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文翠  汪爱琴 《新疆财经》2008,(1):10-12,18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目前,人民币汇率的升值预期已使我国现实经济运行出现了货币供给量增长过快、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率较高及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效应不佳等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均与现行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相关。因此,加快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已成必然。  相似文献   

2.
《新财经》2010,(7):8-8
央行新闻发言人6月19日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新汇改将延续2005年7月至2008年6月期间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即以开市场调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的管理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人民币波动日益频繁,波动区间不断加大,人民币汇率与国际贸易的关系更为密切;与此同时,自2003年"一带一路"倡议提出至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我国对外贸易关系中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基于2001—2018年我国与59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面板数据,研究了人民币汇率波动对我国与沿线国家贸易规模的影响,结论认为在直接标价法下,人民币汇率水平变化与出口贸易规模之间呈显著的正相关,汇率波动与出口贸易规模负相关,沿线各国GDP的增加及贸易开放度的增加有助于双方贸易的发展,但贸易成本是制约双方贸易往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及改革取向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汇率是否升值引起了海内外相当范围的论争,然而真正的问题是目前阶段人民币应采取什么样的汇率制度。这应该从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历史演进、形成机制和改革取向等方面综合来考虑。就目前来说,人民币汇率制度安排所要做的是,在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适时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的改革目标可以分两步走:第一步,在2008年前建成单一的、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第二步,在2008年-2010年间,实现人民币完全自由兑换并构建人民币;汇率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声音     
《西部论丛》2010,(7):9-9
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6月19日表示,将重启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6.
徐晓莉 《特区经济》2008,(12):280-282
"人民币汇率"已成为影响中国经济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名词。自2005年7月我国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行改革以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节节攀升值使贵州对外贸易的运行受到诸多影响。  相似文献   

7.
薄岩 《上海经济》2006,(6):15-17
2006年5月15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突破8:1的心理关口,即1美元兑人民币7.9982元,这是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以来,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中间价首度“破8”.在过去的近10个月里,人民币汇率在有升有贬的双向波动中累计升幅已超过3.36%.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民银行新闻发言人日前发表谈话表示,“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根据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和我国国际收支状况,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该新闻发言人日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  相似文献   

9.
2005年7月人民币汇率改革以来,人民币汇率制度开始实行参考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此人民币汇率开始了浮动的历程.本文首先对我国现行汇率形成机制的内容和特征进行了归纳总结,然后在此基础上根据相关汇率理论和中国实际情况分析得出自汇改以来人民币汇率现时走势为"升幅可控、波幅较小"的缓步升值态势,并对宏观经济增长差异、国际收支状况、外汇储备、利率差异、物价变动水平等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的重要囚素进行分析.最后对人民币升值的正负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人民币汇改终于选择合适的时间窗口重启。6月19日晚,央行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的新闻稿,指出.将“在2005年汇改基础上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认为,“人民币汇率不进行一次性重估调整.重在坚持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继续按照已公布的外汇市场汇率浮动区间,对人民币汇率浮动进行动态管理和调节,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构建两个关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假说的基础上,利用TARCH模型和篮子货币模型实证研究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得出了人民币汇率交易价格的市场化程度偏低和人民币汇率依旧是钉住美元进行调节的两个结论。据此,我们认为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方向应该是减少对外汇市场交易的干预和参照篮子货币调节汇率。  相似文献   

12.
在2001—2004期间,亚洲货币的外汇交易量增长比全球市场更加迅速,其中人民币外汇交易增长特别强劲。对人民币未来预期因素似乎正在加入到美元日元即期汇率形成机制中并对亚洲外汇市场施加着重要影响。总体看来,具有更加弹性汇率的亚洲货币将以有效汇率为导向进行交易,美元的影  相似文献   

13.
文章采用EGARCH模型,对2005年7月至2012年12月间汇率沟通与实际干预影响人民币汇率的有效性假设、政府干预的有效性条件及运用汇率沟通的时机选择问题分别进行了研究。文章发现:实际干预能够调节人民币汇率水平并提高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的信誉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但其影响效果远低于发达国家的干预实践;汇率沟通虽未影响人民币汇率走势,但却显著提高了人民币汇率波动程度,当货币当局拥有较高的信誉或汇率波动程度较高时更加具有有效性;外国官方的施压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影响较显著,这表明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受外部干扰巨大,还没真正达到"以内为主、自我决定"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14.
国内     
《浙江经济》2010,(12):10-10
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 中国人民银行近日宣布,进一步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增强人民币汇率弹性。此举将帮助中国走上提振内需的道路,缓解因长期依赖出口与其他国家之间形成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轮人民币升值的外部压力起源于国际相关利益集团的"合唱"。此次人民币的升值对银行业务产生了较大影响。回头认真分析人民币汇率的变动过程,就可以发现,近期几年人民币对美元稳中有升,升值的压力并不因此而有所缓解,反而出现了"升值一升值预期强化一再度升值"的新循环。针对此问题,银行必须采取多方面有效措施,消除因人民币升值带来的负面影响,但长期只能通过完善汇率形成机制、建立更加灵活的弹性汇率制度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6.
周亚拿  罗漫 《老区建设》2012,(12):18-23
以美国为代表的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不停地给中国施加压力,要求人民币升值。中国政府在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的同时,自2005年7月21日起,完善了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放弃了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而选择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从而使人民币汇率弹性增强。汇率形成机制的改善也符合人民币国际化的客观趋势。人民币自2005年起至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前也一直表现出上升态势。汇率波动幅度的增加和升值的大趋势使得汇率传递问题的研究具有更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国经济信息》2005,(13):42-43
当前,人民币汇率之所以成为国际社会的热点问题之一,除政治、经济的因素外,与其形成机制有着密切关系。由于各项管制的存在,汇率水平的确可能偏离真实有效的汇率,无法真实地反映外汇供求关系。随着我国入世及金融市场的逐步完善,现行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已渐露弊端。因此,为顺应金融服务贸易自由化的发展趋势,完善人民币的市场汇率机制是摆在我们面的一种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当前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缓解这种压力有多种办法,其中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是根本.该机制由企业结售汇、外汇指定银行持汇上额管理和央行外汇市场干预的三位一体框架决定.本文讨论了该机制的特点、改革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原则、增加人民币汇率弹性和央行进行汇率干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引起了国内外的多方争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会进一步深化.本文主要从两极汇率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考虑中国应该选择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20.
本文将人民币NDF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预期的代理变量,使用ARCH模型族研究亚洲金融危机以来的人民币NDF汇率的波动特征。结果表明,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人民币预期汇率存在ARCH效应,具有尖峰、厚尾、波动群集性和非对称性等特征。这佐证了当前我国政府所采取的明智的人民币汇率政策,同时要求在保持汇率基本稳定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人民币汇率的浮动区间和逐步改善人民币汇率的形成机制,最终使人民币汇率真正体现市场对人民币的供需均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