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幸福是人生的永恒主题,人人都向往和追求幸福。教育是人类追求幸福的有效途径,加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对于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建设幸福中国具有重大意义。在深入分析大学生幸福观现状和成因的基础上,系统阐释了知、情、行的融合是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目标指向,着力构建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体系。  相似文献   

2.
论大学生幸福观的养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大学生正面临日益严峻的幸福观危机:幸福理想缺位、失范,幸福情感困惑、麻木,幸福人格与生活方式分裂、扭曲等。这一危机既是社会转型时期多元、多变、多样的社会经济关系的表现,也与高校德育中幸福观培养边缘化密切相关。我们要以人性关怀为出发点加强大学生幸福观培养,构建有助于正确幸福观形成的教育机制与社会环境,从而使高校德育充满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幸福观教育有利于大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健康的人格以及高尚的道德观.本文论述了大学生幸福观教育中存在的重视度不足、内容不全面、形式单一、与现实生活相分离等问题,并探讨了完善大学生幸福观教育的对策:形成各部门高度重视的运行保障机制;构建科学合理的幸福观教育内容体系;开辟多种多样的幸福观教育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幸福观是古今中外文化交流融合的结果。与传统儒家的幸福观相比。近代幸福观带有自己明显的时代特征:充分肯定幸福的感性物欲向度;较为妥帖地安顿个体和群体在幸福中的位置;将不幸更多地归因于宏观的社会环境;获取幸福的路径更加多元化。  相似文献   

5.
时代的不断发展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展大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不仅是实现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根本要求,也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的重要保障。高校应把积极心理品质培育纳入人才培养工作,融合思政教育、打造专项网络媒体教育平台,发挥文化育人功效、积极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联合家庭力量、实现良性循环,从三方面保证积极教育理念的全面渗透,帮助大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及乐观积极的思维模式,强化大学生的积极认知、情感和意志,培育出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相似文献   

6.
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的理想信念通常侧重于职业理想,以实践活动为具体方式,以生活理想为主要追求。新时代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必须结合高职大学生理想信念的特点,纠正其形成过程中出现的功利化、庸俗化、碎片化等不良倾向,围绕职业教育的中心任务,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实践为基础,以微观为契机,开展融合式教育活动,推动其实现超越性发展,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引领学生精神成长,升华理想信念境界,坚定理想信念。  相似文献   

7.
绿色消费观是以绿色发展理念为指导的,站在生态文明的更高起点,位居理性消费的更高层次,以绿色高质量发展为更高目标的消费理念。大学生作为我国消费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始终站在时代前沿,引领风气之先。针对新时代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重要意义进行阐述,对现存问题进行透彻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具体培育对策。这不仅有利于引导新时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绿色消费观,增强绿色消费理念,践行绿色消费行为,同时也有助于为绿色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8.
强化大学生党员思想培养力度,有效提升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觉悟及政治素养,是推动高校改革发展的根本需要,也是推进高校党建工作的必然趋势。新时代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但当下大学生党员还存在党性观念不强、理想信念薄弱、党员意识缺乏等问题,高校应从创新党支部思想教育内容、增强组织凝聚力,构建专项新媒体教育平台、提升大学生党员思想培养效果,实施经常性学习活动、加强大学生党员思想培养力度,打造专业的大学生党建工作团队、提高思想教育质量四方面入手,创新开展大学生党员思想培养,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综合素质,打造一批优秀的大学生党员队伍,充分发挥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9.
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永恒主题和育人内容,高校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和主要渠道。新时代,高校需要深入挖掘爱国精神的核心观点,通过厘清逻辑起点、掌握逻辑要义以及探寻逻辑旨归来进行相关教育工作,在遵循教育规律的基础上优化教育流程,在守正创新中凝聚大学生广泛共识,以坚定大学生理想信念,巩固理论教育指导地位,实现高校立德育人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冯爱惠  李范坤 《经济师》2023,(10):159-161
新时代下,由于网络的高速发展和信息媒介的广泛应用,大学生越来越喜欢在互联网上展现自身的感受与看法,高校网络舆情呈现越来越多元化和不易防范的特征,加大了高校不安定因素以及对日常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学生即将步入社会,是社会发展和前进的主要动力之一,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舆情行为的引导,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对于未来融入社会有着积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精神密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兴盛,既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目标,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文化强国的必然要求。新时代大学生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和任务,只有坚定文化自信,才能有利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实现文化强国;才能有利于提升文化素养,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才能有利于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相似文献   

12.
姜集苗 《生产力研究》2022,(8):29-32+72
文章通过BICOMB和SPSS 20.0软件对2017—2022年我国新时代高校大学生就业的文献进行共词分析,绘制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新时代背景高校大学生就业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大学生就业质量和对策、乡村振兴下大学生就业创业教育、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大学生就业指导四大方面研究。通过党建引领、职业生涯规划和师资队伍三方面探析提升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高质量就业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吴真 《经济研究导刊》2012,(16):196-197
幸福是同人生的目的以及现实生活和理想联系最为密切的道德现象,因而也是历来各种伦理学说所注重研究和争论的重要道德范畴。幸福观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生活密切相连,因人们生活的价值目标不同,幸福观受一定时代和当代社会条件的影响也就不同。通过马克思幸福观的概述、意义、内容和当代社会价值来说明马克思主义幸福观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9,(8)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不断进步与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我国已经全面进入新时代。新时代就意味着新背景、新形势,因此也对处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生是社会生产建设的有生力量,今日的在校大学生就是明日社会各行各业的服务人员,因此大学生必须牢牢树立服务意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然而,新时代也对大学生的服务意识的培养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探析了新时代背景下大学生服务意识的现状和面临的挑战,以及解决该问题的路径探索。  相似文献   

15.
李荣 《经济研究导刊》2022,(28):127-129
在目前的教育改革背景下,高校的创新新创业教育已经从尝试探索阶段发展到细化分层、多元化发展新阶段。基于人才培养目标的构建,在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的教育应重点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不仅包括日常的知识学习,还必须包括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优化。对于毕业生的就业来讲,创新教育模式可以有效拓展大学生的就业渠道,开发学生的创业潜能。通过对新时代环境下大学生创业能力进行分析,提出具体的培养策略,即优化高校教师创新能力培养的观念,提升教育认知;有效加强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充分把握教学前提;恰当进行创新创业课堂的构建,提升课堂质量;充分建立创新创业实践培养平台,增加实践机会;对于创新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有效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就业作为推动社会发展、保证民生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人生价值和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高职院校作为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任务是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在确保社会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推动大学生就业。随着高职院校扩招和人民群众教育经费投入的增加,就业市场存在供与求的矛盾,大学毕业生及家长的就业期待无法实现。再加上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矛盾,大学生职业期望与社会现实存在严重落差,使大学生就业压力越来越大,影响其心理状态和发展前景。因此,要塑造良好的社会就业环境、推动高职院校发挥教育作用、加强家庭心理教育引导、提高大学生自我调适能力,注重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引导大学生建立良好的就业心态,帮助其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7.
劳动精神决定了作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面貌、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培育当代大学生勤俭、奋斗、创新、奉献的劳动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事业观,勇于担当责任和使命,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培育当代大学生劳动精神要坚持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入脑入心,加强劳动教育主阵地建设,积极开展劳动实践来予以实现。  相似文献   

18.
李敏 《大陆桥视野》2021,(7):116-118,120
网络的迅猛发展既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又造成多元文化的冲突,引发了 一系列伦理道德问题.大学生作为使用网络比例最大的人群,其思想道德观念亦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现状,结合时代特点,力求不仅从高校、社会、政府相联合提高网络道德教...  相似文献   

19.
《经济师》2019,(2)
当代青年生活在一个和平而富足的年代,他们没有经历过硝烟弥漫的战争,没有经历自然灾害时的忍饥挨饿,也没有经历刚刚改革开放时的迷茫,所以,幸福的标准对于他们来说比较高,一般的物质无法满足他们心灵的欲望。青年是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在他们的价值观形成的过程中,加强对红色文化的教育,将红色基因注入他们的精神系统,对一代青年树立正确的生命幸福观具有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什么是幸福?不同的时代,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人,对幸福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无论何时,无论何人,对幸福的渴望与追求永不停止。那么,对于新时期广大共产党人而言,如何理解幸福,又该如何追求幸福?针对这些问题,《共产党人的12个幸福观》一书从12个方面对共产党人的幸福观进行了全方位的诠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