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红抽屉     
那时候还没有写字台,那时候更没有老板桌,那时候,家中只有一张红抽屉。  相似文献   

2.
四十年的农村信用社工作生涯弹指一挥间。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过去那段没有电、没有电脑网络,收付记账全凭手工书写的漫长岁月。那时候,农村信用社的所有结算记账全靠员工们的一双  相似文献   

3.
1990年参加工作时,我分管两个浅山乡的税收。那时候,乡村很穷,没有通班车,我下乡当然就得骑自行车了,但第一次却委屈地让自行车骑了我一回。  相似文献   

4.
开心一刻     
高中学习紧张,身体消耗非常大,大家抽屉里总是放一些小零食。一天,坐在后面的胖子用非常虚弱的声音问:“有吃的吗?饿得不行了!”我告诉他:“没有了。”不一会儿,我听到后面嘎嘣嘎嘣地响。  相似文献   

5.
距离     
当太阳再次靠近地球的时候,春天悄悄地来了。又有了聚会的借口,地点依然离我家十万八千里,不过这次我的态度比较积极,因为我有了我的“小红马”(一辆红色QQ),它能载着我自由自在地穿行于这座今非昔比的现代化大都市。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北京人,我几乎是和北京的交通一起成长起来的。那时候我做梦也没有想到会拥有一辆自己的汽车,更没想到北京的路会发生彻头彻尾的变化。我的童年是在西直门内的姥姥家度过的,那时候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平房和胡同。几乎每条街道的两旁都排列着高高低低的平房,带院子的那种。无论你推开哪家的院门都会看到院内种  相似文献   

6.
从1989年起我开始买正版磁带,这样的行动一直持续到我上大学。那时候忽然出现了我从来没有见过的CD机,随后满世界都是盗版CD了。后来又出现了一个新东西叫做MD机,那是一种新的数字格式,可以把CD歌曲拷贝到里面,从此可以不再买CD。  相似文献   

7.
年少时候离邮票很远,偶尔收到远方亲人的来信,对普通的民居邮票我从没产生过兴趣。那时候经济条件极其有限,也没有集邮的条件。直到离家到县城上高中,一个偶然的机会,我和集邮结下了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8.
“那时候(1992年-1996年),老板对我说了一句令我终生难忘的话:你一生的任务将是向全世界解读中国。当时我不太明白老板为什么这么说。因为那时的中国还没有像今天这样如此受到全世界瞩目。今天中国在全球经济地位如此之高,我的工作也不仅仅只是为西方人解读中国的经济与文化,也在帮助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9.
如蓝 《中国信用卡》2006,(5S):18-20
我出生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没有经历过太贫穷的生活,也没有大富大贵的梦想,所以对钱一直没有太多概念。20岁那年,我中专毕业,开始在家乡河北的一个事业单位上班,生活状态也算是“饿不死、撑不着”的,和周围的同学、朋友相比,真正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倒也自得其乐。那时候,根本没有什么理财的概念,对于个人财富的理解,也不过是凑到一定数额,去存个定期,或买了国债。大家都知道,  相似文献   

10.
清晨,我从朦胧中酲来,耳边传来的是一阵阵麻雀叽叽喳喳的叫声。抬起头来,木格窗外是湛蓝的天空,霞光抹在了老屋门前的洋槐上,更是满树的青翠。今天是端午节,又赶了个好天气,奶奶已经早早起床了,她一定又在后屋的厨房里忙碌了。  相似文献   

11.
抽屉理财十年前刚结婚那会儿,我和老公发了工资,便都把钱往书桌的抽屉里一扔,遇到要开支了,便从抽屉里取。一直被老爸老妈管束着的我们现在终于彻底“解放”了,看见什么东西喜欢,以前还怕老爸老妈唠叨好看不实用,现在没人管了,自然就痛快地买个够了。不过痛快归痛快,往往不到月末,抽屉便空空如也,我们就只好一边感叹“痛并快乐着”,  相似文献   

12.
熟悉我的人经常会问我:和你相识这么久,一没见你逛街,二没见你打牌,那闲暇时你都在做什么?我会微笑着回答:看书。是的,我从小就喜欢看书。那时候,家里人口多,父母没有多余的钱给我买书,我也不忍心在父母已经很沉重的担子上再增加负担,只有拼命  相似文献   

13.
京嫂觅房记     
我是个土生土长的北京姑娘,不论是小时候住在胡同里的四合院、还是长大后的单身宿合以及婚后的"两地分居",我从来没有对房子和房价有过太多感觉.直到和老公一起开始二人世界,我才把"房子"和"家"联系在一起,对房子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感.那时候我们租住在一套小房子里,房租大概占月收入的1/4左右.  相似文献   

14.
一九五三年我到青海省玉树专区藏民训练班学习,那时候才开始懂得一些革命的道理。一九五四年三月我被分配到中国人民银行玉树中心支行工作。当时我会说的汉语还不多,不懂银行业务,不会打算盤,没有办法进行工作,感觉很苦悶。领导上发觉后,及时地帮助我啟发我,我自己也想:为了做好工作,就得学汉话,学汉文,学业务,学技术。因此我  相似文献   

15.
抽屉理财 十年前刚结婚那会儿,我和老公发了工资,便都把钱往书桌的抽屉里一扔,遇到要开支了,便从抽屉里取。一直被老爸老妈管束着的我们现在终于彻底“解放”了,看见什么东西喜欢,以前还怕老爸老妈唠叨好看不实用,现在没人管了,自然就痛快地买个够了。不过痛快归痛快,往往不到月末,抽屉便空空如也,我们就只好一边感叹“痛并快乐着”,一边厚着脸皮去老爸老妈那里去蹭饭吃。  相似文献   

16.
陈峰 《税收征纳》2006,(3):52-52,54
在我书桌的抽屉里压着一张发黄的百元假钞。每当看到它,我的心情就会变得异常的凝重和复杂……  相似文献   

17.
五点半,下班了。麻利地收拾一下办公桌面,匆匆忙忙和同事打个招呼,风风火火离开公司,拼命挤上汗味扑鼻的公交车,奔赴下一个"战场"——家。筑巢引凤:买房2005年2月经老同学介绍,我认识了我的爱人。那时候来北京刚半年时间,手里没有任何积蓄,买自己的房子更是天方夜谭。既然和她确  相似文献   

18.
陈芳 《云南金融》2011,(6):56-56
在我书房的一角,放着一只浅黄色的书橱。打开书橱的大抽屉,集卡册内的一张张银行卡映入眼帘。这些是我用十多年光阴集藏起来的“宝贝”,它使我的生活充满了乐趣。  相似文献   

19.
临窗     
陈敏 《金融博览》2011,(11):75-75
喜欢临窗.这是我从小就养成的习惯。那时.一家人住在深山小镇一间幽暗的小土屋。每天清晨醒来.我的第~个举动就是条件反射似的朝床头那~扇玻璃窗望去。尽管窗口很小.但衬着黑糊糊的墙壁和朦胧的晨光,却显得异常的明亮、耀眼。门吱呀响了一下.我知道,是早行的父亲要出门了。父亲总是风雨无阻早出晚归,奔走四乡八村。那时我常常被忙于生计的父母亲单独锁在土屋里,那扇窗便成了我每天唯~的企盼。长大了,我渐渐体会到,临窗,其实并不单纯是为了新鲜空气、阳光和景物。窗固守在窗里窗外两个世界的交界处,  相似文献   

20.
不知什么时候“,喜刷刷”已经成了银行卡的推广用语,使用率还颇高。建议花儿乐队可以在今后的推广会上为某家银行的信用卡大唱这支歌。我第一次使用的银行卡是工商银行的牡丹借记卡。那时候,还不太清楚借记卡和信用卡的区别,只知道卡比存折方便,但又觉得卡内的钱没有存折上白纸黑字那样真实可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