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论文首先以曾华源儿童八类需求为基础,依从生态系统观点,提出西部农村特困儿童的需求可进一步划分为修补儿童生态系统的需求和特殊困境延展出的特殊需求。在梳理我国特困儿童救助政策和资源基础上,文章最后从市场经济资源配置角度出发,讨论了现有西部农村特困儿童救助资源效用最大化问题,提出在西部各省市区县一级教育部门建立农村特困儿童救助协调中心有利于提升救助资源效用观点,并论述了协调中心的三个工作职责和三大工作原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了一系列关于保障城乡特困群众基本生活的法规性文件。要求各级政府按照政府救助与社会互助相结合、生活救助与扶持生产相结合、定期救助与临时救助相结合的办法。对农村特困群众实行定期定量救助,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从目前农村特困救助实际运作情况来看。由于多种因素的制约,农村特困救助制度的完善、救助对象的确立、救助资金的管理、发放依然存在不可忽视的矛盾和问题。  相似文献   

3.
一、背景材料2002年以来,X省SD县通过建立完善社会救助制度,适时提高救助标准,逐步扩大救助范围,有力地促进了社会救助工作的深入开展,全县已初步形成以城乡低保、农村五保为主体,以大病医疗救助、特困救助和教育救助等政策救助相配套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新格局。目前,全县享受城镇低保人数已达1735户3606人,已累计发放低保资金1800多万元。  相似文献   

4.
社会救助是协调公平与效率关系的基本手段。本文从全国农村贫困群体的社会救助出发,在对其整体状况进行分析的同时,以现有经济理论为基础,实证检验影响我国贫困群体社会救助的主要因素,从而为进一步完善我国农村的贫困群体社会救助制度提供相应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唐丽 《中国外资》2012,(12):235-236
构建多元化医疗救助新机制是解决困难群众"因病返贫、因病致贫"的有效途径。近年来,黄石市财政局在省财政厅正确指导和大力支持下,按照"创新方式、精心设计、加大投入、强化管理"的工作思路,着力构建以医前救助、医中救助、医后救助、特大疾病救助、资助参保和社会捐助为核心的"六位一体"城乡医疗救助体系,为完善全民医疗保障体系建设进行了积极的实践和探索。2011年,全市累计投入城乡医疗救助资金3919万元,其中,在38家定点医疗机构、6家医药公司、105家药店开展医疗救助工作,惠及16.74万名困难群众(其中城市低保6.7万人、农村低保9.4万人、农村五保0.6万人),占我市常住人口的22%。  相似文献   

6.
在新贫穷理论视角下,政府保障弱势社群基本生活的责任底线也在提高,社会救助制度的内容不断扩展。然而,作为政策执行者的基层部门,其服务能力与日益完善的社会救助制度相比,还存在一定的不适应,处于明显的"福利非均衡"状态。本研究基于东西部4县调查资料的对比分析,发现东部地区虽然在救助对象人数上少于西部,但是反常识的是在供给层面的实际工作经费(非项目经费)、工作人员工作荷载(每一个工作人员对应的低保对象)、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服务能力却低于西部。然而,东部地区较低的基层服务能力却被社会救助制度创新与发展所掩盖。本研究综合量化与质化的研究结果,揭示了东部地区制度发展与人力资源、组织机制等支撑体系之间的矛盾,特别是处于县区级与村/社区级之间的镇/街道级组织的服务能力最为薄弱。因此,要想加强社会救助服务能力建设,一方面需要优化地区间资源配置,依据能级对应理论改革基层组织;另一方面需要整合外部社会资源,依托社区能力建设,发挥社会力量参与的"借力"功能,以缓解政府为建构责任底线而产生的压力。  相似文献   

7.
河北省平泉县从2007年9月起,实施城乡特困群体疾病医疗救助。县财政年初预算安排救助金200万元。纳入医疗救助的范围包括户口在本辖区的农村五保供养对象、城乡低保户和城乡特困户。医疗救助疾病范围以重大疾病为主.慢性病和多发病为辅。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太仓市的医疗救助工作始于2003年,当时主要针对农村患大病人员进行救助。2005年,市政府和市民政局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太仓市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的实施意见》和《太仓市特困人群医疗救助实施细则》两个文件,从而真正开始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医疗救助工作。笔者就此介绍太仓探索医疗救助一体化的做法,并针对运行过程中所存在的不足谈点看法。  相似文献   

9.
第三届"中国社会救助研讨会暨中欧社会救助政策比较研讨会"是2013年由民政部主办、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中心承办的一次重要学术活动。在本次研讨会上,学者们围绕"当代中国社会救助制度比较与借鉴"的主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交流,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本次会议的研究角度涉及国内到国外、理论到实践、城镇到农村等,这些研究成果将进一步推动了我国社会救助制度的理论积累与实践探索。本文对本次会议的焦点问题:支出型贫困、低保标准制定、目标瞄准、老年贫困群体、社会救助中的特色组织、社会救助立法、反贫困的国际经验等进行了梳理,如实地概括和反映本次论坛取得的学术成果,并对我国社会救助制度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10.
一是合理确定保障范围与机制,调动农民参加积极性。作为政府推动的医疗保障体制,应以保基本健康为出发点,在保大病的同时,重点解决常见病、多发病的预防和治疗。只有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受益,并且可以全面提高卫生投入的绩效。二是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对外出的参保农民,允许其在外地符合定点医疗机构条件的医院先行就医,然后凭相关证明、发票至当地报销,以提高需要经常外出农民的参保积极性。三是出台优惠政策。对特困群体和高额医疗费用病人的救助办法,通过政府投入和社会捐助等多种渠道筹集并建立独立的医疗救助基金,解决好农村五保户、特困家庭交不起合作医疗基金的困难,加大对重大疾病患者医疗费用的救助力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途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学生专业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升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建设层次的重要途径。基于农村区域发展专业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本文从课程实践教学、实践基地、学生参与式学习与研究、实践平台构建以及课外专业讲解模式等方面探讨如何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头等大事。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统筹城乡就业,全面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全国就业局势总体保持稳定。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制约,一些城乡弱势群体的就业状况还未得到根本改善。文章以内蒙古为例,从就业促进战略、专项工程、就业培训与援助、县域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好的城镇化、社会保障制度等几个方面探索了弱势群体摆脱就业、生活困境,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就业促进思路。  相似文献   

13.
自2003年国家开展医疗救助试点以来,我国医疗救助制度在不断地改进和完善。根据2011年东北农村残疾人社会保障与服务体系的调研,结合民政部门统计数据,本文分析了农村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建设的必要性、可行性、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措施。目前,我国农村残疾人医疗救助制度存在救助覆盖范围窄、救助水平低、资金管理不善和制度衔接不到位等问题,医疗救助应该从农村残疾人抓起,扩大医疗救助覆盖范围、提高救助水平、增强救助管理和完善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14.
摘要: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养老保险经历了长期的制度实践和政策调适,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城乡一体化制度模式和运行机制,尤其是多数工业化国家也同样经历了“先城市、后农村”的养老保险发展历程,这对我国当前城乡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从二元分割走向统筹整合有着重要的经验启示:政府主导自上而下、城市农村双向推动、制度统分双层结合、时间序列上的分步渐进和空间层次上的梯度递进是社会养老保险城乡统筹应遵循的推进策略。  相似文献   

15.
王伟  魏含 《济南金融》2014,(1):71-77
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不仅需要从经济有效性视角进行一般分析,还需要从社会合理性视角和经济社会学视角进行探索研究。本文采取跨学科交叉性研究方法,运用新经济社会学相关理论和方法,将农村政策性金融的运行和发展置于其所在的社会网络背景之中,从而在社会网络的制约与影响中进行研究。本文认为农村社会金融网络场域为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提供了基本的载体,农村政策性金融应该以农村弱势群体为服务对象;嵌于社会网络中的社会资本需求对农村政策性金融发展具有间接的拉动作用,并提出了构建良性互动、充分发挥农村政策性金融功能的途径和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我国社会救助政策执行能力滞后,救助政策在基层难以完全精准到位,违背了制度设计的初衷,使得救助政策目标偏离。许多研究提出,应加强社会救助机构设置及人力资源配置,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建立社会救助信息系统等建议。这些建议都有其理论和现实基础,实践价值有待观察。今后研究社会救助政策执行有两个重点,增加机构和人员的建议是否可行值得商榷,需另寻他途;要从社会救助的政策规范本身来考察这些制度的执行问题。  相似文献   

17.
社会救助作为一项全国性公共物品,其主要的供给责任属于我国各级人民政府。社会救助法的公共治理应对国家权力的社会化,对该领域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应当树立的理念是协同合作而非管制竞争。我国现行社会救助法制体系对纵向府际关系的调整呈现“事权与财力倒置”的趋势。这既造成行政权力错位,也给公共资源配置均等化带来挑战。建立合作型社会救助纵向府际关系需要明确各级政府具体职能,建立纵向府际协同机制,规范财政转移支付法定程序,这也是社会救助法实现公共治理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回顾中国社会救助制度发展与成效的基础上,本文以社会救助的权利化、福利化、绩效化为发展维度,着眼于体制机制和管理服务研究,提出中国社会救助制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FGT指数测算了城乡老年人的贫困状况,探讨了社会保障对城乡老年人贫困削减的影响。研究表明:被养老保障覆盖的城乡老年人贫困状况均有明显改善,贫困发生率下降,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降低;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贫困削减效应要弱于城镇医疗保障制度;得到社会救助的城乡老年人的贫困发生率反而更高,但是,农村社会救助明显降低了农村老年人的贫困深度和贫困强度。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均对城镇老年人贫困削减有显著影响,享受养老保障和医疗保障的城镇老年人陷入贫困的概率更小,而享受社会救助的城镇老年人反而更易于陷入贫困;养老保障对农村老年人的贫困削减同样有显著作用,医疗保障和社会救助的影响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