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西方近代就业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因较贴近现实经济生活、政策指导性强而被普遍认同。该曲线表明宏观经济的二大指数失业与通货膨胀率即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动关系。认为:当失业率较高时,应采取扩张的财政和货币政策,以通货膨胀率换取失业率的下降;而当通货膨胀率较高时,应采取收缩的财政或货币政策,以控制通货膨胀,但必然带来失业率的上升。在横坐标为失业率,纵坐标为货币工资增长率的数理模型中,菲利  相似文献   

2.
就业形势俄罗斯、东欧步入经济转轨期以后,在初步建立了市场经济基本框架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社会问题———劳动者大量失业。经济转轨以前,这些国家的失业率名义上为零。步入转轨后,其失业率“爆炸性”地猛增。如1991年斯洛伐克失业率即增加到15%;到199...  相似文献   

3.
就业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伟  蔡志洲 《经济导刊》2004,(10):92-94
中国经济增长速度非常快,但失业率却居高不下,城市公开失业率已经超过失业警戒线。在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对失业的治理和经济增长的刺激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在中国却出现就业和经济周期不相关的局面。那么我们需要反思,中国经济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什么?  相似文献   

4.
中国的经济运行没有像奥肯定律所描述的那样:高经济增长带来失业率的大幅降低,其原因,一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没有促进就业;二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失业显性化;三是由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所引起。所以,应该确立以就业优先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劳动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5.
丁承学  李雪军  王洁 《当代经济》2007,(15):102-105
中国的经济运行没有像奥肯定律所描述的那样:高经济增长带来失业率的大幅降低,其原因,一是中国的宏观经济政策推动了经济增长,但没有促进就业;二是我国经济转轨时期,隐性失业显性化;三是由经济增长与就业弹性的结构性差异所引起.所以,应该确立以就业优先为中心的经济发展战略,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和中小企业,以扩大劳动总需求,降低失业率.  相似文献   

6.
欧盟就业政策的调整及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衡量失业率的尺度,3.5%以下为低失业率国家,3.5%~7%为中等失业率的国家,7%以上为高失业率的国家。欧盟在成立之初,平均失业率一直在9.6%以上,失业问题在欧盟国家已经成了严重的问题,并对建立欧洲统一的经济新秩序构成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也是对欧盟领导人实行何种就业政策的一个挑战。所谓就业政策,是指促进劳动力供求在劳动力市场上达到合理平衡并维持这一平衡的政府行为,是对市场的调节和补充,就业政策的目标是使拥有劳动意愿的劳动者都有工作,尽可能降低失业率,达到充分就业。就业政策的提出与改进往往是建立在失业成因的一般理论之…  相似文献   

7.
绍兴GDP增长率、就业增长率和就业弹性变化趋势基本上一致,三次产业吸纳就业的能力不同。1994--2006年,第一产业的平均就业弹性为-0.77,第二产业为0.21,第三产业为0.26。绍兴经济增长与就业关系变动的特点与绍兴集群经济发达的特点密切相关。绍兴集群经济演进及就业结构变动趋势对扩大就业的启示是: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促进传统服务业转型升级;把青年劳动力作为就业和创业扶助的瞄准点;保持灵活的就业渠道,弥补经济增速下滑的失业损失;发挥政府职能,降低自然失业率。  相似文献   

8.
陈晴晔 《经济问题》2008,342(2):23-25
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政策演进的轨迹是沿着古典学派的完全充分就业理论、凯恩斯学派的有效需求不足的失业理论及其需求管理政策、新古典经济学的结构性失业理论及其人力资本政策、弗里德曼的自然失业率理论及其供给管理政策、新凯恩斯主义粘性理论及其就业对策这条主线发展和演变的.这条主线反映了西方经济学就业理论及对策批判继承的关系,也反映了其就业理论与政策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借鉴这些理论和对策对解决我国失业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就业状况的评价应有一个指标体系,包括就业、失业、劳动者素质和收入。2001年统计数据显示;虽然河南省的城镇登记失业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从业人数下降;创造就业岗位能力差;女性失业人员比例较高;下岗职工减少缓慢;职工平均工资水平落后;城镇贫困人口增加较快。整体就业状况不如全国。  相似文献   

10.
一、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分析失业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我国也不例外。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劳动力资源充足,而经济发展能够提供的就业岗位相对不足,劳动力供大于求的矛盾必将长期存在,特别是随着经济体制的转轨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变,失业人员增加,失业率上升,我国的就业形势显得更为严峻。目前我国面临的就业压力主要来自四个方面:(1)隐性失业显性化带来的就业压力。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我国长期以来实行统包统配,低工资多就业的政策,使得许多单位“冗员”过多,机构臃肿,“两个人的活由三…  相似文献   

11.
邱蓉 《当代经济》2006,(7):37-38
西方近代就业理论中,菲利普斯曲线因较贴近现实经济生活、政策指导性强而被普遍认同.该曲线表明宏观经济的二大指数失业与通货膨胀率即货币工资增长率之间呈此消彼长的反方向变动关系.  相似文献   

12.
隐性失业影响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有关城乡隐性失业研究为依据,计算所得1978—2009年各种情形下中国就业弹性的取值及其变动趋势较稳健地证明了中国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隐性失业仅提高某些年份的就业弹性,不能改变中国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的长期关系。就业弹性暂时提高的原因是隐性失业劳动力真正失业后以很快的速度再就业。而经济增长就业带动能力弱的根本原因是就业基数较大的农业、国有与集体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不足,以及其他经济单位就业吸收能力下降。  相似文献   

13.
2009年中国就业形势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初步预测到2008年底,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人员120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20%;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554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10%;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30万人,为全年目标任务的130%;,全国城镇登记失业人员845万人左右,城镇登记失业率仍然为4.0%。由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2009年就业形势更加严峻,我们必须一方面要注意努力增加就业岗位的数量,鼓励创业活动,以防止经济减速期失业人员的过快增长;另一方面要注意保障就业岗位的质量不恶化,确保最低工资标准、加班薪酬管理、职业安全和基本社会保险能够兑现。  相似文献   

14.
地区间失业状况存在较大差异是我国失业问题的一大特点,即失业率较低的地区多集中在东部,中西部地区失业率较高,东北地区失业率则一直居高不下。以此经济现象为出发点,在经济新地理学的中心—外围模型基础上,利用中间投入品来创造前向和后向联系,在效率工资模型框架基础上,构建了一个两地区、两部门关于交易成本和失业的模型。数理模型较好的解释了当前我国失业问题地区差异的空间特点,即短期来看,集聚的地方由于制造业的规模扩大,获得大量就业,而另外的地方则由于流出大量就业而承受失业。最后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桢 《经济学家》2008,(2):90-95
通过对经济增长率与就业增长率、失业率的变动关系,以及对就业弹性的分析,显示我国高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就业的相应增加,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不断趋弱。而宏观生产函数模型的结构参数变动显示资本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增强,而劳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减弱,Chow检验进一步显示宏观生产函数结构参数具有不稳定性。对经济增长与就业增长的结构偏离度分析则表明我国第二产业增长快但就业能力却在下降。  相似文献   

16.
有关资料表明,1997年中国城镇登记失业串为3.1%,实际失业率已达9、36%,有1000多万职工下岗待业,据估计,未来两年内城镇登记失业率还会趋于上升,估计可达生.5%。庞大的失业队伍不但增加了城镇劳贫困人口的数量,提高了在岗人员的赡养系数,而且直接威胁到国家、社会的稳定,此外,失业大军的存在已逐渐制约着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的速度,就业问题已成为各级政府工作的一个难点和重点。一、导致失业的原因为了能针对性地提出有效的就业对策,有必要了解~下我国失业产生的由来。导致失业的原因是多方面的;1、发展因素:我国经济具…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我国失业与就业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就业问题是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重大问题。近年来,我国城镇失业人口剧增,失业人口规模和失业率均创建国50多年来的最高记录,劳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把扩大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努力改善创业和就业环境。本文在对城镇失业人口剧增的现状和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我国劳动就业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指出,在本世纪80年代以来,工业国家的失业与通货膨胀问题出现了新的特点:多数国家的失业率加剧,而通货膨胀则下降到7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与此同时,经济增长率下降,以美国为代表的国家经济周期拉长。深入探讨工业国家失业、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的变动趋势、形成原因和经济政策,对经历了20年渐进式体制变革的我国来说,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一、什么是“高增长低就业之谜” 充分就业和经济增长都是宏观经济政策的基本目标。而这两者本身又是密切相关的。充分就业指劳动者都有机会以自己愿意的报酬参加生产的状态。当有劳动能力且愿意就业的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时,就出现了失业,其实质是劳动者不能与生产资料相结合、进行社会财富的创造,这显然是一种资源浪费。20世纪6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奥肯提出了失业变动与产出变动的经验关系。  相似文献   

20.
石玉顶 《经济师》1999,(10):17-18
如何解决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新增就业机会在哪里?人们已形成共识:要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增就业机会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然而,各地在实施再就业工程的过程中,人们却发现,大多数国有企业富余下岗职工宁愿拿很低工资收入,而不愿离开国有企业。或已公开失业或下岗并可能事实上已受雇他人或自我雇佣,但不愿公开身份,以“下岗”身份与国有企业保持劳动关系,因而形成隐性失业和隐性就业并存现象。对此许多人认为,这是国有企业职工就业观念陈旧,再就业的关键是职工要转变就业观念。我认为,“双隐”现象并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