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王伯英 《时代经贸》2008,6(8):151-152
本文通过构造576种动量投资策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特征,发现形成期为11个月,持有期为2个月的动量策略可以获得最大的月收益率:1.848%。总体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短期(一到三个月)内,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都不显著,中长期(三个月到三年)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三年后动量效应基本消失,也不存在反转效应;随着持有期增大,动量收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王伯英 《时代经贸》2008,6(12):151-152
本文通过构造576种动量投资策略,分析中国股票市场动量效应的特征,发现形成期为11个月,持有期为2个月的动量策略可以获得最大的月收益率:1.848%.总体来看,中国股票市场短期(一到三个月)内,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都不显著,中长期(三个月到三年)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三年后动量效应基本消失,也不存在反转效应;随着持有期增大,动量收益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严太华  梁岚 《技术经济》2011,30(5):109-114
利用1995年1月至2009年12月期间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A股股票的日收益率数据,以本周四到下周三为一个周期计算周收益率,采用重叠抽样方法,对上海股票市场的动量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上海股票市场存在动量效应现象,但动量效应持续的期限要短于西方发达国家的股票市场;当形成期为1周、持有期为1~3周时,投资策略组合表现出显著的动量效应;当形成期大于1周、持有期超过3周时,投资策略组合开始出现收益反转现象;当持有期和形成期增大到12~26周时,投资策略组合又表现出不显著的动量效应。  相似文献   

4.
关雅婷 《时代经贸》2010,(16):168-169
本文选取2002年——2010年沪深300指数以及相应的行业指数作为数据的来源,通过Madab程序实现对行业动量投资策略的研究,得出结论: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的短期动量效应,而中长期动量效应不明显。构建评价期和持有期均在4周之内的行业动量策略投资组合可获得显著的正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5.
本文选取2002年-2010年沪深300指数以及相应的行业指教作为数据的来源,通过Matlab程序实现对行业动量投资策略的研究,得出结论:我国股市存在明显的的短期动量效应,而中长期动量效应不明显.构楚评价期和持有期均在4周之内的行业动量策略投资组合可获得显著的正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6.
中国股票市场动量策略和反转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参考国外研究方法的基础上,选取沪深两市1998—2007年的股票交易数据,考察中国股市动量策略和反转策略的赢利性。实证研究发现我国股票市场在短期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而在3~12个月的较短时期,存在相当程度的动量收益。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固定持有期动量策略的基础上,引入了MACD指标构建了随机持有期的动量新策略。运用两个动量策略对沪深A股从1999年1月1日至2013年1月1日有交易数据的股票进行实证检验表明,固定持有期策略下,不存在显著的动量效应。而新策略下平均收益显著为正,动量效应显著。将实证结果同上证指数回归分析表明,系统性风险补偿仅仅解释了部分新策略的收益,这表明,按照本文所构建的新策略进行投资,可以获得显著优于大盘的平均收益,这为我国A股市场量化投资策略提出了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中国A股市场动量效应的特征和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量效应不仅是学术研究的热点,而且在实务上也有广泛的应用。长期以来,关于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存在动量效应一直存在争议,而且现有研究缺乏对动量效应的表现形式、利润来源和形成机理的深入剖析。基于此,文章利用我国A股市场1994-2011年股票收益率数据对动量效应进行了重新检验。结果表明:(1)我国A股市场不存在显著的月度频率上的动量效应,而当形成期为2-4周、持有期为1-3周时则存在稳定的动量收益;(2)规模、账面市值比和行业等因素可以解释约50%的动量收益;(3)现有行为金融理论并不能解释我国动量效应在不同规模、不同账面市值比和不同换手率股票间的显著差异,动量效应在赢家组合和输家组合中具有不同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
我国股市的惯性效应:一个基于行业组合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陈乔  汪弢 《当代财经》2003,(12):48-50
惯性效应作为一种金融市场上的“异常现象”,在行为金融学框架下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在我国深圳股市,基于行业组合的惯性策略也表现出显著的超额收益,但其排序期和持有期均较短;而单纯的赢者组合和输者组合,则不能带来统计上显著的超额收益。  相似文献   

10.
根据Chordia和Shivakumar的研究思路,利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公布的中国综合领先指标(CLI),对中国证券市场动量策略与景气循环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中国证券市场确实存在动量报酬现象,并且动量报酬的产生与景气循环存在密切的关系;其成因主要来自于景气循环的扩张期,同时景气循环对持有期较长的策略组合影响较深,对持有期较短的策略组合影响较少。总体而言,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如在扩张期执行动量策略可获得理想的报酬。  相似文献   

11.
朱超  王政 《金融评论》2021,13(4):58-76
本文借助心理学中的锚定效应,从基本面角度重新考察股票收益反转.基于2006~2019年中国A股股票数据,本文发现基本面对股票未来收益起到锚定作用,引导股票收益发生反转.当过去基本面向好(差)时,低(高)历史收益组合会向上(下)反转.过去基本面较差的低历史收益组合或者过去基本面较好的高历史收益,收益未发生反转.推论也得到了支持:在高流动性、高换手率分组中,基本面锚定下收益反转主要体现在赢家组合中;在低流动性、低换手率分组中,基本面锚定下收益反转主要体现在输家组合中.进一步,信息透明度、信息扩散过程和投资者的有限注意力等可以帮助理解收益反转产生的原因.本文结论对于代理指标替换、行业调整、代理指标调整等检验时均保持稳健,有助于提升投资者在套利组合构建中对基本面的尊重,保持投资定力,缓解投资者追涨杀跌的心理恐慌.  相似文献   

12.
文章使用Lo和MacKinlay(1990)的相对强度加权策略(WRSS)的研究方法,以A股为研究对象,从风格、行业与序列相关性三方面探讨了动量和反转效应的来源。实证结果显示:个股呈现反转效应,而风格的动量十分明显,行业具有微弱的反转效应。这种不同的主要来源是资产的序列自相关与收益横截面的方差。  相似文献   

13.
谭小芬  林雨菲 《金融评论》2012,(1):93-102,126
本文模拟上证180指数交易,通过考察动量和反转策略的收益情况验证中短期动量效应和反转效应的存在性,并分析不同市场形势下的效应差异,之后根据流通市值将A股市场划分为大盘股和小盘股,探讨交易量冲击和收益率冲击下的股价反应不足或过度反应与动量或反转效应之间的关系。论文在BSV模型和HS模型的基础上,对动量和反转效应的形成机制提供一个可能的解释。  相似文献   

14.
动量和反转效应作为有效市场理论中的一种异象,被公认为是对传统金融理论最严重的挑战之一。因此,在过去的十几年中,动量收益持续性和反转策略的研究已成为热点,受到学术界和实务界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5.
中国股市“惯性策略”和“反转策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03,自引:3,他引:100  
组合投资的两种传统策略是基于收益惯性和收益反转。DeBondtandThaler(1 985)发现较长时期内股票价格运动存在相当程度的收益反转现象 ,而JegadeeshandTit man(1 993)发现较短时期中存在相当程度的收益惯性现象。这些策略的成功可能源于数据挖掘 ,也可能是由于市场因素。为此 ,本文研究了深沪两市 1 993年以前上市的所有股票 ,实证结果显示 ,深沪股票市场存在明显的收益反转现象 ,但没有发现明显的收益惯性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中国股市动量效应的表现特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多数学术研究结果显示,中国股票市场不存在动量效应,而市场人士的直观感觉却正好相反.本文在归纳总结成熟股票市场中动量效应具体表现的基础上,根据股票的不同特征(价值型与成长型、大盘与小盘、高价与低价、高换手率与低换手率)分别考察中国股市中套利组合(Jegadeesh-Titman相对强弱组合)的收益表现,结果发现了与成熟市场中显著不同的动量表现特征:相对于小盘、低价和高换手率的股票,大盘、高价和低换手率的股票具有较高的动量收益,而价值型与成长型股票几乎没有动量收益.进一步,基于大盘、高价和低换手率特征构建的套利组合具有非常显著的动量收益.  相似文献   

17.
根据创新内容将绿色创新分为产品创新、过程创新和管理创新,将企业收益分为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利用问卷调查数据,通过建立多元回归模型,实证分析了绿色创新与企业收益(长期收益和短期收益)的关系,并分析了双元性学习在企业绿色创新与收益间发挥的中介作用。结果表明:绿色创新对企业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增加均有促进作用,其中管理创新对短期收益的影响最大,产品创新对长期收益的影响最大;开发性学习和探索性学习两种学习形式的互补效果显著,双元性学习在绿色创新与企业短期收益和长期收益的获取之间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许多研究表明,我国证券市场反向策略在短期内获利性较为显著,而动量策略在长期内可以获得超额收益,即中国股市具有短期反应过度和长期反应不足的双重特征。这一现象不仅动摇了有效市场假说的理论基础,而且对现有的行为定价理论模型构成了强有力的挑战。本文尝试从投资者情绪和投资者异质性两个角度对这一异象进行解释。研究发现,在投资者情绪高涨(或低落)阶段,市场更容易反应过度(或反应不足);对于不同类型的投资者,他们的信息反应模式也不尽相同,各自主导了市场在短期内和在长期内的整体表现。这一发现为中国股市在市场非理性反应上所呈现的独有特征提供了很好的阐释。  相似文献   

19.
李丹 《经济问题》2012,(3):33-38
在阐述行业收益差异基础上分析影响航运股权融资因素,针对航运企业IPO的不同表现特征选取了1984~2007年间,在主板证券交易所首次发行股票的143家全球航运企业,通过计算超常持有期收益率(BHAR)和累计超常收益率(CAR),分析其短期与长期价格表现。认为航运企业首次公开发行抑价与公司年龄、上市所在交易所的声誉和发行期间市场行情正相关,与承销商声誉负相关;从长期来看,航运企业首次公开发行五个月后表现欠佳。希望通过研究某些体制因素如何影响航运企业IPO抑价,以期对船舶融资选择提供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0.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推进社保基金市场化、多元化运营,这对基金投资绩效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现有研究尚未从多元化的差异投资模式视角来分析市场化投资交易策略对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文章采用2003-2018年社保基金持股季度数据,区分政策导向下社保基金会直接投资和效率导向下市场机构承担的委托投资两种投资模式,深入探讨了交易策略对社保基金投资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从总体表现看,惯性策略降低了投资绩效,反转策略则提高了投资绩效,即"随波逐流"降低收益,"逆势而动"提高收益;在直接投资模式下,仅表现出反转策略的绩效提升作用,但在下跌行情中因市场发现能力不足而不再明显;在委托投资模式下,无论在何种行情下,影响效应均与总体表现一致。可见,社保基金会更加倾向于遵循国家政策,惯性策略未带来损失,反转策略则能带来收益,表现较为稳健;而市场机构则更加倾向于与市场判断和行情走势一致,在获得反转策略收益的同时,也承担着惯性策略的损失。进一步区分短期交易绩效和长期持有绩效后的检验同样证明了上述判断。文章的研究丰富了交易策略影响投资绩效的理论成果,并为规范多元化投资模式下交易策略进而提升社保基金投资绩效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