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童莹 《时代经贸》2020,(11):87-88
随着大数据、机器人时代和财务共享模式的到来,“1+X”智能财税证书顺应趋势而出现,同时高职会计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 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重新构建。本文通过对“1+X”智能财税证书进行分析,探究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新型财会人才培养需求,深化“1+X”智能财税 复合型智能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让学生把握更多、更好的就业与择业机会,培养互联网人工智能时代新型财会人才。  相似文献   

2.
实施“1+X”证书制度是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举措。深入研究和理解“1+X”证书制度下书证融通的内涵,坚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教师为根本、以教材为基础、以教法为途径,确保“1+X”证书制度落地生根,将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训练相结合,将学历教育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各行业企业对人才技能要求的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相对接,为高职院校培养高质量复合型技能人才提供有效支撑。  相似文献   

3.
围绕“1+X证书”制度构建高职院校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是培养更多复合型工匠人才、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要举措。“1+X证书”制度要求高职院校将职业技能等级考核标准融入专业课程体系,突出土建类专业课程的实践性、创新性以及标准性。立足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详细阐述构建“1+X证书”制度土建类专业课程体系的内在逻辑,即以培养复合型人才为目标,明确土建类课程体系的开发流程;以岗位职业活动为载体,优化土建类课程内容;深化校企合作,打造“书证融通”模式;优化课程评价体系,建立以“X”证书为导向的评价机制,推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4.
由于优秀室内设计人才短缺,从业人员设计水平参差不齐,室内设计行业对高水平室内设计人才需求空前旺盛。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具有培养和输送专业人才的艰巨任务,“1+X证书”制度的施行能够为室内设计专业培养更多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增强毕业生的就业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应当重构人才培养和考评方案,完善培训模式及课程标准,扩大国家资质等级证书专业覆盖率,打造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和管理模式,培养更多市场需求的室内设计人才,提升高职院校室内设计专业“含金量”,满足室内设计专业发展所需。  相似文献   

5.
冷静  卢俊 《经济师》2024,(2):120-122
近年来,1+X证书制度和高职学分银行建设引发了高职教育领域的关注与探讨。文章以高职移动商务专业教学改革为核心,讨论了基于1+X证书制度的高职学分银行建设的问题与对策。  相似文献   

6.
“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是在建筑装饰行业企业对岗位需求标准日益提高的背景下,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探索,并通过分析高职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学工融合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的特点,为下一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高职院校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促进高职学生就业的重要举措。全文基于实践中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学改革对接研究的体会,对实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进行了探讨,提出“双证制”改革的可行性措施,力求使高职教育改革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系统性工程得到落实和推广。  相似文献   

8.
“双证书”制度是高职教育深化改革的重要举措,但我国高职教育“双证书”制度尚处在起步阶段,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高职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融合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对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与高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叶婷 《经济师》2023,(8):154-155+158
课证融通是将“1+X”证书的课程标准和内容视情况加入到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中去,是学历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对接。课证融通的推行,可以使职业院校、企业、学生等相关部门和人员达到共赢的局面。高职《管理会计》进行课证融通势在必行,可以通过改革教学过程、改革教学方法、邀请行业专家进校园、强化双师型队伍建设、推进学分银行建设、推进国家资历框架建设、改革评价方式这些方面的开展,进行课证融通。  相似文献   

10.
梁英瑜 《时代经贸》2021,(3):126-128
2019年,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本文通过调查企业对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需求情况,以期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推进实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11.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是高职教育教学领域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有重要研究意义,根据多年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实践和对高职院校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审查把关的经验,进行高职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找出适合我国国情、适合高职院校、适合具有创新性、前瞻性和实用性的人才培养模式。本文以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人才培养改革与创新为例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刘正安 《当代经济》2016,(36):95-97
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作为高职教育重要内容之一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也就自然而然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职人才的创新创业教育具有时代发展的必要性,但是深入分析我国现行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后,我们发现还存在诸多问题:教育理念与认识、师资队伍力量良莠不齐、课程体系单一、创新创业载体相对缺乏等等.在“互联网+”的大情景下,需要探索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新路径,才能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大学英语课程兼具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特点,与课程思政有效融合是实现高职院校学生“德、识、能”三位一体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作为“三教”改革的重要抓手,课程思政与大学英语有机融合,为实现高职国际化人才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保驾护航。通过分析当前高职大学英语课程思政建设的困境,提出“三教”改革视域下大学英语开展课程思政的“四融合”对策,为促进高职院校课程思政内涵式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马莉萍  张海英  王波 《时代经贸》2014,(6):135-135,138
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是提升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途径,决定着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改革方向。本文以我院为例,提出了”课证融合、技能递进、四业联动”的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了会计电算化专业以职业核心能力为主的创新型模块化课程体系,建立了校企深度合作、工学紧密结合的职业教育环境,形成了一套全新的高职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以培养会计电算化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  相似文献   

15.
王国权  才智  韩紫恒  马海峰  赵福军 《经济师》2014,(1):179-179,182
通过对IT专业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分析,文章主要从校企合作平台的搭建、培养方案制定、课程置换管理办法制定、网络管理平台研发、课程置换成绩评定及考核机制改革等方面对于基于校企课程置换的"3+1"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进行了研究与探索。实践证明,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提高IT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具有较为重要的意义,改革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6.
保障农民的居住权益是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改革的前提,顺应农民城镇化和住房形式的多样化需求,试点地区围绕资格权保障机制进行探索,创新出了五种“户有所居”的保障形式,即“基本供给类”“改造提升类”“整村重建类”“需求提升类”“城乡融合类”。构建“根植性”分析框架,从保障目标、资源禀赋、组织保障、人员认定和制度支撑五个方面,对两省五县的住房保障实践样态进行对比,分析不同类型住房保障实现形式的差异表征和原因,提炼实践探索的形成逻辑、适用条件、组织保障和支撑基础。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经验逻辑和不同地区住房保障行使相机抉择的方案。进而从多方主体协同参与、土地和房屋多种供给、不同类型住房对象保障三个方面提出农村住房保障的推进路径,以期为探索宅基地资格权的有效实现路径及完善宅基地制度提供有益参考,同时也为进一步构建农村住房保障体系提供科学原理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高职院校构建具有自身特点的校企合作机制和产教融合机制,积极引入区块链技术,可以有效加强高职院校师资建设,构建以区块链技术为基础的混合式“双师育人”模式。充分发挥“互联网+人才培养”的重要价值,有助于提高专业流程化操作技能及管理,促进中国高职“双师育人”模式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通过从区块链技术融入高职“双师育人”模式的具体意义出发,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进而提出了区块链“双师育人”模式的融合教学策略,以期能够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刘琦 《时代经贸》2017,(34):56-57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外贸企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根据我国外贸结构转型升级和国际网络贸易发展的要求,开展基于互联网+时代下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课证岗融合的多维立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积极探索一条高职国际商务类专业行之有效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之路。  相似文献   

19.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与制定直接涉及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中最核心的一项工作——专业建设,同时它也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本文以扬州环境资源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借鉴了江浙示范性高职院校的实践经验,对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和实施等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对各高职院校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20.
基于现代学徒制的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建构是对高职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文章从传统学徒制与现代学徒制的区别入手,提出实施现代学制的必要性,并基于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现代学徒人才培养方案、招生与招工方式、教学方案制订、教学队伍组建等方面进行了全面探索,提出了基于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建构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