一信用问题,因为网络经济在客观上加大了交易各方的风险,特别是信用风险,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网络经济的发展范围,影响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协调发展。本文主要采用规范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网络经济特有的信用问题进行详细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正信用风险也称交易对手风险,是指交易对手(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其他信用交易者,简称客户)因种种原因不能按期履行合约或不愿履行合约,而对交易另一方的资产收益造成损失的可能性。信用风险管理即对信用风险进行识别、计量、评估和监控进而防控经济损失的管理。J集团公司是国内大型央企,其每年的生产经营类业务应收、应付账款总额达上千亿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子商务的交易安全管理制度和社会法律保障体系尚不健全。交易中信息被冒名窃取、篡改和窃听,对交易行为进行抵赖等现象已经成为制约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文章对电子商务交易的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合电子商务中的问题,从技术、管理和社会法律保障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电子商务交易安全的技术和措施。  相似文献   

6.
论改进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管理的现存问题 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条件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7.
互换这一衍生工具有助于规避风险、谋取收益。但互换本身也有金融风险。由于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交易主体,信用风险是互换交易中的主要金融风险形式之一。本文运用信用度量制模型度量了互换价值VaR,以期对我国金融机构严重信用风险的度量、管理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8.
数字经济背景下,数字化交易是一种新型且重要的知识产权转化形式,交易系统信用风险是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科学的信用风险分担机制成为调控系统信用风险的有效手段。在分析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系统信用风险分担结构问题的基础上,将区块链与知识产权数字化交易业务场景相结合,探讨基于区块链的系统信用风险结构及信用风险分担机制优化方案,进而基于区块链构建信用风险分担关系博弈模型,通过对风险偏好系数与风险分担比例的敏感性分析,研究系统节点的智能协同策略。结果表明,基于智能合约的最优信用风险分担比例受风险收益和风险成本的直接影响,对风险最具主导力的参与方承担较大比例的风险可使系统风险净收益达到最优,区块链能够有效实现系统信用风险分担机制的智能化优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信用交易的扩大,信用风险越来越大。为了加强信用风险的管理和控制,就要求能够很好的对信用风险进行评价,这也就为我们对其方法的了解和掌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不断地创新,提出更为有效的方法与模型以适应新情况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交易的角度对信用风险的产生和信用风险交易成本的构成进行分析,进一步采用博弈论模型对其原因进行剖析,从而得出信息不对称和失信惩罚机制不完善是信用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指出企业在信用管理过程中应适当增加交易成本,以防范信用风险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用核主成分分析法(KPCA)、改进的粒子群算法(MPSO)和BP神经网络构建电子商务信用风险预警模型(KPCA-MPSO-BP)。首先,用核主成分分析(KPCA)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指标进行降维处理,接着用改进的粒子群算法(MPSO)对BP神经网络的惯性权重和阈值进行搜索,确定惯性权重和阈值的大小,再用BP神经网络对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13家企业的数据作为训练集,对其进行训练,用另外5家企业的数据作为测试集,对其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KPCA-MPSO-BP模型预警的误差最小,说明组合模型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2.
《企业经济》2013,(5):102-105
电子商务信用中介是电子商务市场不断优化的产物,能够有效地改善电子商务市场环境,提升信用保障额度,有助于形成良性的信用文化氛围。电子商务中介通过开展新型的信用交易管理模式,加大交易管理力度,制定详尽的交易规则,变化多种信用评价手段,完善电子商务市场的信用机制,全面维护电子商务正常有序的交易环境,进而实现预期的交易目标。本文将主要以调查问卷的形式研究电子商务信用中介的作用机理,调查研究结果显示,除了实名认证对网站的信任作用没有通过验证,其他的初步假设都得到了验证。具体来说,信用反馈机制、互动机制以及第三方支付工具的有效性对电子商务网站的信任呈现正向影响;电子商务网站平台的信任对电子商务交易主体的购买意愿具有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税收征管在电子商务中的困难和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电子商务是对传统商务形式的一场革命,对税收带来了新的冲击。由于电子商务具有交易主体的可隐匿性、交易物的无形性、交易地点的不确定性及交易完成的快捷性等优点,使电子商务对现行的贸易体制、交易方式、信用体系及政府管理带来了很多新问题,特别是对现行的税收制度、政策及税务管理、国际税收规则和税收法律也带来了新的冲击。电子商务对税收  相似文献   

14.
熊晓元 《企业经济》2006,59(11):146-148
本文通过分析电子商务交易特点、过程,用经济学观点分析交易环境和交易个体的经济性和行为特征,提出电子商务交易风险的内、外在因素及其对交易效用的影响,并通过效用函数阐释了网络交易行为风险特征和风险规避现象。  相似文献   

15.
一、引言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借款人、证券发行人或交易对方因种种原因不愿或无力履行合同而构成违约,致使银行、投资者或交易对方遭受损失的可能性。上市公司的信用风险,是指上市公司在与其他组织、个人交易以及为维持或扩大经营而从银行贷款、向其他企业借债或发行债券  相似文献   

16.
亳州中药材市场电子商务发展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魁  何建民  刘赞 《价值工程》2007,26(10):104-107
随着网络和通讯技术不断提高,互联网向商业化、社会化发展,中药材的交易市场也迎来了电子商务时代。在电子商务环境下,缩短中间交易环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速度,减少税收流失,构建中药材的电子交易平台是本文的研究内容。分析了中药材的交易现状,并从四个层面论述了建设中药材电子交易平台的支撑环境;最后从中药材交易的电子商务化角度出发,针对目前亳州中药材交易现状和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法和电子商务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7.
李俊韬  李碧云 《物流技术》2014,(1):305-309,335
首先对大宗塑料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提货单标准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然后在这些分析基础上对大宗塑料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提货单防伪系统进行了研究,包括电子提货单防伪方案设计以及防伪系统设计,最后对大宗塑料商品电子商务交易提货单防伪原型系统的主要功能模块的实现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18.
<正>电子商务产品是指借助电子商务手段进行交易的产品。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络交易的便捷,网购海淘越来越多。与此同时,网络交易引发的产品质量纠纷逐年增多。由于电子商务产品交易渠道的不同,质量申诉举报案件取证难、调查难,对开展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工作提出了挑战。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是产品质量监管的组成部分,笔者认为,质量监督部门可以从三个重点环节强化电子商务产品质量监管工作。狠抓电子商务产品的质量监督抽查工作  相似文献   

19.
企业生存风险的识别的本质是确定企业生存风险识别的模式和影响企业生存风险状态的各指标权重,但是众多影响因素间不存在确定的函数关系表达式,并且各指标权重的确定也相当复杂。人工神经网络(ANN)基于并行处理机制从结构上对人类的思维过程进行模拟,从而能实现人类思维的某些功能。人工神经网络可以实现任意形式的映射,这就为企业生存风险识别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基于人工神经网络(ANN)的电子商务信用风险模式识别,能够充分利用样本电子商务信用风险的有关信息,通过高度的非线性映射,揭示感知信用风险与其相关影响因素即主要诱因的内在作用机理,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了感知信用风险测度或识别中建模及其求解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刘天旭  郝倩  郭华 《活力》2008,(1):48-48
信用风险(credit risk)是指交易对手或债务人不能正常履行合约或信用品质发生变化而导致交易另一方或债权人遭受损失的潜在可能性。信用风险在商业银行表内和表外授信业务中普遍存在,是商业银行面临的最主要风险之一,也是最复杂的风险之一,它贯穿于信贷管理的整个流程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