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电子交易已越来越成为国际外汇市场交易的主要方式和发展潮流。十年前。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成立伊始就以先进的计算机和通讯技术手段,建立起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电子竞价交易系统,为成功实现人民币汇率并轨。建立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保证外汇管理体制改革措施的顺利实施做出了重要贡献,并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本刊特别专访了交易中心主管工程技术的前副总裁、现中国银联执行副总裁柴洪峰。为我们介绍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采用电子化交易系统的背景和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国货币市场》2012,(5):F0002-F0002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为银行间外汇市场.货币市场.债券市场的现货及衍生品交易提供系统并组织市场交易;办理外汇交易的资金清算.交割.负责人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的清算监督;提供网上票据报价系统;提供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信息服务:开展经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相似文献   

3.
《中国货币市场》2011,(1):70-70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提供银行间外汇交易、人民币同业拆借、债券交易系统并组织市场交易;办理外汇交易的资金清算、交割.负责人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的清算监督;提供网上票据报价系统;提供外汇市场、债券市场和货币市场的信息服务;开展经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相似文献   

4.
《中国货币市场》2007,(10):F0004-F0004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以下简称交易中心)是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专事提供银行间市场中介服务,主要职能是:提供银行间外汇交易,人民币同业拆借,债券交易系统并组织市场交易,办理外汇交易的资金清算、交割,负责人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的清算监管;提供网上票据报价系统;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中国外汇交易中心2001年度为执行中央银行和外汇局政策所开展的工作进行了全面的列举,展望中国入世后的第一个年头,我们将再接再厉。2002年工作安排大体有以下设想。  相似文献   

6.
中国银行间市场架构的特点和优势在于,交易中心不仅是银行间外汇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也是人民币同业拆借市场.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的中介服务机构。这样的一种市场架构,推动了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的共同.协调发展,经过十年的建设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完善这一市场架构,高效.协调地发展外汇市场和货币市场,把交易中心建设成人民币相关产品的交易主平台和定价中心,是当前应该积极思考和探索的问题。本刊特别专访了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局巡视员.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前总裁庞继英。  相似文献   

7.
《中国货币市场》2004,(3):10-13
2003年,银行间本外币市场交易量再创历史新,面对“非典”疫情和人民币升值压力,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在保证各系统稳定、高效运行的基础上,着力打造交易、信息、监管服务平台,上线五大新系统;实施十项新服务,提升市场服务有效性;举办“中国外汇市场发展国际研讨会”,完成多项技术、业务创新研究,积极推进机制体制创新,在系统建设和业务服务等各方面均创佳绩。  相似文献   

8.
《中国货币市场》2007,(11):F0003-F0003
相外汇交易中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为中国人民银行直属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组织全国银行间外汇交易、人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办理外汇交易的清算交割,负责人民币同业拆借及债券交易的清算监督;提供市场信息服务;开展经人民银行批准的其他业务。  相似文献   

9.
《中国货币市场》2001,(1):13-14
现代货经纪公司一直是货币市场发展的重要基石,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 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经过七年探索,目前已经形成五个方面的系列中介服务,在跨进新世纪和加入WTO的重要历史时刻,交易中心及时确定了总体目标和后五年发展的基调,将计将在服务网络的拓展与完善,外汇市场交易品种创新、货币市场服务的广度和深度,市场信息服务系统的效率等四个方面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应对未来千变万化的市场服务需求和激烈的市场竞争。  相似文献   

10.
肖钢,中国银行董事长、行长,曾任中国人民银行政策研究室主任、中国外汇交易中心首任总裁。1996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助理,并先后兼任计划资金司司长、货币政策司司长、广东省分行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局长。1998年10月任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  相似文献   

11.
8月,银行间结售汇市场与上月相比日均成交量回落。银行间外币买卖市场运行稳定,参与主体不断扩大,日均交易量显著增加。8月15日,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在银行间外汇市场上正式推出银行间外汇远期交易品种,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行间外汇市场是主要为银行结售汇制度服务,这种依附性特征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市场机制和结构的扭曲,阻碍了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因此,在新形势下,银行间外汇市场要从组织结构的改革、交易清算方式的改进、交易品种的引进等方面人手,确立新的发展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3.
《中国货币市场》2005,(12):64-67
2005年10月份,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和债券市场相对平稳,成交量小幅下降,市场流动性进一步宽松导致货币市场利率加速下行,现券市场先涨后跌出现调整,债券综指呈现冲高回落态势。  相似文献   

14.
人民币走向可兑换的步骤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加入WTO,以及中国经济实力的增强,人民币可兑换问题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研究人民币可兑换问题,首先必须清晰界定人民币可兑换的内涵。一般说来,人民币可兑换包括三个层次的含义:一是经济项目的可兑换加资本项目的管制,即人民币部分可兑换;  相似文献   

15.
苏格兰皇家银行简介 RBS成产于1727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金融机构之一,按股票市值计算,它分别位居英国第二、欧洲第二、世界第五,RBS在英国已设有2200家分行,并正在扩大欧洲、美国及亚太地区的经营。其中,在美国的全资子银行Citizens Financial Group,是美国国内第八大商业银行(以存款而论)。此外,RBS已在世界各主要金融中心——伦敦、纽约、新加坡、东京、香港、悉尼以及上海开展业务。RBS是两国最大的商业银行,所占的市场份额在25%-30%左右。2004年,RBS的收入增长18%,达到228亿英镑;税前利润增长了14%;达到69英镑,高速后的每股收益增长10%,达到172.5便士。  相似文献   

16.
踏着自主、渐进、可控的节拍,30年来,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一路风雨兼程,取得了一系列突破性进展:经常项目分步实现了可兑换,资本项目可兑换程度逐步提高,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日益市场化,外汇市场建立并获得长足发展,银行外汇业务的广度和深度都已非昔日可比。与此同时,我们的涉外企业也在汇率起伏变化的风浪中学习实践,积累经验,成长成熟。概言之,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货币市场》2005,(4):22-26
荷兰银行简介 荷兰银行(ABN AMRO)是一家享誉世界的国际性银行,总资产达6086亿欧元(2004年12月31日统计数据)。该银行在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拥有超过3000家分行,全职员工约10万多名。荷兰银行于欧洲、伦敦及纽约证交所上市。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货币市场》2005,(4):32-33
蒙特利尔银行简介 于1817年成立的加拿大第一家银行,蒙特利尔银行,已经发展成了今天的BMO银行金融集团——北美第十三大的资产金融机构。BMO银行金融集团是加拿大运作最为持久的股息酬付公司.而且是唯一的一家已连续13年获取高于13%的回报率的主要北美银行。BMO银行金融集团有着与中国开展业务的悠久历史.与中国的第一次外汇交易可以追溯到1818年。如今,在中国,银行金融集团比任何其他一家在北京、广州、上海和香港设立分行的加拿大银行设有更多的办事处。  相似文献   

19.
2006年3月25日广东金融学院隆重举办2006’中国金融转型与发展论坛,这是中国首次以中国金融转型为中心议题的高层次专题论坛。中国金融改革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历程,这一历程伴随着金融转型的过程。从时间概念上说,中国金融转型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一百年抑或二百年甚至更长。在金融转型过程中,金融制度、金融结构及众多的外部因素甚至习俗文化都对金融制度、金融结构变迁产生重大影响。正因为存在众多的影响因素,中国金融转型问题更显其博大精深和令无数学者趋之若骛的诱惑力。它的精髓在于转型问题的极具现实性,如货币政策工具的有效性、国有商业银行治理结构、农村信用社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非正规金融发展、金融法制和金融监管以及信贷市场、货币市场、资本市场的分割性等等,都是摆在我们面前且悬而未决的突出的现实问题。金融转型内容将代表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金融经济学的研究方向。本次论坛邀请的国内外专家对上述的几方面问题作了精彩演讲,下面是编者根据现场演讲笔录整理的部分专家的演讲内容呈献给广大读者。  相似文献   

20.
韩霖  高阳  何杨 《涉外税务》2013,(2):10-18
杰弟里·欧文斯先生1973年在英国剑桥大学获经济学博士学位,1973年至1980年期间,为OECD税收分部经济学家;1980年至1990期间,为OECD财政事务部高级经济学家;1991年至2001年期间,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