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粮食经济研究》2001,(4):56-60
谷和的质量标准与其最终的用途是紧密相关的。就大米而言,联合国粮农组织对1995-1997年的统计数据表明,所有商业性种植的大米中约有90%直接为人类所食用。大米用作人类食物所占其总产量的比例在所有谷物中是最高的,相比之下小麦和玉米所占的比例则分别是70%和10%。大米是世界上40%人口的主要食物,是东南亚地区人口的主要食物。尽管大米用作人类食物的比例很高,但是大米的国际贸易量却相当小,只占大米总产量的5%,这表明绝大多数的大米消耗于大米生产国。据估计,世界50%的大米消耗于各个生产大米的农场。在各个国家,大米的质量标准与当地人的喜好及其财政状况相关联。 相似文献
2.
我国谷物消费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1985~2007年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食物供需平衡表中谷物消费数据,分析了我国谷物消费的变动趋势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谷物消费总量增长放缓,人均消费量趋于下降,其中,食用谷物消费总量和人均量均出现下降;饲料谷物消费总量缓慢上升、人均量则趋于稳定;收入水平、城镇化等因素对谷物消费有显著影响。目前,我国人均谷物消费的需求收入弹性出现了由正转负。 相似文献
4.
5.
中国谷物外贸格局与发展趋向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粮食生产的基本目标是确保年人均400kg的占有量,其中稻谷和小麦是城乡居民最主要的口粮用粮,玉米则是最主要的饲料用粮。目前我国粮食产量已达5亿t左右。据预测,我国玉米将在2005年后出现缺口,到2010年将有1.8亿t缺口,占粮食总缺口的55%左右,在现有技术水平下,稻谷在2010年缺口将达1.5亿t,小麦缺口逐渐缩小.并最终实现平衡。可见,相对于总量平衡来讲,品种供求平衡矛盾将更为突出。利用世界谷物市场进行总量和品种调节,将成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我国谷物类粮食近几十年的资料研究发现,近年来随着国内粮食需求的增长、国内粮食成本的上升、进口来源地的集中,加之受他国技术贸易壁垒的影响,我国谷物类粮食的大量供需缺口仍需进口弥补,已经全面进入逆差阶段,逆差规模巨大,且呈现扩大的趋势.为了确保国家谷物粮食安全,本文分析了我国谷物粮食进口发展现状,为我国粮食产业的可持... 相似文献
7.
8.
MarkusNussbaumer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4,(1):44-44
在过去的几年中,色选机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这归功于电子和光学系统方面的不断发展,在大米加工厂中,色选机被用来去除白米中的异色粒,此机器具有非常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9.
10.
12.
13.
14.
15.
该文对我国谷物生产与消费态势进行了分析,对未来谷物供需进行了展望。结果表明,近年我国在世界谷物生产中的地位得到了提升,谷物生产结构正在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而发生明显变化,我国谷物产量的持续增长,不仅保障了国内谷物价格的相对稳定,同时也对世界食物安全作出了贡献。根据预测结果,未来我国谷物将继续保持增长势头,2010年和2015年全国谷物产量有望分别达到4.63亿t和4.87亿t左右,其增产的70%~75%来自于玉米。2015年前,我国的谷物生产能够满足国内的基本消费需求,不会出现中国向国际市场大量购买谷物的情况。 相似文献
16.
该文对1961~2009年中美两国谷物产量增减变化及年际间波动进行了对比分析,中国谷物增产幅度大且增产时段多,美国谷物增产幅度稍小且增减时段相当;美国谷物产量年际波动幅度比中国的大,美国谷物产量年际波动一成以上的年份也比中国多。进而对比分析了谷物产量波动变化趋势,中国谷物产量增长快于美国,美国比中国谷物产量波动的峰谷落差大。最后分析了中美谷物产量波动差异的主要原因,中美两国谷物产量波动的首要因素是自然灾害,但国情最终决定了中美两国谷物产量波动的特点及其差异。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传统玉米食品有口感粗糙的缺点,若采用新工艺做成玉米豆腐,不仅保留了玉米的香气,吃时还口感细腻,容易消化,经常食用可增加食欲,并有减肥保健作用。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日常饮食的要求日趋多样化,若将玉米豆腐引进城市,市场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