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5,(11)
近年来,国家提出了一系列政策来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城镇化建设,目前,部分地区城镇化建设过于盲目,建设发展中对经济增长的动力支持不足,区域经济发展缺乏持续增长动力。城镇化建设,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人力资源合理配置,缩小城乡差距,扩大工业生产、第三产业规模。但同时也会产生城镇化虚高现象,工业化目标不明确,忽视城镇化建设同社会的协调发展。对此,应制定合理的发展规划,深化体制改革,强化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相似文献
2.
利用我国1999-2019年31个省域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产业结构升级、城镇化水平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1)从全国来看,产业结构升级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正“U”型的曲线关系,我国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抑制经济增长的阶段;分区域来看,不同地区的情况略有差异,其中东部、中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的正“U”型经济效应结果显著,东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对应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的右侧,有利于经济增长,中部地区现阶段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对应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的左侧,正抑制经济增长,西部地区产业结构升级存在正“U”型经济效应,但结果并不显著。(2)城镇化水平的直接经济效应尚未显现,但通过建立以城镇化水平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限回归模型得出,当城镇化水平处于不同阶段时,产业结构升级的经济效应会发生显著变化,即城镇化通过产业结构升级间接促进经济增长,具体表现为: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左侧时,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会减弱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负经济效应,当产业结构升级处于其经济效应正“U”型曲线右侧时,城镇化水平的发展会增加产业结构升级所产生的正经济效应。基于研究结论,提出相应... 相似文献
3.
4.
本研究在对贵州省毕节地区人口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产业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借用计量经济学中的非平稳时间序列分析法,选用Grange因果关系检验;探讨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对人口城镇化的影响,并得出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5.
刘宇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2)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微观性,主要体现在微观效应的传导方面.财政政策是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财政政策的微观效应传导,是财政政策对企业的具体影响,可以引导企业行为逐渐与政府的意图趋于一致,进而实现整个经济的稳定发展和良性循环.财政政策效应的目标趋势,应是促进经济的内生性增长. 相似文献
6.
内容:本文基于经济增长理论,分析了经济资本化指标对我国经济增长的影响.首先,分析了经济资本化指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确定了经济增长的决定性指标,并将其与经济资本化指标变量建立回归模型组,探讨了经济资本化对经济增长的内在传导路径.研究结果表明,短期内外国直接投资和经济增长互为格兰杰原因,短期内股票市场发展和经济增长没有格兰杰因果关系;资本存量和技术进步是经济资本化与经济增长之间的显著传导路径;作为经济资本化影响经济增长的传导主体,外国直接投资的作用要远大于股票市场. 相似文献
7.
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经论丛》2014,(4)
本文利用2000-2012年省级面板数据,分别从全国及东中西部三个区域对我国经济增长、产业结构与城镇化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经济增长对所有区域的城镇化均有正向影响,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对不同区域的城镇化影响存在差异。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如果能协调发展,则会加快城镇化;反之,则会迟滞城镇化。 相似文献
8.
9.
10.
中国的经济发展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结构转型期。从世界各个国家的经济发展经验来看,经济发展主要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各国在不同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其侧重的重点不一样,而且引领行业在不同的阶段也是不同的,因此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都面临着一个结构转换的主要问题。这种结构转型的过程本身也是产业结构升级的过程。中国现阶段的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而且这也是我国需要长期面对的一个产业结构问题,只有通过产业结构升级,才能够使得产业结构更好的帮助经济增长,而且也能够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从而加快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所以,对于中国产业结构和经济增长之间关系的研究,能够帮助我国更好的进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经济合理增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人口城镇化质量、消费扩大升级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研究人口城镇化质量、消费扩大升级对经济增长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基于1978-2014年相关数据,对人口城镇化质量的消费需求、消费结构效应及消费需求传导下人口城镇化质量对经济增长的效应分别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发现,人口城镇化质量对消费需求扩大具有正向影响,但受制于消费环境等因素,这一作用效应并非完全显著;人口城镇化质量具备提升消费结构的基础,关键在于释放前期累积的负面效应;人口城镇化质量与经济增长基本形成一个相互作用的动态系统,存在通过消费传导实现经济增长的路径,但受制于过去粗放外延型的城镇化发展模式,这种正向传导机制发生扭曲,正向促进作用逐渐被负面影响替代。 相似文献
12.
安仁才 《商业经济(哈尔滨)》2012,(21):1-2
加快以农民工市民化为核心的城市化进程,有利于为我国第三产业发展积累人力资本,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更有利于拉动内需,进而推动我国经济的均衡可持续发展。我国农民工群体数量巨大,虽然他们被统计为城市居民,但由于消费模式单一、水平低下,与城市本地居民生活有非常大的差别。我国应加快提升农村地区教育水平,着力解决农民工人力资本积累严重不足问题;尽快打破城乡二元结构,让农民工享受城市居民同样的社会保障,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为加快农民工转型和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3.
高山 《商业经济(哈尔滨)》2009,(15):21-22
新经济增长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经济高速增长现象,其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如何进行实证分析.目前.这种实证分析主要沿着两条路线进行:一条是进行国别间的研究,寻找内生增长的证据,另一条是利用一国的长时段数据,进行一国的经济增长研究.从实证分析来看,目前还有一些问题没有解决,但是在估计方法,变量调整,数据调整,定性因素的量化等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从未来发展趋势看,新经济增长理论将沿着两个方向进行:一方面是沿着非线性动态模型路线进行,以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模拟现实经济世界,另一方面是用计量经济学手段,进行实证检验研究. 相似文献
14.
产业结构理论研究和经济发展的实践表明,国民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转换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可以有效地促进经济增长。通过对近15年黑龙江省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状况的实证分析,发现黑龙江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主导产业作用不强,二元经济矛盾突出,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后发优势和比较优势不明显等的问题,严重制约了黑龙江省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协整关系检验和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的格兰杰因果方法,分时段地对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长期相关关系和因果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实证结果表明: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协整关系并不一致,二者之间有一个由松到紧密的相关联系过程;不同样本区间内,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因果方向也并不相同,这与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阶段性与外生性密切相关;目前中国城市化发展与经济增长是互为推进的,着眼于多要素的综合是协调好其二者关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17.
自回归以来,澳门经济表现出三个显著特征:高增长、高波动和产业结构单一化。实证结果表明,产业结构变动是澳门经济高速增长和剧烈波动的重要影响因素。而发展教育、积累人力资本是澳门实现产业结构适度多元化和经济平稳增长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18.
19.
伴随农村居民持续向城镇涌入,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亦持续向城镇区域开始汇集,构成一个非常巨大的产业圈,进而推动城镇持续发展,即非常典型的“城镇化”发展进程。在20世纪末期,中国就已开始推行城市化发展,无论是在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生产力上,或者在科技和经济水平方面,城镇化发展均是一个非常有效的催化剂。故而,本文简要阐述了城镇化建设的涵义与发展历程及城镇化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挑战,分析了城镇化对我国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并提出城镇化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实现路径,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浙江省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动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利用浙江省1978-2008年的第一、二、三产业和国内生产总值的数据,运用VAR模型侧重考察了浙江省三大产业结构调整对经济增长的动态影响。在VAR模型的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分析的基础上发现,第三产业变动在长期上对国民经济的动态冲击和贡献度最大,第二产业变动在短期内对国民经济的动态冲击和贡献度最大;从效率角度看,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没有明显贡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