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冉光辉 《大陆桥视野》2021,(22):110-111
新时期的高等教育要求大学生不仅要拥有专业能力和知识,更要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坚定的理想信念以及正确的价值观念.在立德树人育人目标要求下,高校必须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红色文化是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资源,红色文化蕴含着十分丰富的教育价值,通过对红色文化的挖掘和利用,能够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  相似文献   

2.
全媒体超越了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具备突出的集成化优势。全媒体技术为红色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多元的表现手段、丰富的媒介形态和完备的终端融合。全媒体技术的合理应用关键在传播主体,传播主体必须全面提高自身的技术应用能力,充分实现技术为文化服务的育人目标。当前,红色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面临空前的机遇和挑战,分析全媒体时代红色文化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现实境遇,基于高校、教师、学生,推进媒介整合、抵制外来“糟粕”,加强教师培养、提高育人水平,提升媒介素养、开展虚拟实践,优化红色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育人实效。  相似文献   

3.
党领导人民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和事业建设的进程中孕育的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人英勇历史的见证,在历史沉淀与时代的革新中,成为当今主流思想和价值观的重要精神源泉,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理想信念、爱国情怀和道德品质等方面的教育活水.然而,随着时代变化和社会的发展,各种因素羁绊着红色文化教育的有效进展,红色文化在融...  相似文献   

4.
中国红色文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立德树人"之间具有极强的耦合性,在浓厚和谐的校园环境下,利用红色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德育教育,全方位、 多渠道地发挥红色文化的德育功能,对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和有效开展是一个重要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校园红色文化内容丰富、形态多样,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意义重大.在实际的教育中,形式单一,传播力不强等原因也影响着红色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效力,为此,高校应加强校园红色文化显性和隐性形态建设与开发,搭建新媒体传播平台,充分发挥校园红色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作用,使大学生深受其益.  相似文献   

6.
红色基因具有政治、经济、教育、历史等价值,在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及大学生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具有难以替代的功能,可以更好地满足高校的人才培养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肩负着文化传承的使命,文化自信维度下,将红色基因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信,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传承红色基因的过程中还存在教育力度不足、传承方法单一的问题,高校应提升红色基因认知、转变思政教育观念、创新思政教育方法及延伸思政教育载体,彰显红色基因的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增强高校思政教育的实效性,促进红色基因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良好运用与融入。  相似文献   

7.
《经济师》2017,(10)
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核心,传统文化经过漫长的发展和沉淀,成为了塑造国民人格和精神的重要财富。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想要提升教育效果,需要合理融入优秀的传统文化,其可以作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资源,有利于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提升高校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从而为社会输送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将传统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有利于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也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筑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防护墙。因此,对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重要性进行了多层次概述,并针对性地分析了二者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多种方式,对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建设,促进大学生德智体美各方面和谐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培育和塑造大学生道德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要充分重视把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创新教育的途径和方式,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改进教育方法,使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当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高校学生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也是国家建设的接班人。这就要求其在步入社会时,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还要有健全的人格和较高的思想政治素养。因此,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就尤为重要。从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的角度切入,分析其二者的内在统一性和在我国高校开展的现状,以理清生涯与实现社会价值的关系为前提,提出生涯规划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社会实践与课堂教学的有机统一,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资源的良性互动,并开展形式多样化的教学,以期在高校生涯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融合上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黄新锐  郭锦亮 《经济师》2023,(9):215-216
陕西红色文化旅游是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内容之一,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积极的助力作用。陕西红色文化旅游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助力大学生在坚定理想信念、传承红色精神、学习和传播革命历史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新时代陕西红色文化旅游发挥了其独特的教育优势,通过政府和高校的大力宣传、开展丰富多样的红色文化旅游活动和实践项目、创新教学方式,以红色文化旅游促进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通过鼓励大学生积极参加红色文化旅游活动等,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2.
李常应 《经济师》2014,(10):195-196
红色资源作为人文底蕴厚重、历史价值与现代价值兼备的资源,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不可小觑。广西百色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且集中,离学校不远,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展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可行性、便利性等优势;在教育模式上结合医学生的特点,尽量多样化,使学生能全方位了解、接受和内化这些资源所蕴含的精神财富,为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中国经济发展在新时期进入质量时代,面对迅猛发展的全球经济以及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新任务和新挑战。当代大学生是我国实现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生力军,而高校是培养建设人才的主要基地,因此将工匠精神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适应新形势、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的需要,弘扬工匠精神,厚植工匠文化,从根本上立德树人,全方位、高质量地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以期促进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工匠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确立了明确目标——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劳动教育承载着培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重任,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因此将劳动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意义非凡。高校要在教学过程中全方位渗透劳动教育,强化校园文化中的劳动文化建设,并在逐渐占据大份额的网络教学中融入劳动教育,努力传承劳动精神,追求内容和形式方面的创新,有效发挥劳动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实现劳动教育培养高素质综合性人才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5.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提升思政教育质量,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让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更好传承。通过分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融合面临的问题,提出从建立学习生态、搭建教学平台、开展实践活动、打造互动课堂、构建评价机制等方面,全面提升思政教育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路径。  相似文献   

16.
李雪  王传玲 《经济师》2023,(9):155-15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大量的思政教育资源,将二者融合起来,不仅能够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的效果,也能为学生将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发扬光大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文章分析了大学生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同的现状,在此基础上对二者融合的重要性、有效路径进行了分析,力求为高校学生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自信提供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7,(12)
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传统文化教育,以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核心,以家国情怀、人格修养教育为重点,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而人文通识课程则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内涵,以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为宗旨,具有生动鲜活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相似文献   

18.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检验意识形态工作成果的重要方面,能指引大学生学习和把握党的理论。把“四史”融入将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的高校,对于传承不朽红色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教育任务具有重要意义。在推进融入的过程中,应当坚守守正创新、以生为本、知行合一及彰显特色等原则,通过将四史融入校园文化、融入思政课堂和融入网络空间等方式,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19.
红色文化资源包括物质与精神两大层面,是红色文化与红色精神的载体,是党的革命精神的重要体现。河南具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在推进立德树人的工作中,应加深红色文化资源科研的程度,革新并健全高校教学机制,构建完善的、目标明确的红色文化教育机制,建设红色文化资源网站,设置红色文化选修课,充分利用并发挥河南地域红色文化资源的育人功能,对河南高校促进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培养更多时代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当前大学宿舍文化呈现出诸多新特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定的挑战。高校应当深入学生宿舍生活;注重学生的民主和参与,构建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采取横向和纵向相结合的教育方式,加强对隐性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实现创新路径,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