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目前的金针菇生产大多采用熟料袋栽直接出菇法。此法不但产量偏低,而且在金针菇的现蕾出菇初期因菇蕾生成不同步,导致子实体伸长参差不齐,影响商品外观,降低了销售价值。笔者用再生法栽培本所培育的“百里1号”特长金针菇1万袋,获得了生物转化率200%的好效益,产量较常规法提高1倍以上。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金针菇高产栽培新技术──一次性收获栽培法常规栽培金针菇,虽然可获三茬菇,但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能达到100%,生育期长达95天左右,一年只能循环三个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较差,影响经济效益。现试验成功一种高产栽培新技术──一次性...  相似文献   

3.
食用菌园地     
金针菇袋式两头出菇栽培技术金针菇是一种名贵的食用菌,它肉质脆嫩,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种植地区广。因为它是低温型菇类,适合北方地区栽培。在华北地区从秋末、冬初和初春寒冷季节,可利用栽培其它食用菌的生产设施和冬闲时的劳力,栽培金针菇,以丰富冬季的蔬...  相似文献   

4.
金针菇栽培管理要求较高,特别是子实体发育对水分要求十分敏感,此期的水分管理是取得高产优质的关键。下面介绍一种按子实体生长的不同时期和出菇潮次水分管理方法。 (一)当菌丝发到袋底后,立即开袋搔菌,耙去老菌皮,并盖湿报纸或地膜进行保温催蕾。用报纸覆盖的每天喷3~4次水,以保持报纸湿润;用地膜覆盖的可向地面和空间喷水,以保持空气湿润90%左右。为保证菇蕾正常发生,此期每天要开窗通风一次,室温控制在10~14℃。经5~7天的催促,菇蕾便大量发生。 (二)当菇蕾长到1~2厘米,即进入了抑制生长时期。此时要减…  相似文献   

5.
金针菇适宜在10~12月接种,12月和第二年1~3月出菇。栽培方式有段木和代料两种,这里介绍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6.
柳松菇又名柳树菇、柳松茸、柳蘑等,菌盖金黄至黄色,口感脆嫩、浓香,汤汁粘质性,似金针菇并略浓,菌香味浓且厚重,并有特殊的鲜香感。现将中药渣栽培柳松菇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农信 《农家之友》2007,(9S):32-32
8~9月份投料播种,自然气温高,出菇期有时会出现30℃以上的高温;进入10月份后气温会逐渐降低,为了确保高温和低温期间均能正常出菇,选用的菌种一定是既能耐高温、又能兼顾低温出菇的优良品种。如国平良种、庆丰1号等菌株,均具备上述特征特性。若选用的品种温型不当,是不适宜作早秋栽培的,引种时一定要慎重。  相似文献   

8.
金针菇分为白色金针菇和黄色金针菇,味美,营养价值较高,受到人们的广泛欢迎。金针菇生长要求温度较低,在我省大部分地区冬季都可以栽培。管理比较简便,投资相对较小,规模可大可小,很适合广大农民栽培,作为脱贫致富的手段。下面简要介绍金针菇的栽培技术。一、品种选择:各地栽培可根据不同情况选择不同品种,若以外销为主,则主要选择白色金针菇品系。以选菇形好,色白菌柄硬直,较粗,菌盖较小且圆,不易开伞,基部少绒毛的品种为好。而内销品种要根据当地市场销路选择白色或黄色品种。黄色品系的选择当以下部褐色较少,颜色较淡的品种为好。  相似文献   

9.
金针菇,又称冬菇,金钱菇,因其子实体形状主要在冬季生成及呈现金黄色而得名。金针菇的栽培历史悠久,方法很多,现将经济效益较高,方法简便易行的实用袋装新技术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瓶栽金针菇的生产技术金针菇,又名冬菇、构菇、毛柄金钱菇。属担子菌纲,伞菌目,口蘑科。菌柄细长,菌盖小,主要食用菌柄部分。由于金针菇营养丰实,而且具有医疗保健作用,栽培原料广泛,方法简易,生长周期较短,产品可以加工、于制,价格昂贵,因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  相似文献   

11.
《农家之友》2013,(11):46-46
防空洞栽培秀殄菇技术 技术要点:1.培养料配方以棉籽壳、稻草、玉米芯(秆)、杂木屑等为主原料。2.防控洞周年温差不大,而秀珍菇多为变温结实性,需要一定的温差刺激才能出菇,宜选择温差需求小的品种。3.洞口采用25目防虫网封住洞口,有效防止菇蚊、菇蝇侵入。 防空洞栽培茶树菇技术 技术要点:1.防空洞空气流通欠佳,因此要安装通风和水电设备,顶端每隔10m左右安装一盏15W~25W灯泡照明。2.主料配方:杂木屑33%、棉籽壳30%、玉米芯20%、麦皮15%,含水量60%,pH值6~6.5。  相似文献   

12.
正金针菇长得不整齐,主要是出菇期管理不当造成的。处理方法:1.蕾期。采取催蕾管理措施,将菇房门窗打开,增强光照和通风,向空间喷雾状水,使菇房空气相对湿度增高到90%左右,降温至10℃左右,同时松动袋口,以诱发菇蕾的发生,但这时一定不能把袋口的塑料薄膜全部撑开,以防培养料水分蒸发,影响菇蕾形成。几天后,当培养料面出现棉花状菌丝或黄色水珠时,将袋口敞开,经过1周左右,陆续长出针头状的菇蕾。2.驯养期。当子实体长到1厘米左右时,要减少或停止喷水,湿度控制在75%左右。通风降温,  相似文献   

13.
《农家致富顾问》2009,(4):35-35
1改善生态环境。栽培场地应靠近水源、空气流畅,四周宽阔,远离禽畜饲养场、酿造厂、生活区。场地采用翻土、晒白、灌水等措施消毒,不能使用农药。栽培、加工设施内外不得存放菇根、死菇、虫口菇、废弃培养基料。  相似文献   

14.
<正>金针菇采用常规栽培法,虽然一年可收3茬菇,但培养料生物转化率最高只达100%,每次生育期长达95天,一年只能循环3个栽培周期,且第三茬菇的菇柄短而粗,易开伞盖,商品质量差。现介绍一种根据金针菇生长特点配制的一次性培养料栽培技术,不但生物转化率高达193%,栽培周期缩短40天,而且金针菇株数增多、菇柄增高,提高经济效益80%左右。其技术要点如下:  相似文献   

15.
新型高效催菇剂研制成功湖北省隋州市针对袋制段木香菇种、平菇种以及袋料栽培木耳、香菇、金针菇、灵芝等存在要在接种穴上贴胶布,工序繁而成本高,成品率不理想的问题。组织技术力量攻关,从1989年至今,进行了近百次试验。于最近研制成功一种新型高效催菇剂。该产...  相似文献   

16.
一、采收。及时采收,清除杂质,要求菌盖直径为1.5厘米,柄长15厘米,菇体洁白完整。 二、预煮。预煮液采用5%~7%的盐水,用柠檬酸将pH值调至4.5。煮沸后将菇体倒入并翻动,菇水比例为1:2,4分钟后将金针菇捞出,用流动水快速冷却,待温度降至15℃以下时,捞出沥干水分。  相似文献   

17.
温室平菇是冬季日光温室中采用全光照栽培管理模式.全光照培养条件下收获的平菇菇形紧凑,菌柄显著变短,菌盖颜色较深,含水量降低,具有较高的蛋白质及脂肪含量.但温室平菇易发以下三种病害: 瘤盖菇:菇体发育生长缓慢,菌盖上出现颗粒或瘤状突起物.发病严重时,菌盖僵缩,菇质硬化,菇体停止生长发育.可选择中低温型品种进行栽培,加强温室保温、增温措施,控制好温室出菇温度.通常中温型品种温室出菇温度应控制在8℃以上,低温型品种应控制在2℃以上.  相似文献   

18.
甘肃省农科院蔬菜研究所经过多年的潜心试验研究,选育出优质、高产的金针菇新品种FV57。据了解,近几年来,该所从国内外引进45个金针菇品种种质资源,并承担了《高产优质金针菇品种选育》研究项目。通过品比试验、中试和区域试验,筛选出适合该省栽培的高产、优质的金针菇新品种FV57。该品种具有高产、优质、生物效率高的特点。据测定,生物效率高达83%,比对照杂交19提高166%,比金口提高12%。出菇最高适应温度比杂交19提高2℃,在16℃下不发褐,产品价值高;粗蛋白、可溶性糖比杂交19分别提高184%和786%,纤维素降…  相似文献   

19.
钟农 《农家之友》2005,(11S):30-30
冬季,气候寒冷,蘑菇的管理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提高菇床温度,创造适宜的长菇条件。冬季寒冷,要注意保温。菇床上的薄膜除采菇时须揭开外,其余时间都要罩紧。平菇棚要把棚上的遮盖物摊稀,蘑菇棚要在棚的外表再覆盖一层薄膜,晚上棚外要加盖遮阳网或草苫等防冻。采取以上措施后,棚内温度能提高5℃~10℃,可保证食用菌在寒冷的冬季仍能正常出菇。  相似文献   

20.
6.转色期管理 当菌袋上的原基由硬变软后,菌丝由白色逐渐变成棕褐色的菌膜,进入转色阶段,完成转色大约需10-15天。菌袋转色的最适温度是18~24℃。空气相对湿度在65%~75%。干湿差5%以上,适当通风,给与散射光刺激。转色时温度不可超过26℃,防止黄水增多。转色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是否能顺利出菇,对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也很大,是出菇管理中较重要的环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