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统筹发展的公共卫生筹资机制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我国农村公共卫生工作取得过世人瞩目的成绩。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财政分权以来,农村公共卫生费用随着县、乡两级财政的逐步困难而有所恶化。加之我国农村至今没有完善的基本医疗保障体系,“就医难”与“看病难”已成为农民最关心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依据公共经济学理论,研究政府在农村公共卫生中的职责,强调政府应建立起一套可行的、公平的、高效率的和可持续发展的公共卫生资源配置机制,以提供满足农民健康需求的公共卫生服务,促进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省近年来积极推进农村“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制度,有力推动了全省新农村建设。据黑龙江省财政厅统计,截至去年末,省级财政累计下达奖补资金15亿元,实现了政府引导和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建设的重大突破。  相似文献   

3.
政策干预与农村村级医疗服务机构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通过调研数据,对目前影响中国村级医疗服务机构发展的主要公共政策进行了分析评价。分析表明,尽管在农村医疗服务的提供中作用显著,但是,村级医疗机构却几乎得不到政府的财政支持。另外,政府的农村卫生公共政策还存在“公立偏好”和“垄断倾向”两个误区。前者表现为政府对私立诊所采取了较为严格的控制措施,并且把非常有限的财政支持主要给予了公立诊所;后者则表现为所采取的一体化管理政策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增强了乡镇卫生院和定点诊所的垄断地位。这些措施对农村医疗服务的多元化供给和私立诊所的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推动了财税体制的改革,也使我国面临艰巨的结构转型.财政分权催生了县乡财政困境,进而影响农村公共严品供给;结构转型也深刻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方式,我国所处的发展阶段要求为农村居民提供更多和更高层次的公共产品.本文首先介绍了财政分权对农村公共卫生供给的影响机制,并从总量和结构两方面论述了农村公共卫生供给存在的问题.同时,本文又引入了结构转型对农村公共卫生需求的影响路径,从经济和体制层面分析农村公共卫生供需失衡的原因,并提出了缓解供需失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中央“三农”政策,破解“三农”难题,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进步,本文试图通过总结“十一五”时期辽宁省财政支农工作取得的明显实效和存在的问题,积极谋划“十二五”时期财政支农政策,为政府研究建立财政支农惠农政策的长效机制,不断提高财政支农惠农政策针对性,实效性,不断提高财政支农资金的使用效益,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为纪念中国农村改革30周年,面向全国宣传安徽财政支农工作的新进展、新思路、新思想,中国农村杂志社、安徽省农村财政研究会联合组织开展“纪念农村改革三十周年·安徽财政支农工作巡礼”活动,以全面展示安徽财政支农工作的新风采。  相似文献   

7.
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作为国家农业政策性银行,如何支持“订单农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是农发行面临的新课题。在“订单农业”的实施过程中,农业发展银行虽对国有粮食购销企业的收购所需资金予以了贷款支持,但对“订单农业”中的生产环节,加工环节尚未发放贷款支持,有待于探索解决。在WTO框架下,我国对农业的支持,性质上属于政府行为,是一种财政行为或准财政行为,相应地支持方式也被限制于财政转移支付和农业政策性金融部门的信贷投入。因此,对于发展“订单农业”,除了财政支持外,更需要农业发展银行发挥独特的职能优势,增加…  相似文献   

8.
扶贫攻坚需充分发挥各级政府的引导作用,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打造良好金融生态环境,降低农村金融成本,吸引更多信贷资金和社会资本参与“造血”行动 甘肃是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农村贫困面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  相似文献   

9.
取消农业税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项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举措。从财政经济理论分析,取消农业税意味着政府将大幅度减少甚至基本取消来自农业的收入,财政需要通过收入和资源的再分配,将非农产业创造的资源向农业大规模转移,以满足农村公共服务品的需要,用工业和服务业的收益反哺农业。然而,这一举措的实施,将会对现行政府间财政关系、农村基层政权、农村公共服务的供给方式和管理产生巨大的冲击和影响。为此,在全国取消农业税起码有以下几个相互联系的问题需要解决。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研究发达国家(地区)农村市场主体特征的基础上对成都农村市场主体发展状况进行了考察,指出成都农村市场主体培育还存在着“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龙头企业组织规模形式较低和政府支持不足”等问题,提出了"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和加强政府在农村市场主体培育中的扶持作用"等推进成都农村市场主体培育的对策。在政府作用中,特别提出了成都可利用区域财政转移支付这一创新思路,弥补基层政府财政能力的不足,以加强基层政府对农村市场主体进一步培育的推动作用,保证每个乡村都拥有现代的农村市场主体。  相似文献   

11.
李格格 《农业经济》2023,(3):102-104
“十四五”时期以供给侧改革为突破口推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发展,既满足新发展阶段下的高质量发展主题,也符合乡村振兴战略要求。从供给侧要素配置角度出发,探讨当前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中的资本与劳动力资源、制度与创新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以调整优化要素配置为改进思路,探讨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供给侧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央关于农村工作和农产业结构调整会议精神,结合云龙“十五”计划,县委政府决定举全县之力,集中人力、财力、物力、突出面向市场,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三个重点,着力培植畜牧支柱产业,努力实现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的目标。  相似文献   

13.
国家财政是政府履行职能的重要物质基础、政策工具和保障手段,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负有重要职责“。十一五”时期,各级财政部门将坚持“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重点“在多予“”、放活”上下功夫,增加投入,完善政策,创新机制,强化管理,不断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稳定增长机制按照中央“下决心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扩大公共财政覆盖农村范围”的要求,遵循存量适度调整、增量重点倾斜的原则,不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2006年,国家财政支农资金增量将高于上年,国债和预算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财政问题学术研讨会观点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005年6月29~30日,由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办、美国福特基金会资助的“中国农村税费改革与乡村财政问题学术研讨会”在北京举行。来自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财政部、卫生部、农业部、中国社会科学院、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南京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以及山东、陕西、云南等省的60多位专家和学者,围绕农村税费改革、乡镇财政、乡村债务、农村公共品供给、农村义务教育和公共卫生、乡镇改革和村级治理等问题进行了交流和讨论。  相似文献   

15.
随着对人在经济增长中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社会资本进入了经济学的分析视野。新农村建设面临“人手缺口”、“人脑缺口”和“社会资本缺口”的三重约束,前两个问题对过财政支农资金可以得到较好地解决,后一个问题则需要农民、民间组织和政府共同努力才能解决。重建农村社会资本对于新农村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农村税费改革与基层政府治理的理论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出台,旨在规范农村税费制度,理顺农村分配关系,从根本上治理对农民的各种乱收费,切实减轻农民负担,进一步巩固农村基层政权,调动和保护农民生产积极性,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和农村社会长期稳定。农村税费改革不仅仅是对农民负担的减轻,它还是家庭承包制这一农村领域重大改革之后,整个农村改革的第二次重大改革的第一步。免征农业税后,乡镇政府的运行、村级组织的运行、乡镇农村公共服务机构(原来的“七站八所”为主)、农村教育、卫生、基础设施等主要公共服务的提供都将发生深刻变化。免征农业税后,从财政的角度看,财政制度向着城乡统一税制与公共财政方向演进。而公共财政制度的建立前提是政府间事权的划分。财权与事权的共同调整,将是整个基层政府治理模式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目的:从地方政府行为视角,探究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中地方差异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为构建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提供政策启示。研究方法:案例比较分析。研究结果:受重点任务驱动,首批试点地方分配更多注意力在“农地入市”,改革进展明显优于非首批试点;首批试点地方中,中西部城市的入市改革表现总体上并不逊色于东部经济发达城市,前者依赖政府主导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效果明显不如后者。地方财政增收对政府保持供地垄断地位的依赖程度较低的地方开展和推进入市改革的动力相对较强,而高层级政府的关注会强化这一动力。研究结论:地方政府的代理人属性和财政增收的自利属性共同影响其政策创新与执行。入市改革进展是地方政府代理人属性和财政增收激励综合作用的结果,地方政府的回应差异源于该项改革对地方财政收益格局的影响差异以及高层级政府的重视程度差异。建议优化中央与地方间的事权和财权划分,利用政治权威的显著影响促使地方突破对传统的“以地谋发展”模式的路径依赖,抓紧研究集体土地流转过程中相关税费的收取方案,保障政府在土地增值过程中合理的收益分享权。  相似文献   

18.
所谓“土地财政”,是指一些地方政府财政收入来源过度依赖房地产收入的情形。特别是发达地区地方政府,从土地上产生的收入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一半以上。地方政府近乎无成本地从农民手中征地(农民获得土地补偿金仅占土地转让收入与增值收入的2%~3%,相当部分地区还不到2%),然后以“市场价”批租给房地产开发商和各类工商企业。发达地区的政府财政就是一个“土地财政”。  相似文献   

19.
空心村是农村人口非农化的伴生现象,主要表现为村庄废弃和土地闲置浪费。全国空心村占地大约1.14亿亩,相当于5个北京市的总面积。根据测算,治理空心村可以挖掘30%~40%的增地潜力。现在,每年有近1500万青壮年人口从农村转移,留守农村的主要是老人、妇女和儿童。改革开放35年来,中央出台了15个“一号文件”,都强调要解决“三农”问题。但客观情况是,全国800个产粮大县,无一例外都是财政弱县和农民穷县。黑龙江省70个产粮大县中,有43个财政收入不足亿元,有21个没有摘掉贫困县的帽子,有60个靠财政转移支付维持政府运转。  相似文献   

20.
路冠军 《农村经济》2007,(11):83-85
加强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是解决农民"看病贵、看病难"问题的重要突破口.农村公共卫生机构存在着经费紧张、人才短缺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与市场化改革背景下的政府职责缺失有关.均等化取向下的农村公共卫生服务体系构建应在划定公共卫生服务范围、明确政府责任的基础上,整合基层卫生资源,创新公共卫生机构的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同时,切实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以保障公共卫生机构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