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雪  王传玲 《经济师》2023,(9):155-15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对于大学生道德培养、人格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与实践严重匮乏,无益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意蕴,并全面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3.
《经济师》2019,(7)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指中华传统文化中积极的、有益的核心思想理念、传统美德和人文精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有机融合,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完善的道德品质,增强文化自信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可以通过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价值、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学课程体系,开展多种形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和营造有益的校园文化氛围等途径。  相似文献   

4.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的文化形态日趋多元化,给我国主流价值文化带来巨大冲击。当代大学生正处于价值观念形成的关键期,需要予以科学引导,培养学生正确的观念。传统文化作为历史文化的瑰宝,如今依然焕发着活力。在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中,需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其中,推进思政教学改革,以提升思政教育的实效性。基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以期推进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的改进。  相似文献   

5.
张纯 《经济研究导刊》2022,(35):131-133
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一体化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是学校思政课和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是推进新时代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迫切要求。研究探寻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一体化建设的路径,要从课程目标上整体把握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使命、规划和本质要求,从课程内容上统筹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的学段衔接、资源整合和教育合力,从课程教学方式上按照立德树人教育规律推进课堂教育和实践教育的方式方法,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全面开展大中小学思政课中华传统文化教育师资队伍的优化、协同和培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重视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改进教育方法,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国家首批“双高计划”专业群立项建设单位,青岛职业技术学院坚持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融入“双高”专业群课程体系建设,以“第一课堂”为主阵地,充分发挥“第二课堂”作用,将优秀传统文化与大学生实践相结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美育工作与校园文化建设相结合,通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职院校美育教育体系方面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高校应基于课程思政全面开展生态文明教育,引领学生有效继承中华传统生态智慧的精髓,确保学生有能力处理个人与社会、个体与自然的关系。教育工作者需对课程思政视阈下的生态文明教育的现实意义建立正确认识,科学构建人才培育目标体系。通过以正确目标为导向,提出思想政治教育与生态文明教育的深层次融合、聚焦大学生的价值引领及生态情怀的培育、贴合现实社会的生态文明与课程思政的全面融合、基于社会大环境凸显行为实践四个工作新路径。  相似文献   

9.
蔡家彬 《江南论坛》2014,(10):25-27
正习近平总书记今年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和阐发,努力实现中华传统美德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彰显中央新一代领导复兴中华文化的治国理念和重振中华道德传统的雄心。2014年,中央文史馆下达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化强国建设》课题。5月,全国政协就"书院与中华传统文化"开展调研。湖南、江西两省书院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近年书院研究活动搞得  相似文献   

10.
为进一步高效落实国家关于教育重要性及思想政治领域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将课程思政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教育全面培养体系,把课程思政和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有机融合,作为英语读写课程未来课程改革的主要方向。在完成英语读写课程所需知识传授的基础上,积极结合相关课程思政元素,培育当代大学生对本国文化认知与认同,进而培养出具备充足文化自信与无限家国情怀的优秀语言类人才,最终高质量完成高校立德树人这一根本任务。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情况来看,课程思政已经成为一个热点问题,这不仅关系到高等教育改革的成果和成效,也影响到高校教育“立德树人”教育目标能否实现。财务管理课程是高校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将其与课程思政进行融合创新,在财务管理课程中有机融合爱国理念、绿色发展、传统文化、品行道德、创新创业等内容,能够在对大学生进行专业能力培养的同时,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完善学生的德行品格,以达到全方位、立体化培养人才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积累了灿烂的优秀文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必须"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等教育作为"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和思想文化创新的重要源泉",积极探索和创新传统文化传承模式,深入挖掘传统文化的丰富资源,提升当代大学生道德素质,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随着中国经济加速地发展,很多传统文化都被忽视了,甚至陷于流失的境地.因此,在当前新媒体飞速发展的背景下,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传承现象,以及要怎样抓住机把新媒体技术和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这些都值得我们探讨.  相似文献   

13.
赵华 《经济师》2023,(10):126-127
中华5000年优秀传统文化是文化建设的根基和灵魂,坚定践行文化自信,将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和时代创新成果传播出去。而云冈文化不仅包含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理念,也是其文化自信独特的精神标识。文旅融合是游客感悟文明,提升文化修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的主要手段。文章经过长时间调研,深入挖掘云冈文化资源,指出文旅融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创新文旅融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4.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加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有效手段,将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对于提升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质量、构建“三全育人”的大思政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分析高职院校第二课堂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入手,阐述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须遵循的原则,提出高职院校第二课堂与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主要路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现象日益明显,我国社会已经进入以QQ、微信、微博和抖音等为主要载体的微媒体时代,微媒体时代的到来对人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价值取向带来巨大影响,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引发新的挑战。微媒体传播主体大众化、传播内容娱乐化、传播渠道多元化、传播方式碎片化,表面上加大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实则社会认同度并未显著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态势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8,(4)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在高校的推行必将是一场长期的、持久的任务。而学校作为文化传承的主要阵地,要将优秀的传统文化教育落到实处。文章在对山西省民办本科院校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实践和经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要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民办高校文化建设相结合,达到潜移默化的教育效果,实现师生与学校的整体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自诞生起,就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建设、兼收并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先进思想,开创了独树一帜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治理体系。带有巨大优越性的政治制度和治理体系,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发挥经久不衰的作用有着密切的关系。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人的自我修养与中国共产党重视人民性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具体实践提供了智慧与创造力。进入新发展阶段,面对新的形势与挑战,更加需要不断传承与浇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根基。  相似文献   

18.
实现共同富裕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必然结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予共同富裕以深厚底蕴,共同富裕价值旨趣的人民性、基本内涵的统一性、分配方式的正义性、实现过程的渐进性都能在中华优秀传统义利观中找到原初根柢,共同富裕则赋予中华优秀传统义利观以现代力量。中华优秀传统义利观的现代性转化,离不开马克思主义这一先进思想的激活、中国共产党这一先进阶级的传承、社会主义生产方式这一先进生产方式的催化。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要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有效贯通起来,既要坚定文化自信,让经由“结合”的共同富裕彰显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也要坚持守正创新,在推进共同富裕中赋能传统义利观的现代化升格。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的智慧结晶,凝聚着中华民族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的道德规范、思想品格和价值取向,具有极为丰富的思想内涵。但随着信息化程度的加深,特别是在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各种知识、文化在不同领域渗透更加深刻,传播速度更快前所未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面临新的挑战。图书馆作为保存、传承、传播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场所,图书馆有责任和义务,在新时期弘扬、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20.
于涛  张元 《大陆桥视野》2021,(4):108-109,112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加强思政课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强化其师德养成,培育优秀的思想理论传播者.思政课好教师具体体现在以道立教、以德立身、以术立言、以爱立行等方面.培育“思政课”好教师需要强化“四有好老师”“四个相统一”等理念教育,提升思政课教师的师德自觉,使其道德修养与公民素养、道德与民族品质同频共振.汲取传统礼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