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认为由中国口腔清洁护理用品工业协会和<中国质量报>主办的这个活动很好.刚才我上来接受两面针集团董事长、也是协会的理事长梁英奇代表九家"中国名牌"企业发表的<品质承诺宣言>时,我首先在头脑里出现两个相关链接.一个是:上世纪90年代末,美国有人提议为推动美国新经济发展(即给美国经济注入活力使之持续增长)的人塑像树碑纪念.有不少人提议为克林顿,认为在克林顿两届任期内是美国经济少有的持续增长发展的好时期,也有很多人提议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但是最终通过几大媒体和民意调查机构测验,得票最多的是消费者群体,也就是说,绝大多数人认为消费者群体在为国家经济发展中起着主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克林顿经济学述评唐绍欣1992年11月3日,美国民主党人克林顿在大选中获胜,当选为美国第42任总统。一般说来,在美国,民主党信奉国家干预论,共和党遵循经济自由主义。克林顿作为民主党派的总统自然遵守民主党的传统,他在其《竞选纲领》和1993年2月17日...  相似文献   

3.
1997年7月29日,美国商务部长威廉·戴利在众议院指出:“当我陪同克林顿总统在中国访问时,我访问了正在网络咖啡屋里使用因特网的学生。同时,我看到医生们使用因特网回答医疗问题。他们告诉我,现在有100万中国人上网。在美国,现在有一亿人上网。到下个世纪头10年的某个时候,全世界将会有10亿人上网。对于美国生产的产品来说,我认为这将是10亿顾客。”当美国人已将未来电子商务的超额利润视作囊中之物时,中国离电子商务又有多远?改变世界的电子商务专家们认为,电子商务有两大特点,其一是利用了现代的信息技术,尤其网络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香港《大公报》8月19日】当前在世界经济中形成了两个怪圈:在欧美尤其是美国,由于信奉凯恩斯主义,再加上美国人一向有高消费的习惯,因此逐步形成了独具特色的美国高消费模式。与之相反的是,亚洲尤其是东亚一些国家,由于受到儒家节俭思想的深远影响,加之该地区不少国家的民众生活水平较低,宁可不去消费也要把钱存起来。这样一来,便逐步形成了具有东亚乃至亚洲特色的高储蓄模式。这里集中谈谈亚洲的过度储蓄与消费不足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与美国经济发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韩玉军近年来,美国经济已基本上从90年代初的不景气中摆脱出来,实现了美国一直追求的经济高增长,就业机会达到高水平,物价稳定和联邦赤字减少等目标。这种增长势头是与克林顿政府的经济政策分不开的。一、...  相似文献   

6.
我戏《智取威虎山》中有一句唱词,“座山雕也要听侯专员的调遣”,用这句话来形容克林顿与格林斯潘之间的关系是再贴切不过的了。克林顿尽管贵为一国总统,但在经济政策上也得听格林斯潘的,而格林斯潘在制定美国货币政策、投放美元及调控美元汇率时却可以不理克林顿的茬,我行我素,这也就难怪当1月4日格林斯潘被提名为下一届美联储主席时引起世人注目,新闻媒介炒得沸沸扬扬了。  相似文献   

7.
如何判断中国经济目前遇到的问题?在金融危机下,中国到底有哪些机会?中国经济将走向何方?外界对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三个认识误区:认为中国经济消费不足,中国经济发展当中的消费增长太慢;认为中国的4万亿元投资过多投向基础设施建设;认为中国的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  相似文献   

8.
《海外经济评论》2006,(51):25-26
【美联社12月14日】世界银行13日在一份报告中说,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将在未来两年放缓,但仍将在积极的投资和消费方面保持强劲并推动东亚经济发展。世界银行还警告说,美国经济减速可能会影响依赖出口的东亚经济,但东亚经济的健康增长有能力弥补一些美国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在G20峰会召开前夕,美国提出了一个《可持续和均衡增长框架》。根据美国的说法,这个构架意在实现全球经济的复苏和持续增长。如果这个构架得以实现,那么意味着美国要增加储蓄并减少预算赤字,中国要减低对出口的依赖,欧洲要进行结构性改革来提升企业投资。不过因为各国意见的不同,这项提议并没有成为此次G20峰会的主要议程。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人眼中的中国经济张润森去年,我有机会在美国访问了半年,耳闻目睹了解到美国各界人士对中国经济的一些看法。总的来说,许多美国人都对中国的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他们中间不少人甚至认为,西方人执世界政治经济牛耳的时代将成过去,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世界经...  相似文献   

11.
宏观     
美国和中国主导世界经济 最近出版的日本(《世界周报》杂志认为,回顾上一年度的世界经济,在牵引全球经济发展的美国、欧洲、日本和中国4个发动机中,美国随着就业环境改善,个人消费增加,再加企业业绩好转,信息化投资扩大,美国经济实际增长率一直保持在4%左右;中国经济也持续着年率10%左右的增长。相反,日本和欧洲去年下半年因受货币升值和原油价格高涨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2.
根据国外经验,消费占GDP的比重达50%以上才能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所以一些发达国家始终将扩大内需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这里以美国以例,看扩大内需对其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首先,内需是美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美国是当今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美国经济总量占全世界的1/3。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靠内需拉动。90年代曾是美国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实现了长达10年之久的连续经济增长。尤其是90年代后期,连年保持4%以上的增长率。在多年来美国经济的持续增长中,消费增长始终是最主要的动力。美国是一个高消费的国家,这不仅是指美国的消费水…  相似文献   

13.
《广西经济》2009,(11):56-57
11月10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刘世锦在“2009诺贝尔奖获得者北京论坛”上发表题为《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与金融改革》的演讲,他认为,中国面临的问题是发展不足,这一点和美国有很大区别。中国经济发展方式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香港中通社1月4日】世贸组织预期,到2007年底,中国的外贸总额可能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贸易国。专家认为,美国和欧盟今后肯定会更“重视”经济日益强大的中国,在他们眼中,中国既是竞争对手,也是合作伙伴。就是在亚洲,中国经济发展的外部环境也不乐观,可以说是前有日本、韩国“堵截”,后有越南、印度“追兵”.  相似文献   

15.
张立群在近日举行的“2009中国信托高峰论坛”上表示,目前中国经济已初步进入回升通道。张立群指出,中国经济2008年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和美国等发达国家是完全不一样的,而中国经济的恢复和发达国家的轨迹也是完全不一样的。“中国经济发展首先有一个广阔的国内市场,之后有支持经济发展很好的要素保障,在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一方面越来越多的产品会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需求,另一方面就业岗位会不断增加,收入不断增加,为消费需求的扩大提供一个持久不断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现在要研究中国的改革开放、研究中国的经济发展,离开了全球经济,离开了世界市场,那是不行的。前几天,我听到广播,说克林顿一位经济顾问,任职期满后,就要到世界银行去当行长。这位经济学家认为,中国经济有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国的市场应该同世界市场连接起来,中国经济才有出路;另一个是中国需要企业家。他只讲了这两个问题。这两个问题的确很  相似文献   

17.
《市长参考》2000,(9):42-46
世界经济的发展已呈现两大突出特征:一是以WTO和跨国公司为标志的经济全球化,二是以信息产业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高新技术在加快经济结构调整、支持经济持续增长的同时,也通过国际技术贸易和技术流动,改变了国际贸易结构和技术资源的全球配置,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分工与世界经济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18.
据《国际商报》报道,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芝加哥大学教授弗格尔最近在京发表《美中经济发展之比较》的演讲时认为:“中国经济的发展并非处于同一水平,而是若干不同水平并存。”目前中国的人均实际收人正处在美国1879年左右的水平,农业劳动力所占份额相当于美国1880年的水准,城镇人口的比例处在美国1890年的水平;而小学在校学生与相关年龄组的比例已达到美国20世纪50年代中期的水平,中学教育也达到美国1970年的水平,人均预期寿命已经达到美国1966年的水准。  相似文献   

19.
美国与日本是亚太地区两大经济强国,亚太地区的经济与美日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美日两国是亚太各国、各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最大的投资者和援助国。20世纪90年代初日本泡沫经济破袭后,日本经济一直处于低迷状态,亚太地区的经济发展持续增长,严太地区经济总的来说仍保持着增长的势头。然而,自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大幅下滑,而日本经济又进一步恶化,美日两国的经济衰退对整个亚太地区经济增长速度将放慢,国际贸易增幅将大幅回落。2001年,上海对外贸易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可能下降,对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制定措施,积极应对。  相似文献   

20.
储玉坤教授和孙宪钧副教授合著的《美国经济》一书,已由人民出版社于1990年8月出版,是入该社“外国经济概况丛书”。我读了之后,受益匪浅,深深感到毛主席在五十年前说过的话,今天对我还有针砭作用:“我还在还痛感到周密研究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的必要,这是和我自己对中国事情和国际事情还只是一知半解相关联的,并非说我是什么都懂得了,只是人家不懂得”(《“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