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校思政课对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思政教学能够培养学生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思政课教学带来机遇的同时也迎来新的挑战。如何合理运用新媒体技术使高校思政课教学生动起来,达到思政课教学与新媒体技术的深度融合,在不断增强思政课实效性的同时,也收获大学生对思政课的认同感和获得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分析新媒体技术在思政课的应用现状,探讨运用新媒体技术开展思政课教学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优化新媒体技术运用于思政课教学策略,积极地推进新媒体新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的融合,是推进高校思政教学改革的必然路径。  相似文献   

2.
贾亚君 《经济研究导刊》2012,(30):263-264,322
微博有着以往各类网络应用不可比拟的特点与优势,如果能将微博的信息传播功能与高校思政课教学相切合,创建“微博课堂”,有利于克服传统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的不足,促进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的提高,真正发挥思政课在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3.
曾敏 《经济研究导刊》2009,(19):242-243
“思政课”社会实践部分的“单列模式”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创新。借鉴与推广广东高校的“单列模式”能改变广西高校实践教学不规范的现状。分析表明,广西高校“思政课”教学单位不仅有推广“单列模式”的必要性,而且也具备一系列推广的有利奈件。  相似文献   

4.
周飞  李建铁  周晶  黄心怡 《经济师》2023,(9):172-173
思政课实践教学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高校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文章以“大思政课”为视角,首先简单概述“大思政课”的特征及价值,然后分析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存在教育理念过于传统陈旧、教育主体认知不足、实践教学和大学生社会实践融合度不高、考核评价机制过于单一的问题,最后结合目前所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较强的应对策略,以大力推进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与创新,提高实践育人实效性。  相似文献   

5.
正《高校思政课教育教学与科技成果转化问题研究》(张国献著,经济管理出版社,2013年版)一书从教学与科研两大维度,探讨了高校思政课教学的理论创新与实践发展,并以增强思政课教学有效性为目标,以产学研相结合为理念指导,分析总结了高校思政课教学与科研的有效策略与路径。该书对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学生道德人格培养、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等问题进行了深入阐释,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与实践更趋于科学化和实用化。该书主要包括以下  相似文献   

6.
在信息化时代,教育环境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互联网+”无限拓展的新空间对高校思政教育教学改革提出新的挑战,将信息技术与高校思政教学工作有效融合,是顺应时代潮流之举,也符合高校教育改革方向的要求。一直以来,高校的思政课实践教学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从目前的情况分析,仍存在教学方法传统、教学资源匮乏、教学方式单一、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基于信息化的大背景,需要高校将信息技术全方位地应用到思政教学上,通过树立全新的信息化教学理念、不断提高思政教育者团队的信息技术水平、创设思政课多种实践教学VR场景、构建思政课实践教学保障机制等措施,推进深化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不断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7.
陈卫华 《江南论坛》2023,(12):76-80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实践教学是提高思政课教学效果的有效手段。应遵循思政课教学“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的基本原则,高度重视思政课实践教学,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基础上,对现有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进行有效改革与创新,以提高高校思政课的整体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思政课实践教学在高校铸魂育人方面意义重大,要积极探索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的有效路径,在深刻把握黑龙江优秀精神内涵的基础上,弘扬新时代意蕴,结合时代发展挖掘黑龙江优秀精神的文化价值和育人功能,通过完善课内实践、校园实践、校外实践等举措,打造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的整体育人机制和育人平台,实现黑龙江优秀精神融入思政课实践教学的科学构建。  相似文献   

9.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现阶段,高校思政课教学成效明显,但从思政课教学基本要素及教学效果来看,依然存在一些不容忽略的现实困境和挑战。这与教学主体课堂主导作用发挥不足、学生主体惯性思维与低期待导致“人在心不在”、教学内容的供需失调及新兴媒介不断倒逼传统课堂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变革等密切相关。针对当下思政课教学的现实困境,可以从哲学方法论的视角出发,以辩证思维重构教学理念,以系统思维重构教学模式,以创新思维重构教学方式方法与手段,进一步提升思政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案例教学对于改善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作用,部分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对此进行过积极、有效的探索与实践。结合教学实践,着重探讨思政课案例教学的实践意义以及实施案例教学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百年党史中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高校要充分认识党史教育融入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在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加强党史教育,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党史观,让学生在了解党史的基础上,加深对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的理解。通过深化党史融入思政课程教学、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创新教学模式、挖掘红色资源、推进实践活动、利用网络技术等路径,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  相似文献   

12.
晁洁  龚航 《经济师》2023,(10):153-155
“大思政课”是我国高等教育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全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质量的关键课程和必然要求,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关键的环节和重要的载体。高校要全面贯彻并落实中央“大思政课”建设方案,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有效增强学生社会实践的育人成效。文章探讨了“大思政课”背景下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品牌项目协同育人模式,并对探索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达到好的育人成效,持续不断地推动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思政课要求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进行培养,要求提高学生观察与感受的能力,同时,要求对学生的兴趣给予关注,打破传统教学中呆板的教学模式,使学生成为思政课教学的主体.由于思政课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因此,课堂通常比较枯燥、乏味,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够,学生被动学习,直接影响学习效果.情境教学法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使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学过程中互动性增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对情境教学进行概述,对思政课教学中情境教学模式的作用进行阐述,就思政课教学中情境模式的应用策略进行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丁锐 《经济师》2011,(9):121-122
高校思政理论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在提高大学生素质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很多学生对高校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虽然,我国近年来对思政理论课进行新课程的改革,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依然对思政理论课不感兴趣,思政课教学仍无法摆脱"课时不少、费力不小、效果不佳、声誉不高"的困境。这一状况迫切要求我们深入研究思政教育教学和大学生思想发展的规律,探索有效的教学方法。文章从大学生及教育者角度切入,探索如何提高思政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经久不衰,对于大学生道德培养、人格塑造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然而,当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优秀传统文化的融合研究与实践严重匮乏,无益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价值的发挥。因此,有必要深刻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价值意蕴,并全面探索优秀传统文化与思政教育的融合路径,以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改革的持续深化。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认识、把握、遵循、运用规律的能力,高校思政课要将阐明规律作为重要教学内容,将提升新时代大学生认识与把握规律的能力作为重要教学目标,不断提高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及其实际运用能力。浅析高校思政课阐明规律的重要意义,阐述高校思政课阐明规律三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及其相互关系,论述高校思政课创新教学方式,实现阐明规律教学内容的三个路径。  相似文献   

17.
《经济师》2019,(11)
思政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阵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统领专题教学符合高校思政课培养目标,有利于真正实现以理论的魅力征服学生。专题教学需要充分考虑在专题设置、课堂教学、实践教学等环节,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思政课的统领,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8.
《经济师》2016,(6)
高校是意识形态领域的主阵地,目前高校思政教学面临主流政治信仰的偏离、传统文化认同的弱化、价值多元化等方面的冲击,高校思政课必须从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进行针对性的改革。  相似文献   

19.
思政课程深度融合高校太极拳课程是高校体育落实“立德树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目的是解决培养大学生道德修养与身体教育的统一。文章研究聚焦高校太极拳普修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必要性与合理性,分析高校太极拳普修课课程思政建设实现路径。以太极拳普修课教学为例,在教学路径上重新定位课程思政发展理念,建立成长型思维,在教学内容上挖掘太极拳普修课的课程思政元素,增强太极拳教师的思政意识和能力,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  相似文献   

20.
"互联网+"智慧教育对思政课教学影响深远,思政课教师理应在观念上先行认知。如何揭示掌握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特点?如何呈现严守底线思维不被科技异化?如何实现技术与教化的融通?新形势下思政课教学特点的显现主要有教育关系不断更新,教学空间无限外延,教师规范持续变革。思政课教师要坚持以"术"为本,以"学"为本,以"道"为本的育人思维理念不动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