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冯健  张琦楠 《城市发展研究》2021,28(9):66-78,86,封3
以武汉市外环线以内区域为研究对象,利用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分街道(乡镇)数据,运用社会区因子生态分析方法,通过计算社会空间分异的各种指数,对武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及其分异进行研究.分析发现,武汉社会区的主因子包括本地高学历人口、农业人口、老年人口、外来人口、人口快速增长因子以及失业人口.社会区类型包括劳动年龄人口散居区、近城老年人口聚居区、本地高学历人口聚居区、远城农业人口聚居区、临湖人口快速增长区、外来人口居住区、失业人口与农业人口混居区.就社会空间分异而言,武汉城市社会空间系统的空间分布相对不均衡,2000~2010年间多数社会指标空间不均衡程度有所增加.但与北京相比,武汉社会空间系统又较为简单,城市空间格局仍处在演化重构的过程之中.政府、市场及个人与家庭层面的决策共同影响了武汉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的形成.  相似文献   

2.
城市社会空间是社会群体在地域空间的分化表现,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不同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特征及影响因素不同。为明确长时间序列上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以西安市为例,采用因子生态分析法对近代社会时期、计划经济时期及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城市社会空间结构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近现代以来西安市社会空间类型变化显著,影响因子逐渐增多;城市社会空间结构由近代社会时期的"单核"演变为计划经济时期的"圈层+扇形",演变为市场经济转型时期的"圈层+扇形+马赛克式";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是传统驱动力(城市发展基础、经济发展和产业更替、社会阶层变迁、要素集聚和扩散)与新型驱动力(宏观政策制度、"新经济"模式、开发区建设等)共同驱动下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银川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演变与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空间形态的发展演变可以直观地反映出城市形成的渊源,并据此推测城市发展的未来.以我国西部城市银川市为例,对其发展各个时段的内部空间演变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为城市空间发展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城市治理强调空间的经济效益,忽视城市社会空间的多元化与协调性,导致空间治理正义缺失,阻碍了城市化进程。认为从以前强调的增长理念为主导转向以公平公正理念为主导,是城市治理方式转型的关键。认为在新形势下,要实现城市社会空间的良好治理,首先应增强政府对公众需求的满足,实现政府公共性的回归;同时,应创造不同途径让社会各种力量参与城市建设,通过协商、沟通与合作达到多元利益的平衡。  相似文献   

5.
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及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耿明斋 《企业活力》2005,(11):16-20
<正>一、现代空间结构理论回顾有关区域空间结构的研究源于区位论,区位论也可以看成为现代空间结构理论的微观部分,经过发展,逐渐形成了现代空间结构理论。1.古典区位理论古典区位理论产生于19世纪20-30年代,其研究主要局限在对企业、产业的区位选择、空间行为和组织结构方面。杜能在1826年的《孤立国同农业和国民经济的关系》中,确定了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原则为以城市为中心,由里向外依次为各种不同产品生产的同心圆结构(李小建,1999)。韦伯于1909年出版的《工业区位论:区位的纯理论》,探索了资本、人口向大城市移动(大城市产业与人口集聚现象)背后的空间机制。随着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市场规模的扩大,瑞典经济学家帕兰德、美国经济学家胡佛等不断修正韦伯以市场因素对产品价格的影响近似为零的前提,考虑了更为复杂  相似文献   

6.
城市交通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回顾城市交通和城市空间结构的发展演变过程,研究通过城市交通引导城市空间结构健康"生长"的有效途径,提出通过公共交通引导城市发展的TOD模式,以及适合中国特色的和谐城市形态和城市交通.  相似文献   

7.
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及其演变一直是城市地理学、城市经济学、城市规划学、土地利用学等学科研究的核心与热点问题.当前我国城市土地利用正处在快速城市化的开端,在未来近半个多世纪的时期中,将一直处于急剧突变进程之中.加强对我国城市土地空间结构演变及其驱动机制的研究,有助于我们从城市用地结构演变的根源分析问题.本文简要概括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的相关研究,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在空间上的两种表现形式,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城市用地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主体、驱动力和驱动机制,以期为更好地促进城市土地利用结构的优化提供相应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当前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二是居住与就业地点的空间失配。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政府的缺位与越位并存、开发商的市场垄断与价格合谋、居民选址的文化冲突。因此,要在尊重城市发展背景和城市发展规律的前提下,规范引导城市空间发展中的三个行为主体(政府、开发商、居民),尽可能努力构建合理的城市居住空间结构:政府要在城市建设中正确定位;完善相关法律、法规,规范开发商的市场行为;通过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引导不同类型的住房空间布局,建立社会不同阶层居民间的和谐居住关系。  相似文献   

9.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水平也在不断提高。物流产业的发展使得物流节点的布局发生变化,而物流的节点布局也推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本文主要对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进行讨论和研究,通过对物流节点布局与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联系等进行研究和分析,从而更好地去规划物流节点布局,推动城市的空间结构更加合理、科学,充分发挥出物流产业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促进城市的发展更加现代化和健康化。  相似文献   

10.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区别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本质区别是,"分异"体现了城市居民在居住上的不平等,是支付能力极化和居民社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共生"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空间状态.通过对二者的居住空间内涵和形成过程进行区分,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启示是,要解决我国已经出现的空间"分异"问题要从其形成机理入手,并最终引导城市居住空间向"共生"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11.
我国对城市社区分异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我国近20年有关城市社区分异研究的系统总结,论述了城市社区分异的社会和地域背景;在对城市社区分异的具体影响因素分析前提下,得出城市社区分异的三大机制,并指出城市社区分异的类型和分异趋势、分异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动因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动因.  相似文献   

13.
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评述国内外居住空间结构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1990年以来天津市中心城区居住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概括为居住区分布边缘化、建设规模化、地价空间分异现象显现及中心区内居住用地开发强度偏低,进而论述了居住空间结构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和住宅商品化政策、居民收入差距扩大及城市政府的住房政策.  相似文献   

14.
大城市社会空间结构演变及其治理——以上海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当前中国大城市社会空间正呈现重构与分异的演变趋势,同时也带来许多城市社会问题.以上海为例,在分析当前中国大城市呈现的社会空间结构演变的特征基础上,分析了可能产生的负社会效应,并提出了一些城市空间治理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京津地区区域城市自先秦以来萌芽阶段的缓慢发展,自秦汉以后,历经曲折的演进过程,先后经过松散式、单核心紧密化和单核心极化式以及双核心并列式等四个发展阶段,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由山前地带向滨海地带梯度推移的发展规律。经过这四次发展,京津地区区域城市最初西重东轻的分布格局得到改变,区域城市空间分布日趋均衡。区域中心城市从不稳定发展到单一中心结构确立,近代以来又发展为双中心结构,区域城市在空间上呈现出两个分别由中心城市和周边城市环带形成的双"点—环"状组团分布的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6.
城市空间不仅是物理空间,也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中国的社会变迁在城市空间生产过程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从建国初期的较为均等的城市空间分配到改革开放后的城市空间分异,都体现了当时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变迁。分析了变迁过程中存在的基于结构和个体层面的双重空间社会排斥,并指出这两方面的排斥力造成了目前城市空间分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李健  宁越敏 《城市问题》2006,(6):84-89,94
回顾了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研究发展的历程,从马克思主义学派的新马克思主义、新韦伯主义,到吉登斯结构理论、后现代主义再到女性主义理论研究,对西方城市社会地理学七十年代以来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最后就城市社会地理学在中国的研究意义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空间结构一直是城市规划学科研究的核心,地理学、社会学、政治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也均从不同角度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取得了长足的进展。我国城市的空间结构在共有国际城市空间结构变化特点的同时,具有自身鲜明的特征,正是对这一特征的探索,亦成为中国特色城镇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分权视角的城市空间结构研究正是一次有益的尝试。本文在对分权和行政性分权做出界定的基础上,从权力的空间配置和政府的空间生产两个方面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内在机制和外在动力,并总结了行政性分权下的城市空间结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19.
在中原经济区纳入国家战略的背景下,把郑州建设为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是中部崛起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分析郑州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基础上,总结其演变特征和影响其演变的主导因素,认为郑州由"一心两片,铁路分割"的双"V"字形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到"双核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是受到地形地貌、交通、经济、决策、重大项目和历史延续因素的影响。从郑州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现代产业空间发展、生态屏障空间、郑州都市区空间结构和城市发展等方面提出了重构和优化郑州城市空间结构的策略。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全国52个特大城市1990~2008年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特征。研究表明: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多中心、多轴线的演变,多中心结构、带状结构和放射结构城市数量增多;城市空间结构多中心演变特征在1990~2000年表现更加明显,多轴线的演变特征在2000~2008年表现更加明显;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主要受城市空间规模扩大,城市产业结构类型和城市空间增长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最后基于1990~2008年中国特大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研究将中国城市空间结构演变归纳为单中心结构分化、轴线结构强化、单中心结构回归三种基本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