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成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投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的多样化为投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理解对价内涵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股权分置改革中有关会计处理建议。笔者认为,非流通股股东支付的对价具有一定的补偿性质,而且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获取流通权后所带来的流通滥价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当试点上市公司的股票市价已经低于其净资产时,基于谨慎性原则的考虑,非流通股股东应将对价直接计入当期或以前年度损益,而不宜直接将对价作为一项资产确认。 相似文献
3.
对股权分置改革对价问题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解决股权分置问题,让非流通股变为可以流通的股份,必然存在非流通股股东为换得流通权而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的问题。为协调流通股股东和非流通股股东两者的利益,非流通股股东必须支付一定的对价,作为取得流通权的成本。对价的高低不仅直接影响授资者的利益,而且是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对价方式多样化为授资者提供了更多的市场机会。 相似文献
4.
5.
股权分置改革统一对价标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青 《西安财经学院学报》2006,19(2):5-10
从“国有股减持”试点到“全流通概念”的讨论,再到“股权分置”的正式试点,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股权分置改革,是股市建立以来最重大最深刻的深层次制度性调整和变革,也被称为股市发展的“第二次革命”,对我国证券市场由创立阶段向市场化阶段发展具有里程碑式意义。股权分置改革成败的关键是必须有科学的对价理论依据和统一对价标准。本文试对这场改革的意义、对价理论依据和统一对价标准进行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6.
赵洪江 《四川经济管理学院学报》2008,(2):36-39
本文以我国2005年510家股改公司为样本,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对流通股的对价形式、对价大小以及非流通股东的承诺方式,对非流通股东支付对价的决定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认为:公司非流通股比例越大,非流通股愿意支付的对价就越多;公司净资产越高,非流通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就越高;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越高,非流通股东愿意支付的对价就越高;非流通股东禁售时间越长,非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就越少。 相似文献
7.
苑莉 《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0,18(1):64-66
上市公司股权设计存在一些先天缺陷,致使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股权中,超过三分之二是不能在交易所流通的国家股或法人股,股权分置改革将会有助于改变这种现象。本文对股权分置改革的必要性及途径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对四家试点企业股权分置改革方案进行了分析。通过分析可以看出股权分置改革方案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调整股权结构,并不能彻底解决国有企业治理结构问题,所以必须在进行股权分置改革的同时,同步推进上市公司治理结构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8.
对股权分置改革市场效应的探讨--基于46家股改试点公司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琪琦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6,(1):35-40
股权分置改革不能重蹈以往国有股减持的覆辙,要在逐步扩大的股改活动中吸取经验和教训,增强和灌输投资者真正的"投资"理念,不仅以短期利益来评判股改公司,而应关注其长期发展前景;要形成流通股股东与非流通股股东之间的利益制衡机制,使对价支付率在其充分博弈中形成;要加强股改公司与流通股股东的沟通,使其充分理解公司股改方案;对价设置应考虑流通股股东心理承受能力,从而降低股改相关成本. 相似文献
9.
解决我国证券市场中的股权分置问题是当前面临的一项重大任务。股权分置改革使得股票价格由股改前的“同股不同价”转化为股改后统一的全流通价格,而这一转变能否完成的关键在于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是否合理。本文首先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分析影响股票价格的供求两方面因素,着重探讨了股权分置改革中对价形成的机理及支付对价水平的合理性,然后就对价方式的选取提供了一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质是上市公司的非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给流通股股东以取得非流通股的流通权。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一般有付现、送股、缩股三种方式,付现方式会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但不影响其持股比例,送股及缩股方式虽不影响非流通股股东的现金流量但减少丁其持股比例。不同的支付对价方式会对非流通股股东、流通股股东和上市公司的会计要素产生不同的影响,笔对此试作探讨。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是非流通股股东向流通股股东支付对价并取得流通权。支付对价包括送股、缩股、付现、权证等。支付对价在理论上有违约赔偿观、流通权观、权益补偿观等观点。本就支付对价的理论及相关会计处理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2.
股权分置改革若干法律问题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明黎 《河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9(3):74-76
我国证券市场上的股权分置改革是一次利益关系重新配置的过程,期间所产生的诸多法律问题已经引起了理论界的高度重视和广泛讨论。结合我国股权分置的实践,笔者认为,非流通股东向流通股东支付的“对价”乃非流通股东变更合同约定而向对方支付的补偿;上市公司有条件合法回购自己的股份,可调整和改善股权结构,增加其市场价值;对股权分置改革中产生的损害,既要在公力上提供必要的救济途径.也要为私力救济提供相应的保障。 相似文献
13.
曲迎波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23(6):87-90
股权分置改革是为解决我国资本市场的历史遗留问题而进行的一项重大的制度性变革,是推进我国资本市场进一步改革开放和稳健发展的重要举措.股改启动半年多来,总体上进展顺利,成效显著.下一步,应进一步提高认识,端正态度,认真贯彻股改的政策精神,大胆创新,妥善解决好股改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确保股改工作取得最后成功. 相似文献
14.
股权分置改革对价谈判博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证券市场股权分置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对价谈判博弈不仅仅包含讨价还价博弈,还包括上市公司股价估值,上市公司的行业背景和成长性分析,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特点分析等,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博弈模型。本文通过分析股权分置改革对价谈判的博弈过程给出了一个在完全信息条件下对价谈判的非合作博弈模型及其纳什(Nash)均衡最优解的求解过程.并详细分析了影响对价最终结果的关键因素和得到纳什均衡最优解的泽森(Zeuthen)讨价还价过程,供股权分置改革方案的设计者和广大投资人参考。 相似文献
15.
吴智勇 《辽宁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21-22
早期我国采取了股权分置的办法作为股份制发展的过渡。股权分置问题,成为我国资本市场上特有的股权结构问题,长期以来困扰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解决这一问题已成为中央政府有关部门的具体行动。实现同股同权、同利,从根本上解决股权分置问题。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2005年11月颁发了《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相关会计处理暂行规定》(以下简称《暂行规定》),对股权分置改革中非流通股股东的有关会计处理做出了具体规定。但笔者对其中以权证支付对价取得流通权的会计处理规定有不同看法,本文就此作以下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股权分置改革与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权分置改革的实施将对我国证券市场,特别是上市公司的治理带来重大影响。不同的专家学者对股改的实施也还存在着争论。本文结合理论与实践分析了股权分置改革与我国上市公司治理的一些内在联系。股改要取得实质性的成功,股改政策执行力度的强化、配套法律制度的完善以及上市公司自身治理机制的优化将会带来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对价支付合理与否是股权分置改革的关键问题.比较对价水平的高低,既要考虑对价的绝对水平,也要考虑对价的相对水平.作为一种金融衍生工具,权证具有财务杠杆和风险对冲两大功能.权证不仅为股权分置改革提供了一种新的对价模式,而且把两类股东在对价问题上的讨价还价变成了市场博弈,形成完全市场化的对价.权证在实现对价市场化的同时,为投资者提供了一种利益保全模式和风险控制模式,并激活证券市场交易,促进了证券市场功能的发挥,通过锁定投资者利益来推动股权分置改革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并购行为重新活跃.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后可能出现的较为普遍且可能会给并购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外资并购者的不良动机、财务顾问的失职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20.
股权分置改革使得并购行为重新活跃.本文就股权分置改革后可能出现的较为普遍且可能会给并购带来负面影响的问题进行总结,例如:外资并购者的不良动机、财务顾问的失职问题等,并提出相应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