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毗邻香港的广东日前宣布.将全力打造广州南沙、深圳前海等“新特区”。推动粤港金融合作跨上新台阶。6月26日召开的广东省金融工作会议,对粤港金融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要求“把香港国际金融优势和广东经济腹地优势紧密结合.共同建设最具国际竞争力的金融创新区域”。  相似文献   

2.
经国务院批准,粤港合作联席会议于1998年3月30日在广州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广东与香港之间的经贸往来由民间交流为主跨入以政府协调为主导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3.
《现代乡镇》2004,(12):29-31
无天洗农实业有限公司是由卢志基先生与外商共同创立的。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卢志基经常乘坐广九直通车往返粤港两地。其间,他发现一个匪夷所思的现象:在广州工作的香港商人不时把名牌衣物带回香港洗涤,而洗衣价格不菲。“作为广东是改革开放最早的省份之一,为何洗衣这个市场留不住港商和内地高消费阶层将名牌衣物在内地洗涤呢?”出于这种好奇与追求,卢志基敏锐意识到,  相似文献   

4.
三月廿八日,以王致远为团长、曾牧野为副团长的广东省社会科学院代表团一行七人首次出访香港,参加由香港浸会学院与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联合举办的“迈向二十一世纪的粤港关系研讨会”,已于四月十日圆满完成任务返回广州。去年九月间出版的《广东社会科学》创刊号,发表了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施汉荣  相似文献   

5.
代明 《特区经济》2010,(4):12-12
<正>近日签署的《粤港合作框架协议》提出要"规划建设‘深港创新圈’,联合承接国际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企业研发转移,开展技术研发,推进珠江三角洲地区区域科技合作和国际合作,支持广州、深圳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扩展建成‘香港-深圳-广州’为  相似文献   

6.
珠三角经济合作中“港主服务业”为的是发挥香港服务业优势,实现粤港产业共赢。香港应发挥与广东制造业的互补优势,重点发展:为广东工业服务的专业服务业,为广东出口贸易服务的国际贸易业和物流业,以香港为中心的、以大珠江三角洲为半径的旅游业。香港无法或不宜发展:劳动密集型生产服务业、与广东制造业配套的生活服务业、广东有自主创新能力的生产服务业、香港没有竞争力的或与珠三角没有互补关系的生产服务业。“粤主制造业”,不等于“穗主制造业”,广州仍应把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点来发展。  相似文献   

7.
粤港合作不仅香港十分关心,中央也非常重视。因为它既关系到能否继续保持香港的稳定繁荣,也对整个国家在新世纪进一步对外开放中更好利用香港这个窗口有重要影响。目前,粤港合作亟待有一个新的突破和发展。然而,一些不合时宜的旧观念束缚着粤港合作的发展,而缺乏有力的机制又使  相似文献   

8.
在1997年7月1日我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后,结束了英国对香港长达一个半世纪的殖民统治,开启了粤港经济合作的新纪元。在香港回归祖国这一新的条件下,加强与发展粤港经济合作,应当思考下列几个问题,才能有利于粤港两地共创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9.
由中山大学岭南学院与香港中文大学利丰供应链管理及物流研究所共同主办的“2008粤港物流高峰论坛”日前在广州举办。来自粤港两地的物流领域专家、企业精英代表聚集一堂,围绕“产业转型中的供应链风险管理”主题,共商在广东省经济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粤港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泛珠三角地区物流业面临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相似文献   

10.
粤港经济合作历史回顾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一个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被广泛讨论的题目,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度与认识。过去20年粤港两地以两个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在经贸及投资往来的推动下开展经济合作,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日趋密切。但近年来,影响香港及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擎 《中国高新区》2011,(10):122-123
2010年,在深圳经济特区成立30年之际,国务院批复出台了《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总体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指出:前海合作区应充分利用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在“一国两制”框架下,进一步深化粤港紧密合作,在全面推进香港与内地服务业合作中发挥先导作用,努力打造粤港现代服务业创新合作示范区;构建更具活力的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2.
香港服务业融入大湾区发展是必由之路。为支持香港服务业在以广东省为重点的内地找到发展新空间,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措施,搭建了多个平台,特区政府也出台了香港服务业北上融合发展规划。市场力量和政府的引导带动了香港服务业在广东和大湾区的布局和发展。但也面临一些不可回避的制约因素:粤港体制机制运行差异、缺乏对新型服务业的有效指导与市场监管、专业服务业利益协调不足、经济要素在大湾区内部自由流动不足等。粤港各界需要以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建设作为大湾区建设合作旗舰;加大力度鼓励大湾区发展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监管合作,创新监管模式;推进数字赋能服务业工程,加快粤港服务业数字化发展。  相似文献   

13.
6月16日至17日,广东港澳经济研究会、深圳市港澳经济研究会与中共深圳市宝安区委联合在深圳市宝安区西乡镇召开了“深港、粤港经济衔接研讨会”(以下简称“会议”)。来自广州、深圳、香港的28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会议的主要议题为:(1)深港、粤港经济衔接的意义和内涵;(2)实现衔接的指导原则和方针;(3)在若干重要领域实现衔接的要求  相似文献   

14.
阿杜 《珠江经济》2004,(5):24-25
粤港合作的使命是要在未来10到20年内,把大珠三角地区建设为全球最具活力的经济中心之一。粤港两地要做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广东会发展成为全球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香港则会成为全球最重要的服务中心之一。  相似文献   

15.
欧江波  伍庆 《珠江经济》2008,205(9):50-59
随着CEPA各阶段协议的相继实施,香港与内地经贸联系更加密切,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广东在与香港进行服务业领域的合作上具有明显的优势,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针对香港服务提供者在进入内地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广东必须采取有力的改进对策,争取在对香港服务业开放中先行先试。提高行政服务效率,以更好地吸引香港服务业,推动粤港服务业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粤港两地经济合作是一个自中国内地改革开放以来便一直被广泛讨论的题目,但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角度与认识。过去20年粤港两地以两个不同经济体的关系在经贸及投资往来的推动下开展经济合作,经济关系快速发展,日趋密切。但近年来,影响香港及广东经济发展的内外因素发生了很大变化:…………  相似文献   

17.
谢宝剑 《亚太经济》2013,(4):136-140
本文认为制度环境的变化、制度收益的强化和制度需求是粤港服务贸易强制性制度变迁的主要动因;CEPA及其系列补充协议、粤港合作联席会议制度等则是具体制度安排。粤港服务贸易自由化制度安排产生了显著的制度效应,为广东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并促进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推动香港人心回归与国家认同。  相似文献   

18.
中国内地21个自贸区承担的政策任务均可分为“成为对外开放高地”的共性任务和与各自地理位置相联系的特定任务。针对广东自贸区的特定政策任务,文章基于2005—2020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使用合成控制法评估了“促进粤港货物贸易联系”这一政策目标的效果。实证结果发现,广东自贸区的成立导致了广东省对港出口占比的持续减少,这意味着广东省商品出口对香港依赖程度的显著下降,粤港贸易联系并没有加深。基于世界贸易组织所提供的“直接贸易成本”的分析框架和粤港贸易中的特征事实,文章对这个令人意外的实证结果给出了一个关于“追赶与替代”的经济学解释:广东自贸区的持续建设、制度创新及其向全省的复制推广,推动了广东省在跨境贸易便利化和国际航运效率等方面的快速进步,缩小了与香港之间的差距,导致广东省出口企业选择“直接出口”的贸易成本显著下降了,于是广东省出口中原本需要借助香港转口的一个较大部分,被“直接出口”替代了。粤港贸易联系的“弱化”,说明粤港之间“前店后厂”的传统合作模式,随着广东省经济改革的快速推进,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的形势,粤港之间的合作路径和重心正在转移。  相似文献   

19.
本人曾在报刊发表“粤港科技合作何所从”的拙文,(参见《亚太经济时报》1995年6月8日)认为加强粤港之间的科技联系和合作,必然成为继续保持香港繁荣与稳定的重要因素,建议进一步重视和推进粤港科技联系和合作,以促进粤港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如今,我国恢复行使港澳主权的时间日益接近,因此,深入探讨粤港澳之间的科技联系和合作更具有新的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20.
试论粤港经济的互补性刘景泉粤港经济唇齿相依,休戚与共。它们有各自的优势与劣势,需要进行互补,才能扬长避短,相得益彰。香港是世界著名的金融中心、贸易中心之一,具有得天独厚的良港和信息、交通的便利,其国民收入之高、办事效率之高为世人所称道,但它地域狭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