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 毫秒
1.
2.
红平 《农家之友》2003,(9):34-34
葛根由于有以下诸多优、特点,成为养兔业首选优质牧草。1.营养价值高块根的无氮浸出物、粗蛋白、粗纤维、粗脂肪和粗灰分分别占干物质的90.4%、5.37%、2.64%、0.33%和1.62%,叶片含粗蛋白27.18%,粗纤维18%,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营养丰富,兔采食葛叶一段时间后被毛光亮,毛纤维品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以葛根、金银花为原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优化试验,研究原料粒度、原料配比、泡腾剂酸碱比、甜菊糖苷添加量对葛根金银花泡腾片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当葛根添加量为0.4 g、金银花添加量为0.4 g、碳酸氢钠添加量为0.4 g、柠檬酸添加量为0.48 g、甜菊糖苷添加量为0.024 g、葛根和金银花粒度都为100目时,制备的葛根金银花泡腾片呈灰绿色,有金银花和葛根香味,产气效果较好,滋味酸甜适中,葛根素含量达1.239 mg/g。  相似文献   

4.
5.
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品茶不仅是一种生活习惯、一种文化,更是一种健康。但只有根据人的身体需求,结合茶的品性特点,  相似文献   

6.
7.
葛根是一种藤本植物粉葛的根部,具有改善脑部血液循环的功效,葛根茶具有清热、分解酒精、醒酒健胃、解酒护肝等功效.现将有机葛根茶的加工技术介绍如下: 工艺流程 鲜葛根→清洗→去皮→葛根皮→清洗→干燥→制粉→配方造粒(辅料)→焙炒→葛根茶.  相似文献   

8.
《农村工作通讯》2008,(14):F0003-F0003
祁门红茶,简称祁红。产于中国安徽省西南部黄山支脉区的祁门县一带。祁红自清光绪年间一经问世。就以其优异的品质成为红茶中的后起之秀。祁红“祁门香”香飘五洲,主要出口英国、荷兰、德国、日本、俄罗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相似文献   

9.
每年6月份,是岭南茶农最犯愁的季节,因为6月份是茶园内最容易生虫、虫害最严重的时候,面对虫害怎么办?诸多茶农的选择理应是杀虫,不管是物理杀虫,还是药物灭虫,总之虫害是一定要处理的。可偏偏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喜欢与众不同,广东省内最大茶商之一英德市上茗轩茶叶有限责任公司想了一奇招,“我们不杀虫,让它吃便是。”任虫吃,不喷洒农药,不施化学肥,半野生种植的上茗轩牌英德红茶,再次让这种古老的岭南茶品大放异彩,将源自唐朝的古老茶种的原始味道得以延续。  相似文献   

10.
葛根的经济价值及栽培加工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葛根的经济价值及栽培加工技术黎玉才葛(ueraria)属豆科多年生藤蔓植物,又名葛藤、葛根、葛麻藤、粉葛藤、野葛。不但是优良的保水固土植物,而且具有独特的医疗价值,对多种疾病有较好的疗效。用其根加工的葛粉,在国际上十分走俏,葛粉食品是日本皇室的特供品...  相似文献   

11.
林梅 《现代食品》2021,27(4):14-17
建设茶文化资源库,有助于深入挖掘茶文化背后的传统文化精神,且对茶膳系列菜品的开发有综合促进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茶文化资源库建设背景下茶膳系列菜品开发与研究的价值,通过多维度茶膳系列菜品开发,带动茶文化系列的全域旅游资源开发与拓展,形成区域性发展特色,助推旅游业的整体升级.  相似文献   

12.
本文采用超微粉碎技术制备超微红茶粉,研究超微粉碎时间对红茶粉末的显微结构、功能特性、流动性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超微粉碎改善了红茶的理化性质,增加了功效成分溶出率,提高了其抗氧化活性,其中20 min粉碎时间制得的超微红茶粉理化性质变化显著,30 min粉碎时间制得的超微红茶粉抗氧化活性较强。  相似文献   

13.
许婧 《现代食品》2022,28(4):70-73
随着科技的进步,许多新技术在茶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使茶叶突破了传统饮料的概念.茶叶生产从单纯的农副产品加工向现代化新型食品工业转变,其中茶叶深加工向保健食品方向发展成为茶叶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重点对茶叶保健食品的加工技术进行分析,以期能够有效推动茶叶深加工,进而促进茶产业高效发展.  相似文献   

14.
孙巍  方辉 《现代食品》2021,27(3):202-205
本文随机选取5种品牌的银杏速溶茶产品,依照GB/T 8313—2018对其中儿茶素含量进行HPLC检测分析,用无水乙醇对5种样品做超声波辅助提取。检测结果发现,5种银杏速溶茶的随机抽样测验均符合目前国家标准茶饮料茶多酚最低含量要求。本文通过参照茶饮料国家标准,在一定程度上分析5款泰州市售银杏茶饮料的品质,给消费者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5.
陈文华 《中国农史》2006,25(4):3-11
本文综合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对中国古代的茶具进行宏观的考察,认为茶具随着饮茶方式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饮茶方式的变化而变化。由于民间百姓与宫廷贵族经济水平和政治地位不同,人们在饮茶过程中的价值追求也不相同,因而在茶具文化上也呈现明显的差别。  相似文献   

16.
以荷叶和绞股蓝为主要原料,对荷叶与绞股蓝复配比例、过筛目数、水的添加量和冲泡时间4个因素进行单因素试验,并根据单因素试验结果,设计L9 (34)正交试验。结果表明,绞股蓝荷叶复配茶包最佳工艺配方为:荷叶添加量与绞股蓝添加量的比例为1:4、过筛目数为70μm、水添加量为150 mL、冲泡时间为7 min,此条件下的荷叶绞股蓝复配茶包感官评分最高,为95分。  相似文献   

17.
杨载田  王鹏 《中国农史》2003,22(3):21-25
历史时期的湘茶生产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为久远的时代,但发展于唐宋,兴盛于鸦片战争后的清末民国初期。这不仅有赖于湖南具有发展优质名茶生产的自然生态环境,而且与湖南茶农能根据不断变化的市场形势,适时调整茶类结构和区域布局,大力发展和制作优质名品名茶有关。为重振湘茶雄风,在我国已加入WTO的当代,应继承湘茶生产的好传统,精心规划,科学布局,以实现茶叶的区域化种植,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以最合理的茶类结构、最优的质量和最合宜的价格抢占世界市场。  相似文献   

18.
陈文华 《中国农史》2005,24(3):3-11
早在唐代,饮茶之风遍及大江南北,甚至远播青藏高原,并且出现了“茶道”一词。但是陆羽的《茶经》及以后的茶书都不提“茶道”,而是重点阐述品茗艺术(茶艺)。相反,日本将中国的饮茶引进本国之后,却发展为带有浓厚宗教色彩的茶道。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造成中日两国茶文化向不同的方向发展,中国文人们将饮茶发展为一门生活艺术,日本的僧侣由将饮茶变成为佛门清规。  相似文献   

19.
以成熟龙葵果、蜂蜜、白砂糖作为原料,用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通过优化工艺、确定单因素条件、设计正交试验,酿制龙葵果酒。实验确定的优化发酵条件为:含糖量17%;发酵温度26℃;果酒酵母和活性干酵母比例为3:1,加量1.3%;发酵时间5d;酿制的龙葵果酒色泽浅黄,酒味芳香,口感醇厚;总糖含量8%~10%;酒精含量8.5%;pH为4.1~4.4。  相似文献   

20.
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的制约瓶颈和突破路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保护性耕作是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的有效途径,是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重要抓手。新世纪以来,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经历了从农机主导向农机农艺融合发展的历程,呈现出技术结构集成化、推广主体多元化、应用主体规模化的发展趋势。同时,在黑土地保护性耕作发展过程中,面临着来自于农户认知、技术结构、土地规模、推广体系、补偿机制等方面的现实障碍。因此,需要从提升农户认知水平、加强先进适用的技术研发与集成、推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创新、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加强政策引导与法制建设等方面营造黑土地保护性耕作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