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电视剧《刘老根》中,针对刘老根一下子抛出两万元恭贺凤舞山庄落成之喜,作为董事会的重要成员、质检部经理的丁香,立即风风火火地跑到总经理办公室,质问刘老根是谁给了他那么大的权力,一下子放出去两万元,并让他就这件事给董事会一个说法.接着刘老根的二儿子也为这事提出异议,认为其父的行为纯粹是哗众取宠,打肿脸充胖子!  相似文献   

2.
“上面拨一点、集体出一点、农民筹一点”,农民称之为”三点式”。这种集资型“三点式”为农业配套设施建设和农村兴办社会福利事业解决了不少资金上的困难。但是,农村“三点式”搞多了,势必加重了农民的经济负担,有些强制性的“农民筹一点”,不顾农民的承受能力,引起了农民的不满情绪。某村去年曾以“三点式”的方法,先后向每个农民集资120元,名义上是用于改水工程,可时隔近一年,村办自来水厂没有建成,农风照样饮用河水。农民联名上书上级有关部J下最后迫使该村不得不把部分集资款退还给农民。、。农村兴办公共福利事业,向农…  相似文献   

3.
——由如何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引发的探讨 没有农民的现代化,就没有农业的现代化。如何培育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是解决“谁来种地”的重点工程。近日,中央农广校在山东潍坊召开实施“百万中专生计划”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座谈会,提出要根据农民学习特点,全力构建中国特色的农民职业教育制度体系。由此可见,新型职业农民的成长需要一个“量身订做”的“温床”。  相似文献   

4.
目前,以农民专业协会、专业合作社等为主要模式的各类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已成为孟津县农民走向市场,促进分散生产者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衔接的主要方式,形成了“产业链”、“流通链”、“利益链”等各种“联结链”,架起了农民致富的桥梁。  相似文献   

5.
目前,农村许多乡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农民拒缴“三提五统”(村提留、乡统筹)现象。有的地方,农民拒绝缴纳“三提五统”问题已存在三、五年之久,拒缴农民人数不断扩大,拒缴数额逐年增加,乡镇政府收取“三提五统”难度越来越大。据调查,农民拒缴“三提五统”原因是复...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农民贷款难”的界定前一时期,农民贷款难一度成为热门话题。社会各界尤其是金融界围绕这一问题进行了积极探索,提出了不少好的解决办法。解决农民贷款难首先要搞清何谓农民贷款难从狭义角度看,可以认为“符合贷款条件的农民的有效贷款需求未得到满足”即为贷款难。从广义角度看,可将下列致使农民“惧贷”、“弃贷”的情况划入贷款难范畴:1农民贷款手续繁多,信用社服务态度差,贷款农民常受到刁难甚至要托人情、找关系、送礼;2贷款的保证条件不符合农村实际,农民无法提供符合规定的担保、抵质物;3农民有效贷款数量无故…  相似文献   

7.
实践证明,在我国国情下,要致富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要促进农业必须发展非农产业,要繁荣农村必须建设小城镇。近年来,我市把推进农民“转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一方面积极拓宽农业的深度和广度,引导农民步入加工流通环节,延伸产业链;另一方面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加快农村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给农民提供更多的新岗位,使得一大批农民从传统农业中分离出来,走进“农外”领域,成为农产品销售的“经纪人”、企业的“打工仔”、集镇的“个体工商户”……,有效地增加了收入。2001年,全市从事流通、加工、服务人数达24.…  相似文献   

8.
“农民贷款难”问题是当前金融支持新农村建设的主要瓶颈,如何破解现阶段的“农民贷款难”问题,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仍是我们将要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日前,通过对江西省鄱阳、樟树、婺源三县农民贷款情况进行典型调查,我们清楚地找到了当前农民贷款存在的主要问题,看到了“农民贷款难”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9.
江苏省东海县财政局在认真贯彻落实惠民政策的同时,积极组织相关人员探索公共财政阳光普照农民的新思路、新方法,并及时向上反馈农民的需求。“家电下乡”等在扩大内需、刺激农村消费的同时,切实提高了农民的生活质量。农民更关心的是生产问题,迫切需要“农机下乡”、“汽车下乡”。图为“汽车下乡”政策实施后,东海县财政局工作人员(右)在向农民了解该县轻型载货车和微型客车销售及市场需求情况。  相似文献   

10.
近些年,“农民”这个头衔在不少落网的贪官眼里成了香饽饽、“护身符”,他们一旦落马,立即与农民拉关系、套近乎,争着抢着做农民的儿子。江西省原副省长胡长青伏法前痛哭流涕地说:“我出身于穷山沟。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原安徽省委副书记王昭耀假惺惺地忏悔:“我家祖祖辈辈是农民,我是农民的儿子”,还有许多贪官也都说自己是农民的儿子。这些贪官在权高位重时,从不提与农民有什么关系,一旦劣迹败露,就把农民拉来做“垫背”的。很显然,此举无疑想证实自己出身清白,换得别人同情,争取宽大处理。  相似文献   

11.
本刊讯时下,雷山县农民建房彻底抛弃了“择风水建新房”的传统观念,建房纷纷向通路、通水、通电的地方靠拢,积极发展“路边经济”。过去,该县农民的迷信色彩很浓,建房一定要选择“风水宝地”,许多农民居住在山寨中、高坡上,过着原始、贫困的生活。近几年来,该县采取多种形式,引导农民树立科学致富的新观念,把信科学、学科学、用科学作为发财致富的根本。许多农民看到了“路边经济”的发展前景,抛弃了“择风水建新房”的传统观念,以通路、通水、通电“三通”作为首选条件,建房纷纷向公路边靠拢。自1998年实现“乡乡通公路”…  相似文献   

12.
《粮食问题研究》2008,(3):31-31
农民的粮食收获后,不存入自家粮仓,而是免费存入专业的粮库,由粮食公司代为储存、加工,农民存取自由,也可凭“存折”兑换商品,这就是“粮食银行”。农民的粮食存“银行”,保质增值,此举有利于农民增收,有利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成都在试点的基础上,将在10个区(市)县推行“粮食银行”。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中国的“三农”工作取得了突破性成就。但是,事关“三农”领域的发展问题仍然对乡村振兴有所掣肘,农民尚需通过集体的力量追求美好生活。而且,当代中国的农民集体诚然是指一定地域范围内农民组成的农民成员集体。所以,为了促进农民获得更好发展,有必要以发展权为根基建构起农民集体发展权,农民集体发展权是农民集体在参与、促进并享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得以主张协调、均衡、持续发展的一项基本人权。正因如此,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村“三治”有机结合、优化“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保障供给是农民集体发展权的具体实现导向。  相似文献   

14.
仁怀市长岗镇广大农村干部群众经过开展“三个代表”学教活动,不但在思想认识上有了一个新飞跃,而且在具体行动上有了一个新变化。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由“该让农民干什么”向“该帮群众干什么”转变;二是广大农民群众调整产业结构,由“低头看田”向“抬头看市”转变。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农民群众说,主要是干部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转变的结果。过去干部要农民调整产业结构,一是为上级调,二是为政绩调。因此,农民采取各种办法应付。现在是干部为农民增收调,并与农民一道找“病因”寻“良方”,因此农民认真调、积极调。过去是…  相似文献   

15.
如果到上海郊区走走看看,就会发现这样的场景:精心编织的上海农业“三网一线”让沪郊农民享受了数字化的生活。出售农副产品,农业网上有“展厅”;蔬菜出口,“市场数据分析”一点即来;学习种植新技术,专家通过卫星网“送教上门”;有疑难困惑问题,则可致电“农科热线”……上海农业网、农委政务网、农民现代远程教育网以及“农科热线”,“三网一线”让农民“耳聪目明”。  相似文献   

16.
韩国政府在推进“新村运动”过程中,始终注意让农民自己办事、自己管事,发挥农民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政府虽大力支持“新村运动”,但不包办。上什么项目,完全由农民自己选择。允许推进进度有快有慢,不搞齐步走。由农民从村中选出“指导者”,而不是现有具有准公务员性质的“里长”(相当于大陆的村长)来组织实施新村运动。  相似文献   

17.
李研 《农业经济》2006,(7):27-28
近年来,“三农”问题逐渐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并成为人们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对于“农村、农业、农民”这三者孰轻孰重的问题,不同的专家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本文比较赞成“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的观点。因为“三农”问题的三个方面中,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只有农民,只有将农民的问题解决了,我国的“三农”问题才可能消失。而农民问题的关键就是近年来农村出现了大量的剩余劳动力,这些劳动力在农村得不到安置,于是就进入城市,从而导致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所以解决农村的剩余劳动力问题就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一年一度的新春农副产品大联展在市农业展览馆举行。大联展坚持以“服务全国、服务市民、服务农民”为宗旨,以“为全国农民搭平台、为上海市民送年货”为目的,以“携手农民进市场、服务市民保安全”为手段,至今已连续8年成功举办。有效促进了农民增收,提高了农产品质量,推进了上海与兄弟省市的合作交流,成为深受广大市民和全国农民欢迎的一个盛会和品牌。  相似文献   

19.
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最短的那一木板,这就是有名的“木桶理论”。将这一理论放之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很能说明一些问题。近些年各级党委、政府转换职能引导农民“调”;涉农部门因时、因地制宜,加大服务力度,支持农民“调”;农民经纪人队伍不断壮大,南上北下,搞活了农副产品的市场流通;农科技术突飞猛进,增强了调整的吸引力;“农”字号龙头企业带动一方农民致富,拉动了农村经济持续增长。可以说,农业结构调整这只“木桶”上的每一块“木板”都在增“长”。相比较而言,一些地方农民自身素质反倒成为“木桶”上那块最短的…  相似文献   

20.
土地是农民生产生活的基础,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基础。然而,现在有不少的地方在砸农民的饭碗。有的地方为了“土地财政”搞“大拆大建”,逼农民“上楼”;或借国家建设工程之名,肆意侵占、毁坏农民的土地这些做法让农民失去了生活之源,失去了最基本的社会保障,也引发了社会的不安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