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014年以来,我国经济增速明显放缓,经济运行中呈现出供给侧对需求侧变化的适应性调整明显滞后的问题,生产要素难以从无效需求、低端领域转向有效需求领域和中高端领域配置。这就需要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加快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通过改革来实现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和经济供需平衡。而金融作为市场经济的核心,如何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分发挥出引导和支撑作用则是一个值得研究和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金融增长只有作为金融发展的结果才是有效的,金融发展必须表现为一定规模的金融增长才具有可度量性;静态金融偏好就是要解决人们对金融资产的横向配置问题,动态金融偏好则解决人们对金融资产的跨期配置问题;而在经典市场经济中存在金融制度决定和影响金融偏好,金融偏好又决定和影响金融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3.
绿色金融与循环经济发展:内蒙古例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内蒙古经济增长面临着资源与环境的双重压力,发展循环经济已经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金融作为各种生产要素和交易信息在全球范围内融通的载体,金融活动的独特运行规律,对于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经济活动的顺利开展有着巨大的影响。循环经济的发展有赖于发达健全的绿色金融体系的支持,有绿色金融的服务驱动,必将推动循环经济快速稳步增长。  相似文献   

4.
金融开放是市场化改革与对外开放中至关重要的一环,在推动资本配置效率提升、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2003—2021年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金融开放对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以及金融摩擦对金融开放提升资本配置效率的抑制作用。研究发现:(1)金融开放可以显著提高企业的资本配置效率。(2)金融摩擦会降低金融开放带来的资本配置效率的提升程度。(3)异质性分析发现,金融开放促进资本配置效率的功能在非国有企业体现得更明显。本文最后为我国金融开放和资本配置效率提升提出了政策建议,以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5.
金融生态环境是指金融运行所依托的基础设施、基本制度和所有的外部经济环境,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在县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有利于引导信贷资金以及其他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吸引资金集聚,发挥"洼地"效应,降低金融交易成本,促进县域资金流动,实现经济金融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金融资源错配阻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吗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和引起经济增长的质和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选择表现中国金融资源错配现象的金融发展变量,研究了它们与经济增长及其主要组成部分——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这使得现有的金融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优化资金配置从而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功能,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牵制作用。而标示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变量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支持国有企业的政府控制性金融。  相似文献   

7.
当下我国金融资本"脱实向虚"、实体经济"空心化"问题日渐突出,金融发展和金融自由化程度对实体经济增长具有支持作用,厘清金融自由化在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之间的调节关系,有利于推进金融和实体经济的互融互促。本文基于2001—2016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和熵值法分别测算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和金融发展水平,采用系统GMM模型和面板门限回归模型,探究金融发展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关系以及金融自由化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表明: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呈东、中、西部地区依次递减趋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显著存在以金融自由化为门限的双门限效应,即两者存在非均衡性关系。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受金融自由化程度的负向调节。当市场化改革处于初步阶段时,金融发展会促进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随着金融自由化水平的不断提升,促进作用逐渐减弱,市场化改革漏洞凸显,致使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由正转负,非均衡性抑制了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本文分别探究了金融发展中金融规模、金融结构以及金融效率三个维度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影响,发现不同金融自由化程度上,金融发展各方面对实体经济资本配置效率的作用效果存在差异。最后根据实证结果并结合国情分别从金融自身发展及其自由化改革和实体经济自身积累两个角度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随着川港两地经济联系的逐步密切和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迫切需要加强金融领域的合作深化。特别是随着西部大开发向纵深推进和西部金融中心建设规划出台,四川利用自身其广阔的发展空间与香港金融资源优势相结合和利用,可以充分发挥金融的媒介、导向和调节作用,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川港经济与金融的联动发展,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9.
田树喜  白钦先 《上海金融》2012,(12):3-7,120
中国的金融资源,在配置方式上长期依赖于间接融资,在配置对象上体现为所有制偏好和规模偏好。本文的实证分析表明,中国金融资源的倾斜配置内生于经济转型的初始条件和渐进模式,并在国家的金融约束政策下形成路径依赖。因此,转变中国金融资源倾斜配置格局的关键不仅在于推进直接融资的快速发展,更重要的是通过有效的制度安排,缩减金融约束下的机会主义空间和道德风险,将金融约束的"租金"由国有部门转向民营部门,形成有助于技术进步的激励机制和直接融资发展的内生需求,逐步转变经济增长对金融倾斜的路径依赖,实现中国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利用我国1995—2005年的省际面板数据对经济增长和引起经济增长的质和量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通过选择表现中国金融资源错配现象的金融发展变量,研究了它们与经济增长及其主要组成部分——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由于中国目前的金融体系存在严重的金融资源错配现象,这使得现有的金融体制并没有很好地完成优化资金配置从而为优化生产要素配置的功能,反而对经济增长产生牵制作用。而标示中国金融市场化程度的变量与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和全要素生产率存在积极关系。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在于中国的金融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一种支持国有企业的政府控制性金融。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农业政策性金融与商业金融在服务对象的整体性、资金配置的相近性、配置机制的合理性方面论述了两类金融优势互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是江西省委省政府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入贯彻十七大精神,站在科学发展观高度提出的战略构想,对带动江西区域经济发展,加速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实现江西在中部崛起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如何发挥金融生产要素配置作用,提高区域金融与经济的融合度,切实发挥金融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作用,促进金融文明、生态文明和工业文明的融合,也就成为全省金融部门共同面对的一项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必然带来土地、资金、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城乡之间加速流动。金融资源如何根据生产要素流动进行重新配置,为城乡一体化发展提供良好的金融环境,是当前急需研究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的背景和必然性(一)商业银行对外开放的背景新世纪中国金融业改革发展面临着机遇和挑战,政治上多极化和经济上的全球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两大趋势。在现代市场经济环境中,金融处于核心地位,在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中起着关键作用。也正是基于此,经济的全球化和生产要素的全球配置,使提高金融对外开放和市场化水平成为必然。但是金融开放具有双重效应,是一把"双刃剑",在改善本国金融体系运行效率的同时,可能会加剧金融体系本身的脆弱性,特别是在金融全球化高度发展的今天,金融开放使得一国金融市场暴露在国际金融体系的动荡之中,外部金融风险可  相似文献   

15.
金融资源集聚过程可持续提升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还能吸引和统筹配置各类生产要素,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经济发展。基于建设国内统一大市场和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要求,以新结构经济学理论指导产业升级,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要重视金融资源集聚,建设好西部金融中心,充分发挥金融资源集聚和西部金融中心释放的市场信息,科学指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本文以金融集聚为建设西部金融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出发点,以金融资源集聚对金融中心建设和区域经济发展支持作用为主线,结合金融分权对西部金融中心建设的理论指导,为西部金融中心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提供多方面路径建议。  相似文献   

16.
内生金融发展的二元经济增长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通过吸收内生增长理论思想,修正了外生技术进步假设,建立了一个内生金融发展的二元经济增长封闭模型.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金融发展能够通过提高部门资本存量及其积累速度.实现二元经济总产出的增长.但是,受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配置资本内在机制的影响,金融资源配置在部门之间会出现流动性失衡,而这种失衡最终会在促进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强化二元经济结构.研究还发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会促进二元经济的良性转化,但受生产要素配置比例的影响,劳动力转移速度受农业部门资本存量增长速度和非农业部门产出增长率的限制.  相似文献   

17.
生产要素的配置效率直接决定了地区经济的发展速度与质量,融资需求的满足度更是其中的关键一环。对于西部内陆后发省份青海,除了自身着力不断优化金融生态环境,提高对金融资源的吸附力外,给予倾斜度更高的差别化金融政策,对于助其加快发展、缩小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金融生态视角下的科学金融资源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金融生态理论出发,对金融资源禀赋特征、基本内涵和最优路径等进行了初步探讨,提出惟有树立科学的金融资源观,对金融资源合理开发和有效配置,才能促进金融生态改善,实现经济金融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断优化家庭资产配置结构,对中国家庭资产保值增值和实现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实证检验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中国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显著提升了中国家庭配置风险性金融资产的概率和配置规模,其中金融知识在两者关系中起到了部分中介的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互联网参与程度的提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风险性金融资产配置的影响效应凸显。因此,应当加强数字普惠金融的促进作用,不断提升家庭金融知识水平和降低金融投资风险,通过提高中国家庭的互联网参与程度等来优化金融风险资产配置结构。  相似文献   

20.
“金融深化”理论与我国的金融体制改革是本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肖和麦金农在其《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和《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两部书中.提出了“金融深化”和“金融压抑”的新概念.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对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开创性的研究,轰动了西方经济理论界。“金融深化”理论提出的一个基本问题是如何在发展中国家建立起一个健全的金融体制,使之能有效地进行资本配置。这对于推进我国金融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