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文章在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并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考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且汇率波动的政策反应系数为0.137,远高于国际金融市场完备时的估计值。原因在于,当国际金融市场不完备时,不仅两国家庭的风险分担程度下降,而且实际汇率调整相对消费的能力也被削弱,在此条件下,央行更应关注汇率波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开放经济的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中,使用贝叶斯方法估计中国的货币政策规则,并分析了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主要特征。研究发现,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规则考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并且汇率波动的政策反应系数为0.137,远高于国际金融市场完备时的估计值。原因在于,当国际金融市场不完备时,不仅两国家庭的风险分担程度下降,而且实际汇率调整相对消费的能力也被削弱,在此条件下,央行更应关注汇率波动对本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唐震斌 《新财经》2006,(11):94-94
一年多来,人民币一直保持小幅升值趋势。央行在《货币政策报告》中曾明确指出:要“适当发挥汇率在实现总量平衡、结构调整及经济发展战略转型中的独特作用”,不少人意识到当前我国的经济问题可能都与汇率有关。管理层有意将调控政策重心向汇率转移,逐步使人民币回归至合理水平。有迹象表明,人民币已经进入中长期的升值趋势。  相似文献   

4.
观点集萃     
《产权导刊》2015,(11):51-53
人民币货币政策可以适当放松一点
  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10月13日在2015夏季达沃斯论坛上表示--
  当前人民币或许已经是一种准国际货币,牵一发而动全身,各国都在关注人民币汇率变化。如果人民币贬值,主要的新兴市场国家跟着贬,中国大量出口产品又是以美元定价,并不会受益于汇率变化。因此,人民币贬值“对我们没有好处,对世界也没有好处”。未来几个月乃至于一年,暂时不要动汇率,如果要做文章的话,在人民币货币政策上做文章。他认为,在资本账户管好前提下,人民币货币政策可以适当放松一点,和美元收紧的货币政策形成对冲。  相似文献   

5.
随着中国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以及货币政策操作风格转变得更为透明化,货币当局沟通逐渐成为中国以及世界各国引导市场预期、影响汇率波动的有效货币政策工具。文章选用2005年7月1日至2017年10月31日月度及日度汇率沟通、人民币及美元汇率数据,运用MGARCH双变量模型以及Logit二值模型,通过对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沟通有效性的联动分析以及人民币和美元汇率沟通条件和趋势的检验,对中美沟通策略效应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中国官方口头沟通倾向于在人民币存在贬值趋势时实施升值意图的口头干预,并对人民币汇率水平产生合意的影响。中国官方口头汇率沟通倾向于在人民币汇率波动较大时实施,中国央行沟通对汇率波动产生削弱的效应,熨平汇率波动,稳定币值。美国官方口头干预对美元实际有效汇率的水平变动影响不显著,其汇率水平更大程度地反映外汇市场供求。美国官方口头汇率沟通倾向于在美元币值波动较大时实施,对于其波动产生的影响则取决于沟通的主体。来自中国国家外汇管理局以及美联储的口头干预对美元币值波动产生加强作用。这表明中国汇率沟通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起到了有效而显著的作用,中国央行应继续掌握汇率沟通管理预期的主动性,当市场出现相关传言时应及时予以沟通引导,有效发挥汇率沟通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重构过程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工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为了更加清楚地解读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文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趋势与结构特征基础上,详尽阐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背后体现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以及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决定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后,中国货币政策框架处在重构过程之中,作为其中重要组成工具的央行资产负债表,其未来的变化值得关注。为了更加清楚地解读我国央行资产负债表,文章在央行资产负债表趋势与结构特征基础上,详尽阐释了央行资产负债表特征背后体现的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效果,以及制约央行货币政策目标实现的一些问题。文章认为,资产负债表结构调整决定着货币政策目标的效果,其关键在于汇率政策目标与货币政策目标的权衡。  相似文献   

8.
【英国《金融时报》8月19日】奥运后最先值得关注的政策包括外汇和信贷两个方面。首先是人民币汇率的走向。今年3月以来央行在人民币升值政策方面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从紧盯美元到逐渐盯准-篮子货币。最近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出现连续下跌,个中原由在于,政府希望照顾出口商,保障国内就业。但由于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的强势反弹,人民币相对-篮子货币还在快速升值。当然,如果央行最近还是实施对美元的渐进升值政策,人民币相对-篮子货币升值会快得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越来越受中国及整个世界经济关注的人民币升值问题的分析,引出了外汇储备、外汇占款、人民币升值三者的因果关系,并分析了由此对国内的货币政策可能带来的问题和难点,得出了外汇占款因素正越来越成为央行货币政策中的关键考虑因素之一,它也成为制约国内的货币政策作用的重要因素。目前央行货币政策需要面对的主要问题是: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宏观经济增长带动的贷款大幅增长、物价继续上涨带来的通货膨胀风险。而要平衡三者的关系是目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耍难点.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中国人民银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报告中一些细微的变化及对相关问题的解答更是成为市场讨论的热点.对此,专家指出,央行2016年第四季度报告为后期货币政策指明了方向,包括明确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突出强调防控金融风险、提出"货币政策+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政策框架.而除了货币政策,报告中关于中国经济预期的积极变化也特别值得关注,这既为实施稳健中性货币政策提供了基础,也为中国经济企稳向好提振了信心.  相似文献   

11.
2010年11月5日IMF通过了份额改革方案,中国的投票权上升到第三位,占有6.07%份额,中国的话语权得到了增强,但在权利与义务对等条件下,人民币汇率也将成为IMF关注的热点。本文从维护人民币汇率主权出发,首先分析IMF规则对成员国汇率主权的限制,并在国际法框架内论证中国汇率政策的合法性,建议可通过加强多边合作、继续推进IMF改革等途径,争取中国在国际货币政策形成中的话语权,最大限度维护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产业》2010,(6):19-19
据新华社报道,央行6月19日宣布,将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央行指出,当前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波动和变化的基础。人民银行将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提高调控水平,改进外汇管理,  相似文献   

13.
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中国政府和中国央行分别表态,坚决反对。 态度当然是正确的,但关键是行动。为什么央行一方面反驳人民币币值大幅低估等错误言论;一方面又允许人民币汇率没完没了地升值,而且美国对人民币一施压还加速升值?这是不是给了全世界“人民币汇率不由自主”的信号?是不是给了人民币投机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4.
10月11日,美国会参议院通过了《2011年货币汇率监督改革法案》。中国政府和中国央行分别表态,坚决反对。 态度当然是正确的,但关键是行动。为什么央行一方面反驳人民币币值大幅低估等错误言论;一方面又允许人民币汇率没完没了地升值,而且美国对人民币一施压还加速升值?这是不是给了全世界“人民币汇率不由自主”的信号?是不是给了人民币投机以可乘之机?  相似文献   

15.
从紧的货币政策应如何落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必须适当加快人民币的升值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央行需制定一个适合实体经济稳步增长的货币供应和贷款规模的参照系,适用多种政策工具予以对冲与调控.  相似文献   

16.
范力志 《魅力中国》2010,(35):348-348
本文回顾了2010年中美关于人民币汇率之争,通过对中国经济形势和美国态度转变的分析,结合我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对2011年人民币汇率走势进行了预测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人民币离岸市场正在获得快速发展。在发展过程中,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人民币双向流动规模不断增大,离岸市场的人民币汇率与利率市场化定价体系逐步形成,离岸市场与在岸市场的联系和互动日益增强,离岸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制定和实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干扰了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的实现。现阶段,我国央行应建立资本流动的监管与预警系统,动态地监控和分析人民币在岸与离岸的流速与流量,并在资本流动异常时采取逆向干预,保持国内货币政策的独立性和金融市场稳定。  相似文献   

18.
在1998-2002年的大约5年时间内,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通货紧缩。产生通货紧缩的主要原因是外汇占款和央行再贷款在1997-2001年间保持双低,基础货币发行不足。央行在2002年之后的5年时间内,货币政策操作的主要内容是反流动性过剩。造成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就是因外贸和资本项下“双高顺差”导致的外汇占款的大量增加。流动性过剩的病根在于人民币汇率刚性。央行终究会把汇率作为货币政策操作的一个常规工具,而且短期看它也是抑制流动性过剩最有效的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9.
[英国《金融时报》11月12日]最后一次吗?肯定不是,至少在可以看得埘的未来,存款法定准备金率仍将是中国央行回笼货币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许轩 《北方经济》2006,(8):54-55
2005年7月21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关于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公告>,我国开始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汇率改为参考一篮子货币,升值2%,银行间一篮子货币兑人民币的每日收市价,作为翌日买卖中间价,上下波幅0.3%.为进一步推进汇率机制改革,11月24日又推出了银行间外汇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央行的汇率改革及配套措施适时适度,促进中国完善金融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