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矿产资源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但是矿山开采对矿山环境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破坏,对矿区居民和生物系统带来严重威胁。近年来,人们对矿山环境保护工作越来越重视,矿山生态修复工作却仍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主要分析了矿山开采对生态环境的破坏现状,详细阐述了目前国内主要使用的生态环境修复技术和运用案例,强调了生态环境修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4月6日,陕西省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的《陕西省非煤矿山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工作方案》指出,将取缔关闭非法开采和非法违法生产建设的非煤矿山,治理整顿违规生产建设、违规使用爆炸物品、安全及环保设施不完善的非煤矿山,规范资源开采和安全生产秩序,健全部门联动监管机制,有效预防生产安全事故。方案要求,集中整治开采秩序混乱、破坏资源、污染环境、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矿山,重点治理事故多发的小矿山和小采石场。方案强调,小矿山和小采石场发生较大生产安全事故,责令停产整顿6个月,并对相关责任人进行高限查处。对整改后仍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依法予以关闭。  相似文献   

3.
冯桂芳 《魅力中国》2009,(21):167-167
坚持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并重,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勘查及开采利用煤炭资源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禁止"三废"无序排放,健全煤炭企业生态环境管护体系,完善煤矿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加强煤炭企业生态恢复治理,逐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履约备用金制度,建立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示范区。  相似文献   

4.
冯桂芳 《魅力中国》2009,(27):101-101
坚持煤炭资源开采利用与生态环境并重,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勘查及开采利用煤炭资源要加强环境保护,防治地质灾害,最大限度的减轻矿业活动对矿山生态环境的破坏,禁止"三废"无序排放,健全煤炭企业生态环境管护体系,完善煤矿生态环境监管制度,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坚持"三同时"制度、土地复垦制度和排污收费制度,加强煤炭企业生态恢复治理,逐步建立矿山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履约备用金制度,建立矿山生态恢复治理示范区。  相似文献   

5.
为了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大型废弃矿山的修复治理工作迫在眉睫。本文结合河北某矿山开采工程实例,通过分析矿山资源开采所产生的环境问题,综合研究国内外现有的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措施,以期为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修复治理提出可行性方案,为生态环境保护出一份力,也为同行业工程提供一定的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文就绿色煤矿建设的基本条件,从技术、环境及经济和社会效益方面,制定相关指标评价煤炭企业绿色煤炭矿山建设能力,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如下建议:一是以"绿色煤炭矿山"理念为指导开采矿产资源;二是制定与完善法律法规,保证"绿色煤炭矿山"建设的顺利推进;三是加强监督,依法整治煤矿业秩序;四是倡导绿色开采技术创新;五是推行目标责任制管理。  相似文献   

7.
为科学利用矿产资源,促进矿山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保护地质环境和土地资源,按照“谁开发谁治理,谁破坏谁复垦”的原则,生产单位在完成矿产开发后需要对矿山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本文以同心县某煤矿恢复治理工程为例,研究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及后续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经济的持续发展,我国城镇化水平越来越高,城市河道水环境面临不同程度的破坏。这不仅对城市生态水环境造成严重威胁,也对河道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十分不利。鉴于此,研究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工程和生态修复设计对城市河道来说非常关键。面对这种现状,我国政府大力开展河道综合整治及生态修复,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效果。笔者根据实际工作和学习经验,对城市河道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设计进行探讨,以期维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市河道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徐州是全国有名的"百年煤城",近年来由于大力开采,贾汪区煤矿的塌陷造成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生态环境加剧恶化,煤矿塌陷区的生态环境治理刻不容缓。文章以徐州贾汪原煤矿塌陷区整治而成的潘安湖湿地为例,探讨潘安湖煤矿塌陷区生态治理的现状、措施方法以及当前我国煤矿塌陷区生态治理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土地资源自始至终都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关键物质资源以及基本生产资料,合理整治土地以及修复生态是社会进步的基石。而测绘地理信息技术是全域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领域的常用技术。本文介绍了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概念,论述了全域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现状,并对全域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领域测绘地理信息技术的实践应用进行了进一步探究,以期为全域土地整治和生态修复的工作开展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煤炭是我国重要的能源之一,在我国经济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井下煤层被开采以后,会破坏其周围岩层原有的力学平衡,导致地表发生沉降,有可能使矿山及地表发生危险。文章以矿区地表单点下沉动态规律为例,分析了井下煤层开采引起的地表形变规律,建立了动态数学预测模型,研究出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并不能直接适于煤矿地表沉降数值建模,然后对该数学模型进行了改进,使其能够较好地模拟出煤矿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12.
庞家友 《魅力中国》2013,(25):392-392
随着机电技术的应用,煤矿企业挂心的竞争力得到了有效的增强。矿山机电是一种为基础原材料的工业服务类重型机械设备。它不但使我国的煤炭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开采。也促使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为煤炭生产的现代化进程起着重要的作用,井且它已经成为煤矿企业衡量现代化程度的标准。  相似文献   

13.
秦鹏 《发展》2011,(5):17-18
近年来,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作为探索环保新路的具体行动之一,引起了广泛关注,也受到国家高层的重视。变化首先是在政策层面,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专项执法检查,制定了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政策。随后,在操作层面,相关企业加强了生态环保意识,通过多方合作,在实际矿山开采过程中把生态破坏程度降至最低。  相似文献   

14.
《江苏科技信息》2019,(29):74-77
文章认为,依托技术支撑,通过行政手段强化对露采矿山开采作业行为安全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监督指导,以促使其规范开采;对终了台阶及时进行植被再造,边开采边治理边恢复,以修复生态环境;采掘作业场所控制粉尘排放,以保护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15.
煤炭是一种重要的能源矿产,对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人们对煤炭资源的过度开发,使得地下矿层采空矿层的上部岩层的平衡遭受到破坏,出现大范围的弯曲塌落,加重了水土流失、环境污染等问题,严重破坏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本文在阐述煤矿塌陷地内涵、形成和分类的基础上,分析塌陷区对环境的影响,从煤矿塌陷区生态重建机制、生态恢复和治理、生态工程建设等方面分析如何打造高效的煤矿区生态系统。  相似文献   

16.
刘海樑 《黑河学刊》2004,(3):99-100
露天煤矿闭坑后可能引起的土地破坏、水体污染、大气污染和地质灾害生态环境问题,根据国内外的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提出了土地复垦、环境污染治理和地面地质灾害防治的一系列对策,认为露天煤矿开采年限末期应制定详细的闭坑计划,充分利用矿山现有的人员和设备进行环境污染治理和矿山生态恢复。  相似文献   

17.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废弃矿山面积逐年增加,但修复资金需求量巨大。各级政府可以引导社会资本通过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解决修复资金短缺问题。本文以某废弃矿山为例,结合生态修复的总体思路与原则,提出修复方案,并分析实施步骤、运作模式及收益,为矿山生态修复项目市场化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冲击矿压作为煤岩动力灾害,直接威胁着煤矿的生产和人员及财产的安全。冲击矿压是积聚在矿井巷道和采场周围煤岩体中的能量突然释放,在井巷发生爆炸性事故,产生的动力将煤岩抛向巷道,同时发出强烈声响,造成煤岩体振动和煤岩体破坏,支架与设备损坏,人员伤亡,部分巷道垮落破坏等灾难的一种现象。显然,冲击矿压是威胁矿山开采安全的一大隐患,并随开采深度的增加,其危害性也不断加大。  相似文献   

19.
本文基于文献计量探索绿色矿山建设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为绿色矿山建设研究与实践提供参考。其间运用专业文献计量工具Citespace等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与CNKI数据库收录的国际、国内关于绿色矿山建设研究文献的发文量、发文作者、发文国家、高频率关键词进行相关指标统计和可视化分析。研究表明,绿色发展是永恒不变的主题,我国绿色矿山建设方面的研究处于世界领先地位,并基本步入理论应用阶段;当前的绿色矿山多指的是绿色煤矿,且研究侧重点为技术应用和生态资源协调可持续发展方面;业内人士、研究机构及政府需要在绿色矿山建设有关标准和制度体系、发展模式及建设规划编制、矿山信息系统、智能开采及生态经济等方面通力合作,共同推动绿色矿山建设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20.
李望龙 《魅力中国》2014,(14):348-348
矿山地质灾害是指由于人类采矿生产活动而引发的一种破坏地质环境、危及生命财产安全,并带来重大经济损失的矿区灾害。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影响大;潜在灾害隐患突出;煤矿开采深度和采空区相应也大,致使地层应力失去平衡,产生地面塌陷、地裂缝或岩爆等灾害;现阶段,我国矿山地质灾害的发生几率、频度、强度及灾害损失均呈显著上升态势,对灾害的全面预防和彻底治理已是刻不容缓。应尽快完善资源开发与防灾减灾的相关法规建设,使资源开发和灾害监管有法可依。地方政府主管部门要加大对矿山环境与灾害源的监管与治理力度,防止新的隐患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