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管控新增贷款质量 确保健康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贷资产质量差是长期以来制约农信社经营效益提高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在信贷资产质量较差、历史包袱较重的情况下,如果新增贷款质量仍然控制不好,就会出现不良贷款“前清后增”和“滚雪球”现象,严重制约农信社的健康持续发展。为此,河北省联社提出了从严控制新增贷款不良率的要求,并把它作为经营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来抓,使新增贷款质量得到了有效提升。截至2006年年末,全省农信社新增贷款余额为540亿元,不良率仅为1.3%,154家县级联社中有89家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在1%以内;全省农信社整体信贷资产质量也因此明显改善,全辖不良贷款占比较2005年6月末下降1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2.
湖南省联社衡阳办事处把不良贷款“双降”工作当作关系到农信社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来抓,多策并举,上下联动,强力推进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工作,使农信社资产质量不断得到优化,抗风险能力明显增强。近三年来,全市农信社累计收回不良贷款16.5亿元;至2007年3月末,全市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18.9亿元,绝对额比2004年末下降8.2亿元;不良贷款率占比2004年下降20.2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农信社的金融资产主要是贷款。贷款品种的创新与质量的优劣,体现着农信社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栏目集中了几篇各地农信社有关贷款品种创新与管理的典型事例,供读者参考。近年来,广西区联社加强信贷管理,严控信贷风险,不良贷款持续下降。截至2008年5月末,全区农信社各项贷款余额700.77亿元,其中不良贷款余额比区联社成立时的2005年9月末下降54.70亿元,不良率下降20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4.
2009年,河北省衡水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以下简称联社)为盘活不良贷款,提高资产质量,降低经营风险,凝神聚力,攻坚破难,不断加大不良贷款"双降"力度,成效显著。全年共收回不良贷款8.23亿元,完成省联社下达计划任务的130.71%;不良贷款余额下降5.56亿元,完成省联社下达余额控制任务的114.14%;不良贷款占比下降8.54个百分点,完成省联社下达任务的116.99%,创历史最好水平。  相似文献   

5.
各地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利用改革契机,采取各种措施,努力化解不良贷款,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海南省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清收工作,帮助农信社收回大量公职人员欠款,同时也带动了其他不良贷款的清收。受到中纪委肯定。广西区农信社通过三年努力,全部消化历年亏损挂账,成为农合机构中消化历年亏损挂账最快的省级联社之一。江苏启东、湖南浏阳等地则通过转变机制清收不良贷款,提高了自身竞争力。  相似文献   

6.
工作动态     
河南:政府设立公司收购不良。河南省部分地方政府出资设立资产经营公司或投资公司,用于等额收购农信社不良贷款,使县级联社的不良贷款比例达到组建农村合作(商业)银行条件;资产经营公司(投资公司)与农信社签定不  相似文献   

7.
为有效督促高管人员加强风险管理, 增强履职自觉性,湖北银监局荆门分局制订并实施了以高管人员不良贷款清收、大额贷款管理、风险等级管理、案件防范和规范业务经营行为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风险目标预防化解责任承诺制度》。该制度运行三个月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至3月末,全市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比年初下降844万元,降幅为5.87个百分点。各联社风险管理目标清晰、任务明确,业务经营规范有序,内部管理日趋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长垣县联社为了改善信贷资产质量,提高经济效益,积极探索适应农信社发展需要的资产管理模式,打破信贷资金制约信用社发展的瓶颈,实施信贷资金“堵口清淤”工程。“堵口”,即严把贷款发放关口,保证新增贷款质量,杜绝不良贷款产生;“清淤”,即采取有效措施,对不良资产进行盘活、清收。通过实施“堵口清淤”工程,该联社的信贷资产质量有了明显提高,不良  相似文献   

9.
贷款质量的优劣,对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成果乃至生存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在当前农村信用社不良贷款居高不下的情况下,江苏省吴江市农信社由于从理念到制度到措施日益注重防范风险,资产质量得以不断优化,近几年新增贷款不良率控制在3%左右。而历史遗留的不良资产,通  相似文献   

10.
当前,在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的风险管理实践中,管理人员往往笼统地从不良贷款上升或下降的总体情况对不良贷款率进行分析,这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对不良贷款分析的质量和风险管理的针对性。笔者认为,应引入因素分析法,以准确分析各种因素对不良贷款率的影响,进而不断提高农信社资产管理水平和风险管理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组建时,全省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滞后、发展缓慢、资产恶化、案件频发,不良贷款一度高达50%以上,连续三年百万元以上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居全国之首,被监管部门评价为“改革发展与防险工作明显滞后,在全国范围内问题最多、风险最大”。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受历史、体制等诸多因素影响,不良贷款金额大、占比高成为制约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改革发展的一道难题。山西省农村信用社联合社(以下简称联社)新一届领导班子到任以来,将不良贷款清收工作作为一项“生命工程”常抓不懈,通过“清、防、管”三维立体方式治理不良贷款,找到了破解难题的突破口,实现了不良贷款大幅下降。截至目前,全省农信社不良贷款余额较2008年年初下降145.46亿元,不良贷款占比较2008年年初降低25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13.
为促进全省农信社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河北银监局从指导、督促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入手,加强领导,周密组织,取得了较好效果。加强领导,搞好组织推动。2007年3月,河北银监局成立了由主管局长任组长的全省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指导小组。同时,要求河北省联社成立了由理事长任组长、相关部室负责人为成员的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领导小组,负责  相似文献   

14.
按照银监会对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推广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工作的整体部署,陕西省联社把全面推广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作为提高资产管理水平、防范化解风险、树立审慎经营理念、实现资产全面风险管理的一项核心工作和突破口。通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扎实工作,陕西省农信社全面完成了分类工作,做到了操作规范、认定准确,初步摸清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底数,提高了经营管理水平,增强了风险管理能力。按照风险分类标准对2006年末全省农村合作金融机构非信贷资产的认定,正常类非信贷资产占比为90.06%,不良非信贷资产占比为6.47%。风  相似文献   

15.
一、选择统一法人体制改革的主要理由 经营状况决定。按照组建股份制银行的条件规定,必须符合下列条件:有较强的管理能力;全辖信用社资产总规模10亿元以上;不良贷款比例15%以下;组建后资本金不低于5000万元,资本充足率达到8%。据分析,广东农信社符合上述条件的联社凤毛麟角,除东莞、深圳联社外,其余地区联社均未达到上述要求。因此,目前经营状况决定了全省大部分农信社的产权制度改革,只能选择合作制或其他形式的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16.
作为历史包袱重、经营成本高、风险程度大的农村信用社(以下简称农信社),提高资产质量不仅是推进产权改革、加快组建农村商业银行步伐的现实选择,也是实现农信社长远发展的根本保证。深化农信社改革以来,吉林省农信社联合社(以下简称省联社)通过开展以“讲操守,反违规”为载体的质量年活动,从加强员工思想教育人手,完善操作流程,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严查重处,综合施治,  相似文献   

17.
滕州市联社是山东农信社132家县级联社之一,他们以票据兑付考核为契机,规范内部管理,提高资产质量,综合竞争实力迅速提升。截至今年8月末,各项存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21亿元增加到51.9亿元,年均增幅达27%;各项贷款余额由2002年末的17亿元增加到42.3亿元;不良贷款占比由2002年末的40.1%下降到6.9%;2006年实现账面利润5119万元,各项拨备全部足额提取。  相似文献   

18.
湖北省信用联社加强农信社非信贷资产管理,逐步建立识别、计量和防范风险的管理机制,在2007年1月末完成了非信贷资产风险五级分类工作。通过这项工作,湖北省联社构建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架构,建立了非信贷资产风险分类管理制度体系,实现了非信贷资产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其做法得到了银监会的充分肯定,并决定予以推广。  相似文献   

19.
2004年9月19日,是全国率先进行农村信用社改革试点单位——江苏省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成立三周年纪念日。作为全国农信社改革试点的先行者、深化改革试点的推进者,江苏省农信社的改革与发展,一直是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在成立新的行业管理体制三年后的今天,江苏省农信社发生了哪些重大变化?取得了哪些工作成效?有哪些成功经验可供各地农信社借鉴?在江苏省联社成立三周年之际,记者踏上了江苏这块农信社改革的热土,专程采访了江苏省联社党委书记、理事长王晨曦。  相似文献   

20.
银行业的资产质量状况历来备受关注,截至今年一季度,商业银行不良贷款余额连续第六个季度上升,为最近三年来的最高值,不良贷款率达到近五个季度来的最高水平。面对经济下行压力、地方债务危机以及利率市场化的外部经营环境,面对严峻的资产质量考验,银行业应及早谋划如何守住风险底线,提高资产质量,从当前来看,这是一项最重要的功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