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我国13家上市商业银行为样本,利用2001--2012年的半年度数据,采用非平衡面板模型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与风险承担行为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股权集中度与银行风险承担呈显著的倒u型关系;第一大股东的政府性质能够约束商业银行的冒险行为;高管人员薪酬越高时,银行的风险承担越小;而董事会规模和董事会独立性等董事会治理因素并没有对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国上市银行内部治理机制与综合绩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对我国14家上市商业银行上市以来至2008年公布的所有年报和半年报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考察了不同内部公司治理机制对包括盈利性、安全性和流动性在内的银行综合绩效的影响。与以往研究不同的是,本文发现,股权集中度以及独立董事比例与银行综合绩效间并不存在简单的线性关系,而是存在显著的倒U型非线性关系;董事会规模和银行综合绩效呈现出显著负相关的关系。此外,控股股东性质对上市银行综合绩效没有明显影响,也无直接证据支持战略投资者持股和管理层薪酬激励能显著改善银行业绩。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中国上市公司治理指数(CCGINK)作为反映上市金融机构治理状况的指标,利用面板回归方法,分析了2007-2011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公司治理状况对其风险承担的影响。研究发现上市金融机构治理水平与风险承担呈现负相关关系,公司治理分指数股东治理指数和监事会治理指数与上市金融机构的风险承担也呈负相关关系,从而验证了金融危机公司治理层面的制度动因假说。同时进一步研究了股权集中度、股权制衡度、监事会规模、监事会会议次数和监事持股比例对金融机构风险承担的影响。总体来说,我国上市金融机构治理发挥了有效作用,这也是我国金融机构能够幸免于2008年金融危机的根本原因所在,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上市金融机构治理水平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2004年,我国银行业开始了以"建立和完善良好的银行公司治理"为核心的新一轮改革.运用统计分析和计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实证研究了我国商业银行治理机制各构成要素的现状及其对银行盈利能力和风险控制能力的影响.分析发现,我国商业银行的股权结构仍不合理,依然存在"一股独大"的现象;董事会与监事会的架构基本合理;各银行高管的人均薪酬较高.独立董事比例对商业银行的经营绩效产生了积极影响;第一大股东的国家股性质对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具有正面作用;前五大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资本充足率也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以中国沪深两市14家上市商业银行作为研究样本,使用其2007年度财务报告数据,运用最小二乘估计(OLS)方法,从股东、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三个维度对公司治理与经营绩效(ROA、NPL)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分析表明,国家控股、股权集中度和战略投资者对银行公司治理绩效不存在显著影响,内部执行董事比例、高管薪酬与其经营绩效呈负相关关系;而高管持股则和经营绩效存在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商业银行经营的特殊性出发,通过构造一个反映银行绩效的综合性指标,以及对股权结构和银行绩效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银行绩效之间呈现比较复杂的曲线关系,第一大股东中的国家股性质和国有法人股性质均与银行绩效负相关,但比较而言,国有法人股性质更有利于银行绩效的提高;前五大股东持股比例、前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的控股能力均与银行绩效负相关;股权结构的设置对银行绩效不存在必然的联系。因此,银行股改上市仅是向完善公司治理结构走出的一小步而已。  相似文献   

7.
中国商业银行规模、治理与风险承担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2000-2010年中国13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对中国商业银行规模、银行治理与风险承担关系进行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银行规模与风险承担呈U形关系;银行治理水平与风险承担呈负向关系;大型商业银行治理引起的风险承担比股份制商业银行高。因此,必须适当限制商业银行的规模扩张,加强商业银行的安全网建设,加大对大型、系统重要性商业银行的监管力度,提高商业银行尤其是大型商业银行的治理水平。  相似文献   

8.
基于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采用1998-2005年8家股份制商业银行的面板数据,从风险、盈利、规模、周期、成长性和上市与否六个方面对银行业资本结构决定进行的实证结果表明:资本资产比率与不良贷款率和资产收益率显著正相关,与银行规模显著负相关;资本充足率与资产收益率和上市与否显著正相关,与风险资产规模、银行规模和GDP增长率显著负相关;而资产增长率对资本资产比率和资本充足率都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9.
银行管制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潘敏 《经济评论》2006,(2):125-130
企业的公司治理机制不仅受国别因素的影响而呈现出不同的治理模式,而且受行业特征的影响而呈现出差异性。银行业严格的市场准入、产品及经营范围管制既限制了大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机能,也削弱了外部市场竞争机制的作用;存款保险、中央银行担保和资金援助等危机预防和救助机制不仅增强了银行股东和经理层的风险选择倾向,而且对管理层的报酬激励补偿机制产生影响。管制下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股东与债权人、股东与监管者之间的利益冲突。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中,外部治理机制的作用非常有限,内部治理是其核心。管制和监管作为外部治理的替代机制在银行公司治理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严格的银行管制并非有利于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负债结构不仅是银行稳定经营的基础和起点,也是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应有之义。基于中国上市商业银行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尽管批发融资与事前个体风险指标负相关,但批发融资实际上降低了银行稳定性,这一影响在上市非国有商业银行中特别明显。批发融资会通过机构关联加大上市商业银行的传染风险和上市非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暴露。同时,上市银行间并不存在显著的同业监管效应,银行个体风险状况对批发融资成本并没有显著影响,也没有足够证据支持银行通过机构关联来分散个体风险,机构关联反而增强了批发融资对银行信用风险的影响。因此,应完善负债类金融产品信息披露机制,加强对系统脆弱性银行的监督力度,提高批发融资在系统重要性银行评估中的权重和宏观审慎监管中的重要性,增强负债质量和提升存款客户的黏性。  相似文献   

11.
作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重要中介指标,利率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形式和路径因各国经济金融制度不同而存在差异。以中国银行业为研究对象,选择16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就2002~2013年间利率对其风险承担行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良贷款率而不是风险资产比率更适合衡量银行风险承担行为;利率水平与不良贷款率之间的确存在着显著的反向变化关系;银行风险具有动态性和延续性;银行异质性与利率的交互作用尚没有对银行风险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经济师》2016,(7)
文章根据股权结构、公司治理及经营绩效的理论,结合2014年全国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截面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发现,股权结构对银行经营绩效产生负的效果,公司治理机制对经营绩效作用不显著,而银行上市与否则会对股份制商业银行经营绩效产生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上市银行公司治理现状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上市银行内部科学、规范的公司治理是维护所有股东及相关者的利益、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银行经营绩效、防止出现重大决策失误的制度保障.本文从股东与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高级管理层、监督机制、激励与约束机制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等方面分析了目前我国五家上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现状.  相似文献   

14.
上市公司股权结构与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股权结构是公司所有权的结构安排,决定着公司治理的有效性,进而影响公司业绩。本文采用深圳交易所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分别对股权构成和股权集中度对公司绩效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家股与流通股的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负相关,法人股比例与公司绩效呈显著的正相关,有无外资股对公司绩效无显著影响;不同股东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使股权集中(分散)类型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影响,股权分散公司的绩效好于股权集中公司,法人集中公司的绩效好于国有集中公司。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和商业银行的绩效和风险控制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本文以2000年~2008年间14家上市银行为样本,实证分析商业银行董事会治理结构对绩效和风险控制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也再次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利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2010年非均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会治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召开董事会会议可以显著地提高银行绩效;董事会董事数量、独立董事比例对银行绩效有正面影响,但不显著;而银行两职合一的情况对绩效有微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郑宁  杨小洋  祁敬宇 《金融评论》2023,(2):1-24+124
本文通过整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报告和爱企查平台公布的银行投资村镇银行的信息,手工匹配并整理出2011~2021年国内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数量等微观信息,结合商业银行的年度财务面板数据,探究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发现:(1)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显著提升了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2)发起行会通过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影响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代理成本和业务多元化水平越高,商业银行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影响其自身风险承担水平的驱动效应越明显;(3)对于具有绝对控股权的、资产规模较大的商业银行、城商行以及位于东部地区的商业银行而言,其发起设立村镇银行对其自身的风险承担水平具有更明显的驱动效应。本文从发起设立村镇银行的新视角拓展了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研究,为进一步完善国内商业银行的风险监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8.
《经济研究》2017,(12):134-148
本文立足于如何防范非危机时期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选取了2010—2015年中国和美国银行业的微观数据,运用系统GMM,对比中美两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作用的差异以及银行杠杆率和治理结构对二者关系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倍差法(DID)深入分析我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存款保险制度显著增加了我国其他商业银行(中、农、工、建四大国有银行以外的商业银行)的个体风险,而其对美国的银行个体风险的影响却不显著;对中美两国银行而言,银行杠杆率越高,第一大股东的持股比例越高,存款保险制度的道德风险问题越严重;比较分散的股权结构和较低的银行杠杆率降低了美国存款保险制度对银行个体风险的负面影响;引入存款保险制度后,我国四大国有银行的个体风险、杠杆率和影子银行业务均没有显著变化;但是其他商业银行却会提高杠杆率和更积极地从事影子银行业务,从而增加了个体风险。  相似文献   

19.
基于2009-2021年中国88家商业银行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固定效应估计和系统广义矩估计(GMM)方法,实证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对于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双支柱”政策在银行风险承担方面能够产生较好的协同作用,加强宏观审慎管理整体能削弱宽松货币政策带来的银行风险承担上升;不同类型的宏观审慎工具与货币政策配合的有效性不同,银行流动性宏观审慎工具与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协同作用更为显著;“双支柱”政策的协同效应因经济周期存在非对称性,经济下行期的协同效应要强于经济上行期;政策协同效应存在银行异质性,对于全国性银行“双支柱”政策协同作用不显著,而对于地方性银行则显著影响其风险承担意愿和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08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受到了严重的冲击,银行业的公司治理也再次成为了人们重点关注的话题.本文利用我国16家上市商业银行2001-2010年非均衡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董事会治理对银行绩效的影响,并提出了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经常召开董事会会议可以显著地提高银行绩效;董事会董事数量、独立董事比例对银行绩效有正面影响,但不显著;而银行两职合一的情况对绩效有微弱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